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高中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做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4、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被动句练习题
一、按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答案]A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2007年佛山一模)
[答案]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标志:为……所……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答案]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被他重用。

标志:为……所……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我实在怕被你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标志:为……所……
5.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答案]如果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标志:为……所……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答案]众人都喝醉了,却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标志:见+谓语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答案]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被人控制。

标志:受……于……
省略句练习题:
一、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答案:桃源人渔人渔人桃源人渔人桃源人(省略主语、宾语)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答案:羊子邻人羊子邻人(省略主语)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答案:鼓鼓(省略谓语)
4、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答案:之(省略宾语)
5、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答案:于(省略介词)
判断句、被动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2004年上海高考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2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愚也。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

②驹:小马。

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

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2003年全国高考题)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

”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答案:C
2.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并指出宾主语前置的条件。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案:大王来时拿什么礼物?
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沛公安在?(《鸿门宴》)
答案:沛公在哪里?
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答案:好像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功劳!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6、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答案:离开我三十里,只听从命令。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7、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古代人没有欺骗我。

条件: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答案:B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个驯养了一只虫。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方,有几个人呢?形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铿然有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状语后置句练习题:
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州官登门,催促之心比星火还急。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答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

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日:“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
A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 蔺相如者,赵人也。

C 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 其人勇士。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 庭中始为篱。

C 灭六国者六国也。

D 夫天者,人之始也。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 故木受绳则直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梁父即楚将项燕。

B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 郡之贤士大夫……,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 若即若离。

5、“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今君乃亡赵走燕。

B 嬴乃夷门抱关者。

C 旬乃还第。

D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6、“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
A 是天下之大贼也。

B 是胜之舍人也。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D 不知木兰是女郎。

7、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禹,汤被之矣。

B 恐为操所先。

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8、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同舍生皆被绮绣。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 受制于人。

9、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行将为人所并。

B 视为止,行为迟。

C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 激于义而死焉。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激昂大义。

C 使不辱于诸侯。

D 败秦师于崤。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何以知之?
B 未之有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弗之怠。

1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其间旦暮闻何物?
B 君何以知燕王?
C 莫之或止。

D 未之多见也。

1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4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城中皆不之觉。

B 唯余马首是瞻。

C 惟利是图。

D 马之千里者
15、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一)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 (选自《韩非子》)
17、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有几个写几个。

18、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19、“释之,以为寡人戒。

”是一个省略句,下面补出省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则)释之,以为寡人戒。

B 释之(否),以为寡人戒。

C 释之,以为寡人(之)戒。

D 释之,以(之)为寡人戒。

20、翻译“莫乐为人君”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别乐滋滋地当人君!
B 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C 不快乐的是人君!
D 没有一个人乐意当人君!
(二)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

今此诏与仇敌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工商业)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音móu,均等)矣。

”故以“稼”名轩。

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

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21、下面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 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B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C 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2、下面句子中“是”作判断动词的一项是( )
A 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B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C 原此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D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23、翻译“尝跋绍兴间诏书曰”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试着在绍兴写跋文告谕其部属说。

B 他曾在一份绍兴年间的诏书后面写了一段跋文说。

C 他试着在绍兴年间的诏书后面写了一段跋文说。

D 他曾在绍兴写跋文告谕其部属说。

24、翻译“故以‘稼’名轩”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此,他用“稼轩”自号。

B 因此,他用“稼”字来给自己家中轩堂命名。

C 他因此而字稼名轩。

D 人们因而称他辛稼轩。

答案
1 C
2 B
3 C
4 A
5 B
6 D
7 A
8 A
9 B 10 D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B
D
A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D
B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C
B
B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31982543.asp
17、①莫乐(于)为人君!②师旷侍坐于前。

③琴坏于壁。

④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18、①惟其言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议论文的说理方法
2、说理语言的精彩生动
教学过程:
一、议论文的特征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使读者接受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3、议论文的结构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四种。

4、常见的说理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等。

二、几种实用的说理技巧:
类比说理因果说理
假设说理对比说理
反问强化判断强调
1、类比说理
示例:相信自己的价值(论点)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类比)我们不可能都成为伟人,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观点)
练习:知足常乐(论点)
溪流知足欢乐的歌
鸟儿知足自由翱翔
花儿知足绽放笑脸
溪流知道满足,一路上才留下潺潺的欢歌;鸟儿知道满足,天空中才能够自由翱翔;花儿知道满足,阳光下才绽放出多彩的笑脸。

我们每个人知道满足,生活中才能减少烦恼,感受欢乐。

点拨:
类比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2、对比说理
示例:学会变通(论点)
伯夷不知变通,拒食周粟,落得个饿死首阳的下场;韩信知道变通,甘受胯下之辱,终于成帅封侯。

清政府不知变通,闭关自守,最终丧权辱国;新中国的领导人知道变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终于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故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类比推理既可以形象生动的引出要论证的问题,又可以增强语势,增加文采。

此法用在议论文的开头更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

练习:坚守高洁
屈原坚守理想,受万世敬仰,宋玉变节屈志,遭后人唾弃;
朱自清有气节不吃美国救济粮,汪精卫软骨头亲附日寇。

屈原坚守高洁理想,至死不悔,受万世敬仰;宋玉变节变节屈志,虽文采飞扬却遭人唾弃;朱自清坚守民族气节,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汪精卫亲附日寇,落千古骂名……只有坚守高洁,才能名扬青史。

