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高一(下)月
考化学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NO3﹣、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3﹣、Fe2+、Na+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3.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4.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
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
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5.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KMnO4C.FeCl3D.HCl
6.用FeSO4还原MnO4﹣,若还原5×10﹣3mol MnO4﹣,消耗10mL 2。
5mol•L﹣1FeSO4溶液,则Mn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4 D.+5
7.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中的导电能力(用I表示)可近似地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
A.A B.B C.C D.D
8.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X离子及其个数b
可能为()
离子Na+Al3+Cl﹣X
个数2a a a b
A.NO3﹣、2a B.SO42﹣、2a C.OH﹣、2a D.SO42﹣、4a
9.NaH中的氢元素为﹣1价,它可用作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H2O═NaOH+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是氧化产物
B.当1molNaH发生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NaH为还原剂
D.H2O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10.可以用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硝酸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B.稀硫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
C.醋酸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D.盐酸和碳酸钡溶液的反应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12.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12C是同一种核素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
13.下列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断裂的是()
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B.干冰气化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14.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5.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元素X
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的常见化学式为()
A.XY B.XY2C.X2Y D.XY3
16.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最高化合价:Al>Mg B.金属性:Al>Mg
C.酸性:H2SO4>H3PO4D.原子半径:Cl>F
17.硼的原子序数为5,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3BO3C.H2BO3D.H4B2O5
18.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19.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Mg B.Na C.F D.Cl
20.下列物质中既有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Na2S B.NaCl C.Na2O2D.BaCl2
2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的是()
A.氯化铵热分解反应
B.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的反应
C.碘升华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22.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负极,Cu为正极
B.正极反应为Zn﹣2e﹣═Zn2+
C.负极反应为Cu﹣2e﹣═Cu2+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3.生活中的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将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
B.向较多粉尘的地面洒水后再清洁
C.铁制栏杆喷涂油漆
D.将食盐密封好,防止吸潮结块
24.下列措施不能够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增大固体反应物面积
25.根据报道,我国某些城市的酸雨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某市正准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下列不是清洁能源的是()
A.太阳能B.煤C.天然气D.酒精
26.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O2⇌2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H原子形成1 mol H﹣H键要吸收能量
B.所有燃烧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NaOH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2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氧化钙溶于水
C.甲烷燃烧 D.铝粉与盐酸反应
29.在2H2+O22H2O的反应中,能量转化方式为()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0.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欲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加水稀释 B.加少量NaOH溶液
C.降低温度 D.锌片改为锌粉
二、填空题
31.用纯碱和双氧水混合可制作新型液体洗涤剂(2Na2CO3•3H2O2),它具有杀菌消毒去油污的能力且不会污染水源.
(1)写出H2O2的电子式.
(2)这种洗涤剂中的双氧水可以将废水中的氰化钠(NaCN)转化为无毒物同时生成NH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如果配制洗涤剂的水中含有铁离子,不仅会削弱洗涤剂的去污能力,甚至完全失去杀菌作用.试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文字表述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32.现有下列电解质溶液:①Na 2CO3②NaHCO3③苯酚钠(不与碱反应)
④CH3COONH4⑤NH4HCO3
(1)在这五种电解质溶液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填写序号):
(2)已知:酸性H2CO3>苯酚>HCO3﹣.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溶液pH 大小顺序为(填写序号):
(3)写出⑤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常温下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根据这一事实推测⑤溶液的pH7(填>、=或<),理由是:.
33.室温时,向a mL 0。
10mol/L的稀氨水中逐滴加入b mL 0.10mol/L的稀盐酸,试分析:(1)当b=a时,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此时溶液中,c()
(填“>”“<”或“=”)c(Cl﹣).
(2)当溶液呈中性时,a(填“>”“<”或“=”)b,此时溶液中c()
c(Cl﹣)(同上).
34.(1)实验室中可用KClO3和浓HCl反应制取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请配平该反应.Ni2++H2PO2﹣+→Ni++H2PO3﹣+ 35.(1)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铝将水中的NO3﹣转化为N2,从而清除污染.该反应中涉及的粒子有:H2O、Al、OH﹣、Al(OH)3、NO3﹣、N2,请将各粒子分别填入以下空格(请将整个方程式配平后写在答题纸上).
