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河床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说如今没有黄钟大吕,铜板铁琶?那是因 为我们不屑抑或不敢聆听精神的呐喊以及灵 魂的杀伐;谁说如今没有独立特行,苦吟圣 咏?那是因为我们将心灵与情感在钢筋水泥
自主学习
你是谁,你可是踌躇于西域大漠的一介红袍 僧人?眼前,燃烧着血酒一样的夕阳连同血 酒一样的悲壮;身后,拖曳着叹息般悠长的 影子连同影子般悠长的叹息。你是谁,你可 是追寻黄帝舟车的孤独浪子抑或精神囚徒? 左脚海角,右脚天涯,鸟瞰死寂,回首苍茫。 你是谁,你可是茫茫高原燃烧的一束磷火的 幽蓝?噼啪爆响的竟是骨骼之偈语与灵魂之 梦呓。传说传奇迎风绽放,神话童话应节起 舞。你是谁,你可是半烛残香燃起的袅袅青 烟?你可是古寺千年敲响的声声清寒?你是 谁,你可是深埋于地核的箭镞,已锈迹斑斑?
自主学习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同年, 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 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 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自主学习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 调青海省文联。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 从事农垦。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 年,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 文联评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因患 肺癌在西宁逝世。 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 元月号发表,立即引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 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划呀,划呀, 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
合作探究
性格特征表现为: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 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雄性美(“我 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 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 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合作探究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赏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 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 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 习磨炼,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 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温馨晨读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赏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 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 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 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 “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审美写作
一、文本审美 1.通篇的拟人、连续的排比和比喻,使诗歌
的意象鲜明生动,诗歌的气势粗犷有力,抒 情淋漓尽致,充盈着壮阔雄浑、神秘沧桑的 阳刚之美。例如:“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 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 律。”一系列的排比和比喻在拟人的驾驭下, 如狂风骤雨,以不可抵挡之势,汹涌而来, 阳刚而又大气磅礴,表现了诗人赞誉的雄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贯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谨小慎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雷贯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片刻,极短的时间。 2.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连接着向前行。 3.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 4.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
自主学习
二、写作背景 《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
“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 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 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 命图像。这些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 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 验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 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该诗以第一人 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一、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 提示 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
外,还用其多彩的诗笔描绘出河床外在的形 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是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 拉山;形态特征表现为:宽阔浩荡(“巨人般 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滋润(“我须臾 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 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沟壑纵横(“我
人称 我
他们 他 她
指代
作用
你们
合作探究
提示
人称
指代
我
河床
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 他们 悉河床,与河床有过“
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
兀鹰
她
母狼
一指黄河象
你们
一指人类
作用
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通过第三方的视角从侧面表现出 了河床的整体形象,更具客观性 和可信性
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 象
最大的取舍是对成功与荣誉的取舍。人们追求 成功犹如爬山。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征服过程虽 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提起勇气继续攀 援,这是“取”的过程。但当你到达峰顶,备 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这 一番“舍”更需智慧与勇气。
温馨晨读
另一种“舍”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舍。尽力 而为是“取”的最高原则。发觉此事与己无缘, 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之道,这也 是一种“舍”。
合作探究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 广阔的活动范围称写 法所受的限制。
第二人称的作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 “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 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 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
