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
方法:针刺取曲池、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均双侧、中脘、天枢(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均双侧,将这此穴位分成两组,每次选取一组穴位,取黄芪注射液5ml,日1次,每次选取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注射,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结果:本组痊愈率为60%,显效率为24%,有效率为12%,无效率为0。
结论: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近远期疗效肯定。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针刺穴位注射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6亿人患有此病,卫生部已将哮喘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疾病,中国人约有2500万人患此病,约占人口总数的1%~3%。
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增高趋势,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常为西医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应用可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践中显示独特疗效,已成为当前防治哮喘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
1998~2011年采用针刺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9~73岁,病程3~22年。
50例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针刺曲池、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均双侧,中脘、天枢(双)、选用0.3mm×40mm刺入20~30mm,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毕取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均双侧,将这几个穴位分成两组,每次选取一组穴位;用一次性5ml口腔科专用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5ml备用;穴位常规消毒,直刺0.5~0.8寸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再缓慢将药物注入穴位,每穴1.25ml,退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每日1次,每次选取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注射,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咳嗽、咳痰、喘息及全身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哮喘音消失,随访5年未见复发;②显效: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发作时间短,消失快;③有效:上述症状较治疗前有部分改善;④无效:前后症状无改善。
结果
本组50例,经治疗2~3疗程后,痊愈30例(60%),显效12例(24%),有效6例(12%),无效0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33岁,2006年5月8日,初诊咳痰喘反复发作12年,每遇寒冷、劳累、异味气体刺激则发,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氨茶碱、桂林咳喘宁、舒喘宁气雾剂等消炎解痉平喘药物,疗效日渐减弱,现发病频率更密,1个月发病1次,近2周咳痰喘复发,经西医上述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
现症体温正常,心脏正常,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及散在湿罗音。
X线提示肺
纹理增多双肺肺气肿。
实验室检查:WBC 10.5×109/L,N 75%,L 25%,E 0.52×109/L,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即用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1个疗程,咳喘症
状消失,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又巩固治疗2个疗程,1个月后复诊,咳喘基本消失,肺部听诊未闻及哮喘音与湿啰音,随访5年,病情稳定,无哮喘发作。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因气管及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的易感性增高引起迷走神经的过度紧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导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一种伴有哮喘音,以呼气性为主呼吸困难。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肺、脾、肾虚的结果;并通过对本病长期观察,根据发作时痰气相击,哮鸣有声而黏液一经咳出或经祛痰治疗后,病即迅速缓解,从而认为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以致痰搏击气道,是哮喘发作基本原理。
故在治疗中针刺中脘、天枢、三阴交,具有通其腑气、祛除宿痰;针刺血海、足三里、曲池及黄芪的背俞穴注射,使中药与经穴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补肺气、健脾胃、填肾元,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机制,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解除气道高反应性而达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本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近远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9.
2 陈卫华,辛坤,蔡臣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4):272-294.
3 王晓贤.针灸孔最穴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针灸,20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