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煤焦储量核查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煤焦储量核查正文
第一节测量目的与任务
按照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治理要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储量动态监督治理实施方案》,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托付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进行矿山地质测量,编制《新疆乌鲁木齐市104
团煤焦厂(1号井)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以适时、准确把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形及变化缘故,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爱护与合理利用。
一、测量对象
此次测量对象为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1号井)2010年度开拓与开采地段,即A8煤层700m水平东回风巷与653m水平东运输巷之间块段。
二、测量依据
此次测量依据包括矿山储量动态治理规定、矿产勘查规范规程、矿山地质勘查及测量资料、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等四部分。
择要列举如下:
1、《矿山储量动态治理要求》(国土资源部,2008年8月);
2、《新疆地质测量技术指南(试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8年8月);
3、《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治理培训班培训教材》(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治理处,2008年10月);
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采样规程、资料综合整理规程》(地质矿产部,1993年);
6、《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生产地质报告》(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2002年9月);
7、《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2010年3月);
9、《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2011年1月);
三、测量要求
按照国土资源部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矿山资源储量治理的规定,此次测量的差不多要求是:
1、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矿山以往地质勘查、动态监测、矿山开采等成果资料。
2、采纳全仪器法测量矿山要紧开拓与开采工程,调查采矿工程新揭露的地质情形及阻碍开采的咨询题,进行探采对比。
3、详细圈定矿山2010年度采空区和预留的保安煤柱,估算当年动用量、开采量、缺失量,评判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合理性。
标定下年度拟采区。
4、估算矿山累计查明量、重算及勘查增减量,核实和评判矿山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形。
5、评述矿山地质勘查、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咨询题,提出有关建议。
第二节矿山概况
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山四道岔以南800 m,距乌市西山公路约1km,距市区6km,行政区划属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管辖。
矿区地处乌鲁木齐市西郊,北距西山公路约1km,与乌—奎高速公路相通,矿区内有砂石路面通往各矿井和生活区,交通便利。
(可见交通位置图插图1)
一、采矿权设置
2009年12月17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向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颁发了采矿许可证。
证号:C6500002009121120052991;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6.00万吨/年;
矿区面积:0.2176km2;
开采深度:997m~550m标高;
有效期限:自2009年12月17日至2010年12月17日;矿区范畴由8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
表1 矿区范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北京54直角坐标西安80直角坐标
X Y X Y
1 4850846.00 29541698.00 4850773.70 29541580.57