温馨晨读
论取舍 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舍。
温馨晨读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 但也是一种割舍。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 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益。能在必须割舍 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自主学习
三、近义辨析 1.流连·留恋 两个词都有“舍不得”的意思。“流连” 和“留恋”都是 指舍不得离开。“流连”, 使用的对象为名胜风景;“留 恋”,使 用的对象为祖国、故乡、母校、亲人、生命 等。 例句:①小镇不大,但景色怡人,真的让 人________忘 返。 ②老屋已经被拆除、推平,没有一点让人
审美写作
示例: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 诗人代替河床发言,这就避免了我们读诗时 “隔”的感觉,也避免了我们已经不感到新 鲜的“母亲”呀、“摇篮”呀之类的肤浅的 赞美。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第一行“我从白 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时,从审美心理上就已 经与河床成为一体了,审美距离也随着诗歌 感性的递进而递进,直至消失。这正是诗人 巧妙的抒情手法的成功。另外,这首诗的意 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 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合作探究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 的真实性,使读者认为这里所描述的一切都 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 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 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 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审美写作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 送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 车”“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的如“我坚 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 美”“我是父亲”“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 为大千众相”“是眩晕的飓风”“我是时间, 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 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 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给人以空 洞虚幻的美感。读这样的诗,我们感到的不
审美写作
2.古典与现代语言的有机结合。本诗的语言 气势峥嵘,雄浑有力,长短有致,在现代语 言的奔放自由之中又可见古典语言的传统雅 致,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语言充满了 一种矛盾的张力,使它和诗歌的精神更完美 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我的令名如雷 贯耳”“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 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
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 亲切缅怀的情绪
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 “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 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合作探究
三种人称的作用和优点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
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自主学习
预习作业
一、字音识记
须臾.( )
长唳.( )
媚.眼( )
跛.向( ) 帆樯.( ) 眩.晕.( )
飓.风( ) 胝.掌( )
答案 yú lì mèi bǒ qiánɡ xuàn yūn jù zhī
自主学习
二、辨形组词
堡 煲
堤 提
屹 迄
褒 醍 讫
答案 城堡 煲粥 褒奖 堤坡 提拔 醍醐灌顶 屹 立 迄今 起讫
合作探究
《河床》以“滋润的河床”、“干枯的河 床”、“浩荡的河床”、“纵的河床”、 “横的河床”,“屈曲的”、“下陷的”、 “切开的”河床,有着“众水”的河床等众 多的意象来表现河床的雄性之美,以及“他” 博爱的襟怀,无限的富贵,悠久的历史。 “他”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了生命的原力,表 现出作者对雄性之美与阳刚之美的追求和赞 美。
温馨晨读
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
赏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 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 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 面转化。
温馨晨读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温馨晨读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赏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是否有和他 一样的行为)。这是孔子要求人们加强自我修 养的名句。任何人,不管出身多么高贵,受 过的教育多么良好,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都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思齐:想着 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 检查。
自主学习
三、审美视窗 夜读昌耀
必须选择一种姿势,选择一种适合仰望而不 至于震断头颅的姿势;必须折叠一把椅子, 折叠自己饱含钙质的骨骼成一把千载石凳而 后稳坐。最怕倾斜,倾斜是一种危险的向度。 将坍塌如一地废铁,别无选择。
自主学习
否则,请捂紧你灌满靡靡之音的耳朵,那泛 着金质的金戈铁马之声正穿破汗漫时空的片 片鳞甲将震裂你薄如蝉翼的耳膜。否则,请 关闭你织满欲望血丝的双眸,那混沌如天地 之始不再黑白分明的双眸怎敢与九天云外搏 击长空的鹰鹫之阴鸷目光对视。哪怕片刻, 毁灭终将注定。
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 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 慧与更大的勇气。
苦恼的来源是患得患失。所谓患得患失,也就 是对取舍的疑虑不决。
温馨晨读
这“舍”有时是有形的,如买东西,置产业, 你需付钱。有时是无形的,如要专心争取事业 上的成功,必须舍去许多个人的享受。鱼与熊 掌不可兼得。而人们最常见的苦恼便是:得到 鱼,舍不得熊掌,得到熊掌,舍不得鱼。
自主学习
2.不止·不只 “不止”,连续不停;超过某个数量或范 围。“不只”, 不仅,一般和“而 且”“也”连用。如:河水不只可以灌 溉, 而且可以用来发电。 例句:①他________60岁。 ②床幔________为解风情,还能营造轻松居 家气氛。 答案 ①不止 ②不只
自主学习
四、词语解释 1.须臾:
审美写作
二、写作迁移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
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 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诗人的思绪纷纷扬扬,但又都像辐条一样紧 紧地辐辏在所咏唱的核心意象河床上,这就 避免了由于庞杂给人造成的审美疲劳,同时 又获得了“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审美享 受。 请就本诗的巧妙抒情手法和独特的意象构成 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自主学习
你是谁,你可是踌躇于西域大漠的一介红袍 僧人?眼前,燃烧着血酒一样的夕阳连同血 酒一样的悲壮;身后,拖曳着叹息般悠长的 影子连同影子般悠长的叹息。你是谁,你可 是追寻黄帝舟车的孤独浪子抑或精神囚徒? 左脚海角,右脚天涯,鸟瞰死寂,回首苍茫。 你是谁,你可是茫茫高原燃烧的一束磷火的 幽蓝?噼啪爆响的竟是骨骼之偈语与灵魂之 梦呓。传说传奇迎风绽放,神话童话应节起 舞。你是谁,你可是半烛残香燃起的袅袅青 烟?你可是古寺千年敲响的声声清寒?你是 谁,你可是深埋于地核的箭镞,已锈迹斑斑?
