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萍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当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时,我们感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类的绝不仅仅是盛大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也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层面的高速发展,更是对人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世界和平等更高层次理想的关注与实践。
它带给我们更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
奥林匹克追求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我们更像人。
奥林匹克竞技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把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直观地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
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关注,首先是从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入手的,在奥林匹克圣火下,参加体育竞技不仅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个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通过竞技运动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核心内涵所在。
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集中体现为建设公平和谐的社会。
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蕴含着公正、平等、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理想,它为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所有的竞争都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参赛者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评判标准,场地、器材都有统一的要求,体现了人人拥有平等权利的人文价值。
促进不同国家、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国际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仅限于促进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它还对人类总体社会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进行着更积极的思考。
在国际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为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
献”。
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不需要翻译、解释,人们便可以自由地交流。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分肤色、种族、贫富、宗教信仰,在统一的规则下,紧张激烈而又公正友好地竞争,这种大规模的群众互相接触、互相了解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理解与沟通环境。
(摘编自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有删改)材料二: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在全世界饱受新冠肺炎疫情侵扰的今天,办好冬奥盛会,需要从我国奥运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穷气和力量,充分发扬北京奥运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与世界奥林匹克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接碰撞而结出的灿烂果实,不仅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北京奥运精神的最大底色是爱国主义精神。
奥运是跨越时空的联结,奥运梦想的追逐和奥运精神传承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因为奥运与国运从来都是唇齿相依、紧密联系的。
竞体育,实现爱国的根本途径在于拼搏,奥运会是最能体现拼搏精神的舞台。
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的奥运健儿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把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奥运赛场上国歌响起、国旗升起,可以极大地振奋国人的爱国热情,凝聚更强烈的奋斗激情。
北京奥运精神内在生发的动力源泉是团结协作精神。
北京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全民参与、共享奥运”,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七大城市牵手同心,赛事组织务实高效,后勤服务保障有力,人与人、部门与部门、城市与城市之间高度配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结果。
这种全民参与也激发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空前热情。
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体育为大众、把健康和友谊送给全世界的理念,在北京奥运会上得到充分彰显。
北京奥运精神的最大共识是服务奥运的科学精神为自主突破、革故鼎新、应对挑战提供不竭动力。
北京奥运精神中创新超越所倡导的自主突破、革故鼎新、勇攀高峰等与中国革命精神是一致的,也与奥林匹克精神中“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相契合。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创新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不断创新同样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申奥、办奥过程中,“技力”与“气力”
都很重要,也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与发展。
如在奥运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奥运诸多比赛场馆的先进设计建造理念,及其呈现出的高超水准,都蕴含着“科技奥运”的创新超越精神。
正是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为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冰立方”,真可谓“内外兼具”的全能型体育场馆。
立春时节,第24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盛大开幕,具有“中式美学”意味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的“迎客松”烟火,交相辉映的“冰雪五环”与“巨型雪花”,阜平山区的孩子们头戴虎头帽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让人叹为观止。
不断汇聚的一朵朵雪花,冬奥历史上首支低碳氢燃料火炬,由工业建筑改造成的首钢大跳台,无不彰显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也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
(摘编自邹秀春《北京奥运精神的形成,内涵与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精彩的运动与优异的成绩,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带给人们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奥运会上的竞技凝聚了竞技、创新等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以及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卓越品质的追求。
C.奥运与国运唇齿相依、紧密联系,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为国人追逐奥运梦想和传承奥运精神提供了有力保障。
D.形成和发展于申奥、办奥伟大实践的北京奥运精神,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新时代中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运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等,其目的不是为了打造健壮的身体,而是为了使个人在精神、道德等层面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
B.奥林匹克运动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所提倡的公平竞争是它人文价值的核心,是人们对公平和谐社会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
C.北京奥运的创新超越精神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中“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的体现。
D.以“水立方”变为“冰立方”为代表的诸多比赛场馆的先进设计建造理念,促成了“科技奥运”创新超越精神的形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奥运人文价值的一项是()
A.北京2022年冬奥会设立了“和平之光”休战壁面。
供各国参赛运动员签名。
B.北京2022年冬奥会配备了超高速摄像机、电子眼裁判,让比赛更公平公正。
C.五战冬奥的老将说: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拥有夺冠的雄心,就一定能够做到。
D.北京冬奥村中的送餐机器人与可控制升降电动床等高科技产品令人惊喜不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依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北京奥运会(夏季奥运、冬季奥运、残奥会)对奥运人文价值发展所做出的中国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
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
“不,我很好。
”
“你先上床。
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
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
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
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
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
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
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
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
”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
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
“我宁愿醒着。
”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
“不嫌麻烦。
”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