点拨:
运用事例对比叙述,可使事物的优劣善恶分明,鲜明地突出论点。

运用到论据的叙述中,也可以使语言整齐有序,增强语势。

写作时,可一正一反,也可先正后反。

3、反用因果
示例:善于发现(论点)
道尔顿之所以发现色盲症而填补医学空白,是因为他善于在异常中发现;瓦特之所以发明蒸汽机而推动工业革命,是因为他善于在平常中发现;牛顿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引起科学革命,是因为他善于在偶然中发现。

要想取得不凡的成就,需要我们睁开犀利的双眼,去探索和发现。

练习:善于发现(论点)
邓小平,是因为他在寻求中国富强之路时善于发现;张衡,是因为他在观天象时善于发现;贝尔,是因为他在潜心研究时善于发现……
邓小平之所以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他在寻求中国富强之路时善于发现;张衡之所以能制造出地动仪,是因为他在观天象时善于发现;贝尔之所以能发明电报,是因为他在潜心研究时善于发现……
点拨:
因果说理,强调原因,使观点更加鲜明,论证有力。

这种形式,使论据叙述简练有力,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假设说理
示例: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影响(观点)
如果王勃因杜少府的远离就淡薄了友谊,怎会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如果元稹和远方的白居易没有真情,怎会有“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举动?如果王维与董大计较距离的远近,怎会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
练习:友情不计名利(论点)
周恩来没有争权夺利,与毛泽东和衷共济,共创新中国
陈健没有追求私利,为知青哥们金训华守墓三十六年
贵族俞伯牙没有顾及个人名誉,为樵夫钟子期之死摔琴绝弦
假如争权夺利,周总理就不会与毛主席精诚合作数十载;假如追求私利,陈健就不会为金训华默默守墓三十六年;假如顾及名誉,俞伯牙就不会因樵夫钟子期之死而摔琴绝弦……
点拨:
使用假设,反推其事,既新颖,又突出了表达重点。

避免了论据平叙的枯燥,使语言构成排比,整齐有力。

5、反问强化
示例:解救善良(论点)
我们可以轻松而温馨地品味母亲冲沏的一杯热茶,难道却要谢绝列车上坐在身边的路友
的一杯香茗?我们可以轻易地相信朋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调侃,难道却要怀疑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忠告?我们可以将剩饭剩菜毫不犹豫的倒掉,难道却要拒绝乞讨者哀求的眼神?
我们怎能因为花园中有几栋杂草而放弃了整个花园,眼睁睁看着美艳的花朵因缺水而枯萎?我们怎能为了害怕被骗就关闭了自己的心灵,冷眼面对渴求帮助的人?解冻冰封的善良吧,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馨。

练习:呼唤善良
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紧紧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学生。

李剑英在生死攸关的十六秒放弃逃生,将飞机迫降在远离村落的田野。

唐山十三农民,自发前往郴州参与救灾。

当地震来临,谭千秋用双臂紧紧护住课桌下的学生时,难道你还怀疑善良?当李剑英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放弃逃生,将飞机迫降在远离村庄的田野时,难道你能否定善良?当郴州遭受雪灾,唐山十三农民自发去支援素不相识的人们时,难道你却拒绝善良?
点拨:
将论据以反问的形式叙述出来,发人深思,使结论不容置疑。

连续的反问,增强了语气,构成排比,富有文采。

6、判断强调
示例:讲诚信
诚信不是被东郭先生所救,反过来又要吃掉东郭先生的那头狼的恩将仇报;诚信更不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荒唐行径。

诚信是季布的“千金一诺”;诚信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是王充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孔子所持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小结:
1、以上几种技法,通过训练要做到习惯成自然,这样才可以与内容表达浑然一体。

2、通常情况下,这几种技法综合运用起来,表达效果更好。

3、文无定法,不要死板硬套。

形式始终应该服务于内容.
4、上述几种技法不是唯一,在此基础上,有很多同学在不经意间的创造性运用,会更加精彩。

5、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只要注意积累优美句段,熏陶渐染,定会升华出灿烂夺目的语句。

三、综合练习:诚信无价(论点)
1、商鞅为取信于民,宣布谁将南门的一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赐他五十金,最后兑现承诺。

2、曾参的妻子为了不让小儿子随曾参上集市,就哄骗他说曾参回来后杀猪吃,曾子回来后居然真的杀了猪。

3、古代尾生与恋人约定在桥下相会,结果过了约定时间恋人不到,尾生坚守信诺不离开,突发洪水被淹死
示例:诚信是商鞅将五十金赏赐于将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的人;诚信是曾参因为妻子对儿子的一句戏言就将自家养的猪杀掉;诚信是尾生因为与恋人的约定而坚守在桥下,最终被大水淹没。

诚信是陈健为承诺而守墓三十六年。

如果不是诚信,商鞅怎会将五十金赏赐于敢于将木头扛到北门的人?如果不是诚信,曾参怎会因妻子对儿子的一句戏言就将自家的猪杀掉?如果不是诚信,尾声怎会因与恋人的一个约定而活活被淹死在桥下?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四、课外作业:
1、课下积累优美议论性句段
2、综合运用以上说理方法对所积累
的句段进行改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