NO3﹣++→++该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若4Al(s)+3O2(g)=2Al2O3(s)△H=﹣a KJ/mol
Fe2O3(s)+C(s)=CO2(g)+2Fe (s)△H=+b KJ/mol
C(s)+O2(g)=CO2(g)△H=﹣c KJ/mol
写出Al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将一定质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mL PH=14的溶液,然后用2mol/L的盐酸滴定,可得到沉淀量与消耗的盐酸体积关系如图:则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体积为L(标准状况).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NO3﹣、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3﹣、Fe2+、Na+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b点全部为HCO3﹣,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d点盐酸过量,呈酸性,
结合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对应离子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b点全部为HCO3﹣,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d点盐酸过量,呈酸性,
A.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b点全部为HCO3﹣,Al3+、Fe3+与HCO3﹣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d点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B。
=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解答】解: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不能大量存在Al3+,故A错误;
B。
=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
正确;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存在Fe2+,酸溶液中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O2﹣、CO32﹣,故D错误;
故选B.
3.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Cu2S+2Cu2O=6Cu+SO2↑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的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A.反应中,Cu2S和Cu2O中的+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2S 和Cu2O都是氧化剂,故A错误;
B.反应中,+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硫化铜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
D.根据Cu2S+2Cu2O=6Cu+SO2↑知,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1,故D 错误;
故选C.
4.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
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
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A、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
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
C、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
D、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
【解答】解:A、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故A正确;
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如硫酸钠中硫元素处于最高价+6价,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
C、高氯酸盐中的Cl元素处于+7价,最高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亚铁离子之间反应,土壤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可以放弃其和土壤中蛋白质反应的机会,所以能改善这种土壤,故C正确;
D、高氯酸盐能中的Cl元素处于+5价,与浓盐酸中的Cl元素处于﹣1间价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故D正确.
故选B.
5.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分析】反应①中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
反应②中氧化性:Cl2>Fe3+;还原性:Fe2+>Cl﹣;
反应③中氧化性:MnO4﹣>Cl2;还原性:Cl﹣>Mn2+,
所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4﹣>Cl2>Fe3+>I2,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I﹣>Fe2+>Cl﹣>Mn2+,要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选择氧化剂发生反应不能引入新杂质,且Fe2+和Cl﹣不能参加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信息可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nO4﹣>Cl2>Fe3+>I2,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I﹣>Fe2+>Cl﹣>Mn2+,
A.氯气能将Fe2+、I﹣均氧化,故A不选;
B.KMnO4能将Fe2+、I﹣和Cl﹣均氧化,故B不选;
C.FeCl3能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故C选;
D.HCl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6.用FeSO4还原MnO4﹣,若还原5×10﹣3mol MnO4﹣,消耗10mL 2。
5mol•L﹣1FeSO4溶液,则Mn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4 D.+5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n(Fe2+)=0。
01L×2.5mol/L=0。
025mol,n(MnO4﹣)=5×10﹣3mol,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表现为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以此解答.
【解答】解:n(Fe2+)=0.01L×2。
5mol/L=0。
025mol,Fe2+被氧化生成Fe3+,失去电子0。
025mol,n(MnO4﹣)=5×10﹣3 mol,应得到0.025mol电子,设Mn还原后的化合价为x,
则5×10﹣3 mol×(7﹣x)=0。
025mol,
x=2,
故选B.
7.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中的导电能力(用I表示)可近似地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
A.A B.B C.C D.D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导电性逐渐减弱,当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和水,所以溶液相当于纯水,导电性为0,过量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选C.
8.某溶液中,若忽略水的电离,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试推测X离子及其个数b 可能为()
离子Na+Al3+Cl﹣X
个数2a a a b
A.NO3﹣、2a B.SO42﹣、2a C.OH﹣、2a D.SO42﹣、4a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来解答.
【解答】解: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Na+、Al3+,根据各自离子个数可知带正电荷数为
2a×1+3×3=5a,
因溶液呈电中性,则阴离子也应带5a个负电荷,因含有a个Cl﹣,则选项离子应带4a个负电荷,
选项阴离子电荷数分别为2a、4a、2a8a,
故选B.
