数智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24年第6期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21sx023);2021年度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1jyxm0260);安徽建筑大学教学研
究项目(2021jy73);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2jyxm1501)㊂
作者简介:孙伟(1978-),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慧娴(1999-),女,汉族,河南辉县人,安
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徐耸(1980-),女,汉族,安徽凤台人,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㊂
数智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孙㊀伟㊀何慧娴㊀徐㊀耸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㊀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且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㊂本文基于数智化背景对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研究,针对教学现状展开论述,根据新的理念和目标,总结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人才培养框架提出一系列建议㊂
关键词:数智化时代;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经济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45㊀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㊁云计算㊁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强势崛起,数据要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资料㊂大数据技术在经济学领域应用的不断加深,可以高效处理大量繁杂的统计数据,使经济学这一专业领域逐渐步入后实证时代,对数据要素进行更加精确㊁细分㊁多样化实证分析已成为经济学专业领域研究未来的主要趋势㊂同时数据真实性㊁可靠性㊁时效性的不断提高对经济学理论架构和研究深度产生了深刻影响㊂因此,高校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前端数字技术,不断优化调整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及时改进课程体系,培养与时俱进符合经济金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经济学专业人才㊂
1㊀数智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1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针对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㊂目前,数字经济发展正步入以数据驱动的 数字经济时代 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6.2%㊂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全新的㊁方向性㊁全局性经济理论和思维作为引导,为解决现实困境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分析框架㊂相关学科
的设立有助于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㊂同时对现有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培养过程中需不断吸纳新理念,结合现实需求,培养一批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㊂
1.2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经济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㊂数字经济发展依靠创新引领,创新引领需要人才和智力支撑㊂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市场主力㊂数字化赋能下,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经济学专业人才有必要掌握数字技能以适应新需求㊂
1.3㊀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造升级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地迅速增长,我国数字经济人才需求旺盛,但相关专业人才供应相对短缺,数字经济人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㊂地方高校有必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紧跟数字经济时代潮流,对传统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将有效满足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㊂
因此,有必要立足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将传统经济学方法与现代科技㊁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知识及技术方法相融合,将数字经济技术融入到经济学专业培养全程,实现经济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㊁
㊃
431㊃
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创新思维㊁分析能力全方位提升,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复合型人才㊂
2㊀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
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协调,当下经济领域人才的培养并未完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㊂在数智化背景下,经济数据较之前可以更多样化地高效获取,而识别㊁整理海量数据资源,精准化㊁定量化进行经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㊂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紧跟时代需求,培养出掌握数字技术,并具有民族精神㊁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㊂
2.2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有待提升
经济学专业的理论性较强,课题体系中有较多经济学经典理论方面的课程,可选的经济专业课程并不能完全契合经济发展趋势㊂数智化背景下,可将数字经济方面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数字化时代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生产资料的新经济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固化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㊂比如计量经济学等一些经济计量基础核心课程可融合数字经济应用知识框架体系㊂不同地域高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优化相关特色课程,以提高人才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度㊂2.3㊀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不足
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渠道主动而高效地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㊂但从目前来看,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仍然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部分教师团队仍然不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㊂如此一方面无法在课堂及时更新补充经济领域前端知识,可能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单一且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课堂吸引力较低,从而导致经济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差异显著㊂
2.4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高校独立培养是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㊂目前,较多高校的经济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应届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与经济发展契合度较差,人才的吸纳㊁保有和储备三方面得不到保障;此外,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机制推广面和实施面较为局限,无法保证高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㊂
2.5㊀教学考核方式片面化