自主学习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同年, 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 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 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自主学习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 调青海省文联。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 从事农垦。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 年,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 文联评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因患 肺癌在西宁逝世。 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 元月号发表,立即引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 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划呀,划呀, 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
合作探究
性格特征表现为: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 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雄性美(“我 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 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 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合作探究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赏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 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 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 习磨炼,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 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温馨晨读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赏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 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 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 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 “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审美写作
一、文本审美 1.通篇的拟人、连续的排比和比喻,使诗歌
的意象鲜明生动,诗歌的气势粗犷有力,抒 情淋漓尽致,充盈着壮阔雄浑、神秘沧桑的 阳刚之美。例如:“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 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 律。”一系列的排比和比喻在拟人的驾驭下, 如狂风骤雨,以不可抵挡之势,汹涌而来, 阳刚而又大气磅礴,表现了诗人赞誉的雄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贯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谨小慎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雷贯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片刻,极短的时间。 2.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连接着向前行。 3.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 4.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
自主学习
二、写作背景 《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
“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 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 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 命图像。这些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 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 验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 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该诗以第一人 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一、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 提示 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
外,还用其多彩的诗笔描绘出河床外在的形 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是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 拉山;形态特征表现为:宽阔浩荡(“巨人般 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滋润(“我须臾 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 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沟壑纵横(“我
人称 我
他们 他 她
指代
作用
你们
合作探究
提示
人称
指代
我
河床
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 他们 悉河床,与河床有过“
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
兀鹰
她
母狼
一指黄河象
你们
一指人类
作用
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通过第三方的视角从侧面表现出 了河床的整体形象,更具客观性 和可信性
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 象
最大的取舍是对成功与荣誉的取舍。人们追求 成功犹如爬山。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征服过程虽 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提起勇气继续攀 援,这是“取”的过程。但当你到达峰顶,备 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这 一番“舍”更需智慧与勇气。
温馨晨读
另一种“舍”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舍。尽力 而为是“取”的最高原则。发觉此事与己无缘, 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之道,这也 是一种“舍”。
合作探究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 广阔的活动范围称写 法所受的限制。
第二人称的作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 “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 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 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
温馨晨读