9.NaH中的氢元素为﹣1价,它可用作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H2O═NaOH+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是氧化产物
B.当1molNaH发生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NaH为还原剂
D.H2O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NaH+H2O═NaOH+H2↑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由+1价降低为0,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氢气为氧化产物也为还原产物,故A错误;
B.1molNaH发生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B错误;
C.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可知NaH为还原剂,故C正确;
D.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10.可以用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硝酸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B.稀硫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
C.醋酸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D.盐酸和碳酸钡溶液的反应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2H++CO32﹣=H2O+CO2↑表示强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二氧化碳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硝酸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HCO3﹣=H2O+CO2↑,故A不选; B.稀硫酸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B选;
C.醋酸和碳酸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CH3COOH+CO32﹣=H2O+CO2↑+2CH3COO﹣,故C不选;
D.盐酸和碳酸钡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H++BaCO3=Ba2++H2O+CO2↑,故D不选;
故选B.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考点】真题集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是C,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W与X同主族,W是Si,短周期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因此Z为Mg,
A、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MgO中含有离子键,SiO2中含有共价键;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解答】解: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是C,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W与X同主族,W是Si,短周期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因此Z为Mg.
A、Mg和Si、C和O同周期,C和Si同主族,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r(Mg)>r(Si)>r(C)>r(O),故A错误;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MgO、SiO2,MgO中含有离子键,SiO2中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错误;
C、C和Si同主族,非金属性C>Si,因此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故C错误;
D、非金属性O>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H2O的热稳定性大于SiH4,故D正确;
故选D.
12.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12C是同一种核素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13C、15N的质量数分别为13、15,质子数分别为6、7,利用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同位素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解:A.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故A错误;
B.13C与12C中子数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核素,故B错误;
C.15N与14N为质子数都是7,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丰度)的和,不知道丰度,无法求出,故D错误;故选C.
13.下列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断裂的是()
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B.干冰气化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考点】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分析】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或电解质溶于水都发生化学键断裂.
【解答】解:A.氯化氢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故A不选;
B.干冰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选;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有化学键的断裂,故C不选; D.氢气的氯气中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不选;
故选:B.
14.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13C、15N的质量数分别为13、15,质子数分别为6、7,利用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同位素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解:A.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故A错误;
B.13C为原子,C60为单质,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15N与14N为质子数都是7,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为15﹣7=8,故D错误;
故选C.
15.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元素X
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的常见化学式为()
A.XY B.XY2C.X2Y D.XY3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是Na+、Y是O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化学式.
【解答】解: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是Na+、Y是O2﹣,要使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Y离子个数之比为2:1,所以其化学式为X2Y,故选C.
16.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最高化合价:Al>Mg B.金属性:Al>Mg
C.酸性:H2SO4>H3PO4D.原子半径:Cl>F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Al的最高价位+3,Mg的最高价为+2;
B.同周期自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C.非金属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解答】解:A.Al的最高价位+3,Mg的最高价为+2,元素最高化合价:Al>Mg,故A正确;
B.Mg、Al处于第三周期,自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Al<Mg,故B错误;C.非金属性S>P,酸性H2SO4>H3PO4,故C正确;
D.F、Cl处于同一主族,Cl比F多一个电子层,因此原子半径Cl>F,故D正确;
故选B.
17.硼的原子序数为5,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3BO3C.H2BO3D.H4B2O5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硼的原子序数为5,最外层有3个电子,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结合化合价规则计算各选项中B元素的化合价,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硼的原子序数为5,最外层有3个电子,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A.HBO2中B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故A正确;
B.H3BO3中B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故B正确;
C.H2BO3中B的化合价为+4价,不符合,故C错误;
D.H4B2O5中B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元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
【解答】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5、6、7,逐渐增多,故A正确;
B.N、O、F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错误;
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1、+2、+3,依次升高,故C正确;
D.Li、Na、K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Mg B.Na C.F D.Cl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原子自下而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Na、Mg、Cl处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l和F处于同一主族,自下而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最强的是F,
故选C.
20.下列物质中既有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Na2S B.NaCl C.Na2O2D.BaCl2
【考点】化学键.
【分析】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解答】解:A、Na2S中只有离子键,故A错误;
B、氯化钠中只有离子键,故B错误;
C、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
D、氯化钡中只有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2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的是()
A.氯化铵热分解反应
B.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的反应
C.碘升华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