2 4850706.00 29541698.00 4850633.70 29541580.57
3 4850530.00 29540650.00 4850457.70 29540532.57
4 4850500.00 29540650.00 4850427.70 29540532.57
5 4850510.00 29540036.00 4850437.70 29539918.57
6 4850616.00 29540036.00 4850543.70 29539918.57
7 4850628.00 29540657.00 4850555.70 29540539.57
8 4850670.00 29540657.00 4850597.70 29540539.57
此次测量范畴与采矿许可证范畴相同。
二、开采设计
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现有保留矿井1处。
2011年1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据方案介绍:主采煤层为A7煤层和A8煤层。
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设计开采标高997m-550m水平,设计开采年限15.3年。
1、开拓方式
由于本矿井属保留矿井,资源接近枯竭,矿井可采煤层为急倾斜煤层,矿井采纳立井开拓,井筒每延伸一个区段布置区段运输巷,目前已开采至+ 653m水平,考虑矿井服务年限有限,且原井筒提升、运输、通风能力能满足矿井开采需要,因此设计不重新布置井筒,后期仅将现有井筒延伸以开采+653m水平以下A8煤层。
2、井筒功能及位置
矿井现开采标高为+653m标高,主、副、行人立井井筒均落底+653m 标高,回风立井落底+703m标高,矿井+653m标高以上可采储量还有26.4万t,服务年限还有4.4年,因此,此次设计不进行井筒延伸,待+653m水平剩余约1年服务年限时再进行井筒开拓延伸工作。
主立井用于提煤任务,采纳JTP1.6×1.2/24单滚筒绞车配1t单箕斗提升煤炭;
副立井采纳JTP1.6×1.5/24型单滚筒绞车配0.5t单罐笼担负提升人员、矸石、下放设备材料任务,敷设排水管路、消防洒水管路、供电电缆、通讯电缆等,并作为进风井;
矿井行人井为专用行人井,为矿井的第一安全出口;
回风立井用于回风,同时兼做安全行人出口,井筒内设行人梯子。
井筒特点表
3、采区划分
矿井沿走向划分为一个中央采区,双翼开采,东翼走向长度848m,西翼走向长550m。
现运输巷标高为+653m,回风巷标高+696m,时期垂高43 m,运输、回风巷均沿A8煤层走向布置。
4、回采工艺
设计采煤方法为伪倾斜柔性爱护支架炮采采煤法。
采煤方式为走向后退式开采。
采区工作面煤炭采纳连续运输方式。
即工作面落煤使用ZMS-12型煤电钻湿式打眼,爆破落煤。
工作面爆破落煤后经溜槽自溜至工作面区段运输巷装入1t翻斗式矿车,再由蓄电池电机车牵引运至主井装载点。
5、矿井运输
回采工作面煤炭运输系统:工作面(搪瓷溜槽)→+658mA8煤层超前运输顺槽→溜煤眼→装入矿车→+653mA8煤层西翼运输巷→蓄电池电机车运输→卸入+653m标高井底车场煤仓→装入主立井箕斗→地面生产系统。
掘进工作面煤炭运输系统:掘进工作面→+653mA8煤层西翼运输巷→主立井→地面。
6、顶板治理方式
回采工作面顶板治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
三、生产能力
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采矿许可证规定生产规模为6. 00万吨/年。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
2010年1月-12月矿山实际采出煤炭约9.61万吨,高于设计生产能力。
四、要紧生产技术指标
据《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井的要紧生产技术指标如下:
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新国土资开审发【2004】034号)文件,煤矿要紧生产技术指标(见下表)。
要紧生产技术指标表
五、矿山开采现状
据《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井田内小窑开采历史悠久,据访咨询调查结果要紧为人工于浅部小规模挖掘,早已坍塌掩埋。
目前生产矿井只有一号井。
截止2009年12月31日,
一号井已将主井东西两侧A8煤层700m标高以上已全部采空;由于A7煤层较薄至今未进行大面积开采。
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矿山要紧在A8煤层主井东翼653m水平开拓,并在东翼653m水平运输巷与700m回风巷之间进行回采,巷道自中央石门向东掘进约710m时,发觉煤层分叉变薄,分为两层约0.4m厚的煤层,且两层煤之间夹2.24m厚的夹矸,连续向东掘进约40m 情形依旧如此,自此向后进行回采,回采总长度约278m,动用煤炭资源储量12.16万吨,实际采出9.61万吨。
第三节矿山地质测量
一、矿山地质测量工作
㈠矿山测量
1、前人矿山测量
2002年9月,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在为该矿编写生产地质报告工作中,曾采纳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3°带成果。
首级操纵是以国家差不多操纵点的基础上,以Ⅲ、Ⅳ国家操纵点进展地势图根点5点。