教学考核的目的是衡量人才培养实际和培养目标偏离程度,而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影响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经济专业能力的重要因素㊂如今考核方式片面化㊁评价指标单一化现象显著,将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无法体现学生的应用实践水平,把理论知识作为考核重点,记忆性知识占比较大,仅仅通过考试,不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实际知识与应用的掌握情况㊂
3㊀数智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探究
图1㊀数智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图3.1㊀明确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
以培养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为目标,通过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特色化需求㊁经济学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的调研与分析,建立科学规范㊁体系完善㊁内涵丰富㊁特色鲜明㊁亮点突出的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专业改造升级的人才培养目标㊁培养要求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结构,为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㊁制定特色培养方案奠定基础,解决 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㊂
3.2㊀制定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具有专业㊁系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具备经济数据分析能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 课程㊁专业㊁大类学科 三个层次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学分要求㊁课程体系㊁专业核心课程㊁教学要求㊁实习实践要求㊁教材选用㊁培养方式㊁学位与毕业要求等,解决 如何培养 的问题㊂
3.3㊀构建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基于上述培养目标,重组并优化涵盖数字经济学㊁智能经济学㊁人工智能应用㊁大数据原理与应用㊁电子商务㊁共享经济㊁数字金融㊁跨境电商㊁商业模式㊁区块链原理与应用㊁机器学习与算法㊁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核心的基础知识,制定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类别㊁课程名称㊁课程内容㊁课程属性㊁授课方式㊁教学计划等,
㊃531㊃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
加强同国际国内知名企业㊁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联合,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力度,形成以经济发展实际为导向且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解决 上什么课 的问题,提高人才与市场的契合度㊂
3.4㊀搭建数字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
依托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构建以高端人才㊁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体的多学科交叉型教学团队,明确梯队结构和发展目标,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建立一门课程不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㊁成果共享㊁利益共赢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校校㊁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双师结合式教师队伍㊂一方面,选派校内教师到同领域其他院校学习访问,拓宽校内教师实践学习平台;另一方面,聘请校外相关专业领域资深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数字技术人员兼职校外教师,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 谁上课 的问题㊂
3.5㊀研制数字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教案
倡导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企业与高校交流合作,搭建数字经济实习平台,收集学生实习反馈数据,使企业㊁学校㊁科研单位三者共同参与数字经济学科体系的建设㊂专业核心课程按照 大数据+智能+经济 的逻辑进行设置,将 软课程 与 硬课程 结合㊂教案融入大数据分析㊁数据挖掘㊁数据可视化㊁人工智能应用等最新理念和技术;同步设计㊁开发虚拟教学课件,建设线上精品课程,丰富线上学习资源,畅通学生自主学习通道,解决 用什么教材 的问题㊂
3.6㊀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首先调查分析数字化时代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㊁行为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和目标,根据调查反馈数据,为学生开设针对经济市场需求专业核心课程,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校外企业作为学生的 第二课堂 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学科竞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㊂对于具有现实意义且受学生关注的研究课题,图书馆可以引进数字化学习资料,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相关专题系列讲座,从而解决 怎么上课 的问题,全方面提高学生数字化经济管理思想㊂
3.7㊀提升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突破传统经济学人才培养机制壁垒,促进特色人才培养各种要素与资源汇聚融合,创造性地利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将学校㊁企业㊁社会三者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实践平台内涵建设;借助资源优势㊁产业优势和领先的行业技术,不断创新高校与地方政府㊁企业㊁科研院所的多平台协同人才培育模式,吸引多方参与,提高实践平台的研究水平;将数字经济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服务于特色人才培养,解决 如何实践 的问题㊂
3.8㊀建立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研究多渠道㊁多指标㊁多平台的质量监督与评价方法,形成 1个导向㊁2点结合㊁3层监控㊁4方评价㊁5个反馈 12345的质量保障体系㊂1个导向:坚持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导向;2点结合:一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工作质量控制的点面相结合,二是学校坚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估㊁其他评估相结合;3层监控:建立专业系(教研室)㊁学院㊁学校三个层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4方评价:发挥学生㊁同行㊁督导㊁社会四个评价主体作用;5个反馈:专业与行业的契合度㊁职业岗位的胜任度㊁用人单位的满意度㊁人才培养特色的显度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五个过程追踪和效果反馈,解决 如何评价培养质量 的问题㊂
参考文献
[1]李迎旭.协调开放背景下粤东地区应用型经济学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No.372
(22):133-135.
[2]周超.开放与融通:新时代经济学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20,No.363(11):24-27.
[3]徐新建.数智革命中的文科 死 与 生 [J].探索与争
鸣,2020,(01):23-25.
[4]王维国,徐健,盖印,等.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数智化升级
与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03):31-36. [5]高思超,么加利.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建设 基于新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5):115-125.
[6]刘勤,谢春晖,张家明,等.数字经济时代新文科人才创新
创业能力四级联动培养探究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03):66-72.
[7]郭力,成佳梦.大数据时代下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
对措施[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No.109(01):81-83.
㊃631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