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
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
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
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
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
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
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
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
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
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
”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
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
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
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
你是在说傻话。
”
“我知道会的。
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
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
你不会死的。
那种温度计不一样。
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
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
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
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
第二天,越发轻松了。
为
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一位九岁的男孩因为不懂摄氏与华氏温度的区别,在误以为自己即将发烧死去的复杂心情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说沿着“小男孩生病,医生来诊,父亲讲故事,外出狩猎,狩猎归来,误会消除”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C.小男孩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
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D.小说省略了父亲外出打猎期间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活动的内容,留下叙事空白,但读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内心的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呈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
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语言简洁、叙事客观、竭力淡化主观色彩,是作者“冰山理论”的具体体现。
8.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9.海明威曾说过“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请结合小说中“小男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
“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观殷夏礼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
可得而述。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
..者七十有二人。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
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孔
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
..祠焉。
..卒。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房/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B.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C.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D.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能,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不同。
B.己丑,己为天干,丑为地支,天干地支按固定顺序互相配合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是古代最隆重的一种祭礼。
D.世家,是《史记》的五体之一,主要是记载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年少贫穷,长大后求仕处处碰壁,不但在鲁国没得到任用,在其它各国也不受待见,最后又重新回到鲁国。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选用人才,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C.孔子想恢复周朝礼制,探循三代以来的礼乐制度,把三百零五篇诗入乐歌唱,礼乐教化的遗规因此有可称述。
D.孔子的弟子非常敬爱孔子,司马迁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格外推崇孔子,“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4.颜渊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孔子,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①三君子,转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②欲如何。
【注】①微之、敦诗、晦叔:即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
②闻琴泪尽:《晋书•徽之传》载,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因三位好友谢世写了此诗,寄给乐天,乐天见后因伤心也写了双绝句寄给作者。
B.颔联的“空”字写出对友人去世的震惊和伤痛之情,流露出对生死无常的无奈之情。
C.尾联引用典故,抒发了自古如斯、无可奈何的“叹逝”之情,可谓言简而意深。
D.此诗结构严谨,前四句叙事,后四句陈情,感人至深。
全诗沉着稳练,风调自然。
16.本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简要分析颈联包含了什么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千乘之国,这个国家夹
在大国中间,且存在“______,______”的危机。
(2)《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王安石曾咏叹“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和唐朝诗人杜牧曾经咏叹的“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经历了重重山路,方向不定,不觉夜幕降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婉丽妩媚的昆曲,到高亢嘹亮的唢呐;从______的刺绣,到璀璨艳丽的唐卡……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见证着______的文明传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影像记录是保护非遗的必要手段,非遗技艺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现象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全新视角走进故宫,通过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带领人们了解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把镜头对准匠人们的手艺生活,用贴近年轻人的创新表达,______精妙技艺背后的情怀与故事、审美与文化;纪录电影《天工苏作》从______的苏州传统工艺门类中,选取蚕桑丝织、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等非遗项目,展示古老技艺的工艺之美、匠心之巧……通过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使我们在一招一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也让“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传统,有些还有着较高的门槛,大众要深入了解并不容易,而纪录片,是一把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新钥匙,它恰恰可以成为人们走近非遗的桥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延绵不断展现目不暇接B.鬼斧神工延绵不息呈现琳琅满目C.巧夺天工延绵不息展现琳琅满目D.鬼斧神工延绵不断呈现目不暇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使我们在一招一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
B.通过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我们在一招一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领略古老技艺的前
世今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C.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使我们在一招一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
D.通过纪录片的艺术性再现,我们在一招—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了解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空间站在设计之初建立了一个物资管理系统,每个物品上都有专属二维码,需要物品时,就扫码:一来知道物品放在哪里,以便航天员寻找;①,后面要送多少上来。
人类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能做一些在地球上做不了的事情。
在材料合成方面,因为②,地球上很多金属材料无法融合在一起做成合金,就如同水和油一样,总是油浮在上面,水沉在下面。
而在处于失重状态的空间站,则有条件实现,进而制造出很多新型合金。
建造空间站并不仅仅为了探索太空,③。
航天员长期处在太空环境下,可以让我们了解人体在太空飞行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说骨钙的流失、心理问题等等。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空间站时代”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
B.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就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独特的悬挑遮阳棚设计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
D.“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个姑娘。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躺平”的大火,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低欲望背后是求而不得的厌倦。
(长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