平面操纵网经平差运算,三角形闭合差最大为5″,其中测角中误差M=4.62″,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S/MS=1/9308,最大点位中误差为M 0=0.0526 m,高程操纵网经平差运算每公里高程中误差为32.02 m m.测量法及精度符合,《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18341-2001)的要求。
2009年9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以Ⅲ、Ⅳ国家操纵点为起算点在在矿区布设E级GPS操纵点三个(GPS096、GPS097、G PS099)按照矿方提供的《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矿业权实地核查测量资料汇编》中所述:矿区所布设的E级GPS操纵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45000,远小于,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1/ 45000的要求,高程中误差为0.075 m小于《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技术要求》中规定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米的要求。
2、此次矿山测量
此次矿山测量于2010年12月17日进行。
采纳矿方在井下留设的操纵点对开采水平进行了全仪器法测量,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采纳仪器为拓普康311S型防爆全站仪,仪器测角精度2秒,测距精度+(3mm+2ppm·D)。
此次测量的要紧对象为A8煤层653m水平运输巷与700m回风巷。
因矿山已对采区进行密闭,因此此次工作在结合矿方提供的测量数据之后,共完成测点18个,巷道测量长度1055m。
测量成果见表2。
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时在巷道顶板用钢钉作标志建立测量导线点,两测量点距离100至150m,采纳测回法布设图跟级符合导线。
内业成果分不由两人运算和两人检核,运算结果测角中误差24″,相对闭合差1/3100,附合《煤矿测量规程》操纵导线测量要求。
内业成图采纳MAPGIS绘图软件和AutoCAD测量专用绘图软件等联合绘图工艺,运算机成图,绘制了矿山地势地质及井上下对比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立面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等,图件编制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要求。
表2 矿山测量结果表
二、矿山地质测量
㈠前人地质测量
2002年9月,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在为该矿编写生产地质报告工作中,曾进行了系统的生产井地质测量工作。
该队在井下对揭穿A7、A8煤层的石门进行了编录用样;调查了停产井中的煤层厚度、结构,顶底板岩性特点;利用矿山原有资料并结合调查成果圈定了采空区;观看描述了井巷道工程揭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调查了矿坑充水因素,进水条件以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较好地完成了矿井地质测量工作。
㈡此次地质测量
此次矿山地质工作分为矿山资料收集利用、矿山地质状况调查、矿井地质测量三部分。
1、矿山资料收集利用
此次系统收集了矿山2002年生产地质报告、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同时,收集了矿山近年来生产资料。
2、矿山地质状况调查
此次调查了矿山提交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以来,矿山建设及矿井开拓开采情形;矿井地下水出水层位,出水方式及日排水量;井巷工程支护及煤层顶底板稳固状况;瓦斯、煤尘、自燃、井温等开采技术条件;井下事故发生情形等。
3、矿井地质测量
矿井地质测量要紧针对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后新形成的开拓与开采工程,即A8煤层653m水平运输巷与700m回风巷。
地质测量工作与井下巷道测量一并进行。
此次重点测量了653水平运输巷两侧进行地质点测量,采纳钢尺测量了煤层厚度与结构,并在测点测量了煤层产状。
此外,观看了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稳固情形,观看了运输巷内地下水渗出情形等。
三、年度生产打算和完成情形
1、生产打算:此次测量时段(2010年1月~2010年度12月)内,生产打算5万吨。
2、完成情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要紧在主井A8煤层653m水平运输巷与700m回风巷之间中生产煤炭9.61万吨。
3、下年度打算:2011年打算连续在A8煤层653m水平2010年终采位置连续后退开采,估量动用资源储量12.00万吨,生产煤炭9.00万吨。
第二章探采对比
第一节地质构造对比
一、褶皱构造
按照《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生产地质报告》所述:井田构造位于大浦沟背斜北翼上的大浦沟单斜构造块段上。
地层走向大致近于东西走向,倾角60°~89°,构造较为简单。
此次在矿井653m水平运输巷道中对A8煤层产状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为:煤层倾向176°~178°,倾角86°~87°。
