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
B . 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
C . 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
D . 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销魂暗香盈袖凄凄惨惨山清水秀
B . 憔悴泾渭分明以逸待劳呕心沥血
C . 脉搏贻笑大方旁证博引关怀备至
D . 坐落时过境迁老态龙钟精简机构
3. 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B .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这次第(光景,状况)
C . 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 .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 . 莫道不销魂
C . 东篱把酒黄昏后
D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5.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A . 瑞脑销金兽
B . 东篱把酒黄昏后
C . 帘卷西风
D . 人比黄花瘦
6. 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 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________,黄昏疏雨湿秋千。

A . 病起萧萧两鬓华
B . 小院闲窗春已深
C . 江梅已过柳生绵
D . 归鸿声断残云碧
10.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 . “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 . “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 . “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 . 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 . “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 . 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2)“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为什么?
(2)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 . “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 . “电掣”句用金蛇、灵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 . “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3)下阕划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

”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2)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