论取舍 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舍。
温馨晨读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 但也是一种割舍。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 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益。能在必须割舍 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自主学习
三、近义辨析 1.流连·留恋 两个词都有“舍不得”的意思。“流连” 和“留恋”都是 指舍不得离开。“流连”, 使用的对象为名胜风景;“留 恋”,使 用的对象为祖国、故乡、母校、亲人、生命 等。 例句:①小镇不大,但景色怡人,真的让 人________忘 返。 ②老屋已经被拆除、推平,没有一点让人
审美写作
示例: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 诗人代替河床发言,这就避免了我们读诗时 “隔”的感觉,也避免了我们已经不感到新 鲜的“母亲”呀、“摇篮”呀之类的肤浅的 赞美。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第一行“我从白 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时,从审美心理上就已 经与河床成为一体了,审美距离也随着诗歌 感性的递进而递进,直至消失。这正是诗人 巧妙的抒情手法的成功。另外,这首诗的意 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 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合作探究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 的真实性,使读者认为这里所描述的一切都 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 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 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 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审美写作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 送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 车”“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的如“我坚 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 美”“我是父亲”“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 为大千众相”“是眩晕的飓风”“我是时间, 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 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 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给人以空 洞虚幻的美感。读这样的诗,我们感到的不
审美写作
2.古典与现代语言的有机结合。本诗的语言 气势峥嵘,雄浑有力,长短有致,在现代语 言的奔放自由之中又可见古典语言的传统雅 致,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语言充满了 一种矛盾的张力,使它和诗歌的精神更完美 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我的令名如雷 贯耳”“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 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
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 亲切缅怀的情绪
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 “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 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合作探究
三种人称的作用和优点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
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自主学习
预习作业
一、字音识记
须臾.( )
长唳.( )
媚.眼( )
跛.向( ) 帆樯.( ) 眩.晕.( )
飓.风( ) 胝.掌( )
答案 yú lì mèi bǒ qiánɡ xuàn yūn jù zhī
自主学习
二、辨形组词
堡 煲
堤 提
屹 迄
褒 醍 讫
答案 城堡 煲粥 褒奖 堤坡 提拔 醍醐灌顶 屹 立 迄今 起讫
合作探究
《河床》以“滋润的河床”、“干枯的河 床”、“浩荡的河床”、“纵的河床”、 “横的河床”,“屈曲的”、“下陷的”、 “切开的”河床,有着“众水”的河床等众 多的意象来表现河床的雄性之美,以及“他” 博爱的襟怀,无限的富贵,悠久的历史。 “他”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了生命的原力,表 现出作者对雄性之美与阳刚之美的追求和赞 美。
温馨晨读
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
赏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 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 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 面转化。
温馨晨读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温馨晨读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赏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是否有和他 一样的行为)。这是孔子要求人们加强自我修 养的名句。任何人,不管出身多么高贵,受 过的教育多么良好,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都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思齐:想着 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 检查。
自主学习
三、审美视窗 夜读昌耀
必须选择一种姿势,选择一种适合仰望而不 至于震断头颅的姿势;必须折叠一把椅子, 折叠自己饱含钙质的骨骼成一把千载石凳而 后稳坐。最怕倾斜,倾斜是一种危险的向度。 将坍塌如一地废铁,别无选择。
自主学习
否则,请捂紧你灌满靡靡之音的耳朵,那泛 着金质的金戈铁马之声正穿破汗漫时空的片 片鳞甲将震裂你薄如蝉翼的耳膜。否则,请 关闭你织满欲望血丝的双眸,那混沌如天地 之始不再黑白分明的双眸怎敢与九天云外搏 击长空的鹰鹫之阴鸷目光对视。哪怕片刻, 毁灭终将注定。
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 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 慧与更大的勇气。
苦恼的来源是患得患失。所谓患得患失,也就 是对取舍的疑虑不决。
温馨晨读
这“舍”有时是有形的,如买东西,置产业, 你需付钱。有时是无形的,如要专心争取事业 上的成功,必须舍去许多个人的享受。鱼与熊 掌不可兼得。而人们最常见的苦恼便是:得到 鱼,舍不得熊掌,得到熊掌,舍不得鱼。
自主学习
2.不止·不只 “不止”,连续不停;超过某个数量或范 围。“不只”, 不仅,一般和“而 且”“也”连用。如:河水不只可以灌 溉, 而且可以用来发电。 例句:①他________60岁。 ②床幔________为解风情,还能营造轻松居 家气氛。 答案 ①不止 ②不只
自主学习
四、词语解释 1.须臾:
审美写作
二、写作迁移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
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 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诗人的思绪纷纷扬扬,但又都像辐条一样紧 紧地辐辏在所咏唱的核心意象河床上,这就 避免了由于庞杂给人造成的审美疲劳,同时 又获得了“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审美享 受。 请就本诗的巧妙抒情手法和独特的意象构成 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