生产地质报告A8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显示,A8煤层7号储量估算块段平均倾角87°。
二者相比,差值小于2°,对资源储量估算无阻碍。
二、断裂构造
按照《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生产地质报告》所述:井田内发觉的断层有四条:f4-4、f5-0、F4-1、F4-2,对煤层有一定阻碍的有两条:其中f4-4断层长约772米,位于Ⅴ线东约200米左右,呈南北走向延伸,断面倾向西或西南,将A8等煤层错开,水平断距40-70米,落差10-20米,倾角35°-60°;f5-0断层长约505米位于井田南边界外,走向呈一弧形,切割Ⅲ线以西一带的A3-A9煤层层位,为斜交或走向逆断层,断面倾向北西或北东,倾角为65°以上。
落差在20米左右。
其它2条断层差不多对井田内煤层阻碍不大。
此次在A8煤层653m水平运输巷道中见煤层连续,且封闭巷道部分经业主介绍也无发觉断层对煤层有较大的阻碍,因此判定断层对煤层阻碍较小。
三、岩浆岩
生产地质报告在矿区范畴内未发觉岩浆岩。
此次在井下开拓与开采工程中也未发觉岩浆岩。
第二节煤层煤质对比
一、煤层特点
生产地质报告共查明可采煤层为2层为A7、A8煤层,平均总厚度8.5 8m,平均可采厚度,13.95m,其中:
A7煤层:井田范畴内分不由Ⅲ勘探线上1个钻孔、Ⅳ勘探线上3个钻孔、Ⅴ勘探线上5个钻孔进行操纵,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27米,可采平均厚度1.09米。
煤层厚度自东向西在走向上由1.77—0.71—0.50米,具明显变薄趋势。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2层夹矸,顶、低板岩性为粉砂岩泥岩,与A8煤层层间距平均约6.50米。
A8煤层:井田范畴内分不由Ⅲ勘探线上3个钻孔、Ⅳ勘探线上3个钻孔、Ⅴ勘探线上7个钻孔和1个矿井测量资料进行操纵,煤层平均厚度7.3 1米,可采平均厚度7.22米。
煤层厚度稳固,含0—5层夹矸,顶板为泥岩、粉砂岩为主,底板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与A9煤层层间距平均约29米。
此次在A8煤层东翼653m水平运输巷道测得A8煤层厚度为7.70 -7.4 2m,均未见夹矸。
据生产地质报告A8煤层估算图,此次测点所在的7号块段平均厚度为7.65m,8号块段平均厚度为7.47m。
测点厚度与块段平均厚度相差无几,新测点厚度参加所在块段平均厚度运算后,没有改变原估算结果。
此次在A8煤层中央石门东翼653m水平运输巷道测得煤层厚度为7.70 -7.42m,均未见夹矸,与原地质报告数据一致。
但据业主介绍,自石门65 3m水平向东掘进约710m时发觉煤层尖灭,分为两层约0.5m厚的煤层,且两层煤之间夹2.5m厚的夹矸,连续向东掘进约40m情形依旧如此,因此以710m为界将该点至矿区边界处资源量予以核销,其余矿体仍沿用原地质数据。
二、煤质特点
据生产地质报告所示:煤层均属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油,且粘结性较好,煤层均属气煤(45QM),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低温干馏炼由用煤,可做民用之燃料,是较好的配焦煤。
此次没有采集煤层测试样品。
经与业主确认,所产煤炭用途与原详查地质报告一致。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一、水文地质条件
生产地质报告查明矿床直截了当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与融雪水。
经调查一号井:日均涌水量约350立方米,年均涌水量约10000立方米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据此次调查,矿井+653m水平巷道内见有点滴状渗水,但回采工作面滴水现象不明显。
矿井目前涌水量为12m3/d,没有超出生产地质报告预算涌水量。
二、工程地质条件
生产地质报告所述:井田内生产井要紧开采A8煤层,煤层顶底板均属岩类较为完整,开拓巷道过程中,东翼煤质松软,易发生偏帮现象。
煤层易垮落,目前该矿采纳锚杆支护煤层,成效良好,未发生过底鼓现象。
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据现场调查原采煤方法仓储式,现采纳伪倾斜柔性爱护支架炮采采煤方法,顶板随采随跨落,底板未发觉底鼓、帮鼓现象。
与原报告所描述一致,属稳固性一样—差的类不,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的类型。
三、环境地质条件
生产地质报告查明煤矿要紧地质环境咨询题为矿坑水的排放污染、地表塌陷、煤尘对空气的污染等。
煤矿地质环境质量中等。
经此次调查,矿井试生产时期开采规模专门小,矿井水排放较少,井口存煤有限,对周边环境尚未造成明显阻碍。
目前,矿山正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同步安排环境爱护与污染治理工作。
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生产地质报告经巷道瓦斯测定,测定结果为该井最大沼气相对涌出量6. 82立方米/吨,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83立方米/吨。
据此,确定了该矿井属低沼气井。
此次工作收集了矿山在2009年6月所作的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65 3水平运输巷道中A8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5.78m3/t,瓦斯绝对涌出量0.82
3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438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53m3/mi n。
矿井为低瓦斯等级矿井(详情见附件)。
2、煤尘
勘探报告查明各可采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性。
此次未重新采样测试,经询咨询矿方也未发生煤层爆炸现状,并收集了矿方提供的2010年4月9日所做的《煤尘煤爆炸及煤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鉴定结果为煤尘具有爆炸性。
(详见附件)
3、煤的自燃倾向
生产地质报告查明各可采煤层均属易自燃煤。
此次在653水平运输巷与700m回风巷中未发觉煤层自燃。
按照矿方提供的2010年4月9日所做的《煤尘煤爆炸及煤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显示,A8煤层属易自燃煤(详见附件)。
第三章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一、不同勘查时期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1、2002年生产地质报告
2002年9月新疆煤炭地质局一五六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煤矿(一号井)进行了生产地质勘查工作,2002年9月提交了《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煤矿(一号井)生产地质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新国土资储评[2002] 143号文下达了审查批准《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煤矿(一号井)生产地质报告》认定书,批准矿界区内(3 32)+(333)煤炭资源储量515.30万吨,其中操纵的经济基础储量(332)1 77.10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38.2万吨。
2、2008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2008年12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提交的《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2008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新国土资储核备字[2009]002号),截止2008年底矿山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515.3万吨。
其中:操纵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07.89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6.93万吨;操纵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10.48万吨。
开采标高(550m)以上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61.97万吨,其中:操纵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07.89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3. 6万吨,(2s22) 10.48万吨(A7受A8采动阻碍量)。
开采标高(550m)以下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53.33万吨。
3、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2009年12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提交的《新疆乌鲁木齐市104团煤焦厂(一号井)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新国土资储核备字[2010]293号),截止2009年底矿山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515.3万吨。
其中:操纵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08.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 33)196.42万吨;操纵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10.48万吨。
开采标高(550m)以上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61.97万吨,其中:操纵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08.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3. 09万吨,(2s22) 10.48万吨(A7受A8采动阻碍量)。
开采标高(550m)以下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53.33万吨。
二、上年度监测备案的保有资源储量
截至2009年12月,上述储量年报经“新国土资储核备字[2010]293号”评审备案的保有资源储量如下:
矿山开采标高(550m)以上,保有资源储量为236.04万吨,其中:(1 22b)资源量182.47万吨,(333)资源量43.09万吨,(2S22)10.48万吨。
开采标高(550m)以下保有资源储量(333)资源量153.33万吨。
第二节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原则
1、工业指标
此次资源储量估算指标沿用矿山历次勘查报告及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报,采纳《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举荐的一样工业指标,即:
最低可采厚度0.70m ;
最高灰分(A.d) 40%;
最高硫分(S.ad) 3%;
最低发热量(Qnet) 17MJ/kg 。
2、估算方法
⑴ 动用资源储量
此次动用资源储量估算的对象为2010年度开拓与开采的煤层,即A8煤层。
估算范畴为A8煤层2010年度开拓与开采的块段。
估算方法沿用上年度储量年报采纳的地质块段法,即在A8煤层底板等高线立面垂投影图上,分块段、分水平、分类不进行估算。
Q= Sin 1
·S ·M ·D
公式中:Q —煤层块段保有资源量 (万吨);
S —块段立面积 (万平方米);
M —煤层真厚度(米);
α—块段平均倾角;
D —视相对密度(吨/立方米)。
⑵ 保有资源储量
此次保有资源储量采纳统计的方法估算,即由上年度保有资源量+此次重算及勘查增减量-本年度动用量而来。
3、资源储量块段与类不划分
⑴ 块段划分
此次估算共划分为保有块段与动用块段。
保有块段为上年度储量年报划分的保有估算块段减去本块段2010年动用资源量,块段编号、估算参数、不予改变。
动用块段为2009年矿山储量年报提交后开采的块段,仍以上年度储量年报所划段基础,单另命名为7-1采、8-核销,以示区不,估算参数及估算结果则按照采矿工程揭露的煤层特点等确定。
⑵类不划分
查明块段资源储量类不沿袭2009年矿山储量年报。
开拓块段则按上一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源储量划分原则,按照新增采矿工程操尽情形,重新确定资源储量类不。
原报告确定探明的工程间距为50 0m,操纵的工程间距为1000m。
动用块段则按所在开拓块段确定资源储量类不。
二、动用、重算及勘查增减资源储量
1、动用(开采、缺失)资源储量
经估算,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矿山共动用(122b)基础储量12.16万吨,另核销了(122b)基础储量8.39万吨(表3)。
表3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动用资源储量估算表
块段类不
面积
(104m2)
平均厚度
(m)
倾角
(°)
体重
(t/m3)
资源储量
(1×104t)7-1采
(122b)
1.24 7.65 87 1.28 1
2.16
小计12.16 8-核销0.85 7.47 87 1.32 8.39
小计8.39
合计20.55
2、缺失量、缺失率、开采量估算及回采率运算
1、缺失量(Q损):经调查, 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煤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缺失的区域要紧在工作面、采区。
造成开采缺失的缘故要紧是与采煤方法和装备水平有关而留设的运输巷道保安煤柱、运输巷道与顶底板之间不能采下的煤、落煤、顶底板未采下煤。
其中:(1)工作面缺失(Q工损)
Ⅰ、厚度缺失(Q厚):工作面采纳伪倾斜柔性爱护支架炮采采煤法,为了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经济,利于支架和确保工作面底板平坦,开采时煤层顶、底板一样会有部分煤不能自然垮落(见插图)。
护底煤运算公式:Q顶底=(S×h×ρ)÷sinα
式中:采空区面积(S),由运算机MAPGIS6.7软件求得,在储量估算图件上点击区属性信息获得图面面积,再参照相应比例尺换算为实际面积。
倾角(α)、视密度(ρ)均无较大变化,仍采纳原地质报告所在资源储量块段数据。
厚度(h)经矿方负责人提供数据约为0.765。
缺失量运算如下:
Q顶底=(S×h×ρ)÷sinα
=1.24×0.765×1.28÷sin87
=1.21万吨
小计:1.21万吨。
Ⅱ、落煤缺失(Q落):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遗留在老塘内而不能完全运出的残留煤。
运算公式:Q落=(S×h×ρ)÷sinα
式中:采空区面积(S)由运算机MAPGIS6.7软件求得,在储量估算图件上点击区属性信息获得图面面积,再参照相应比例尺换算为实际面积。
倾角(α)、视密度(ρ)采纳原地质报告中块段数据。
而落煤厚度(h)在工作面内无法过多量取,只能依据工作面上下端头距离,即矿体厚度。
工作面落煤缺失运算如下:
Q落=(S×h×ρ)÷sinα
=0.0271×7.65×1.28÷sin87
=0.27万吨
小计:0.27万吨。
工作面缺失:Q工损=Q顶底+Q落=1.21+0.27=1.48万吨。
(2)采区缺失(Q采损)
Ⅰ、巷道护顶煤柱缺失(Q柱):为了保证运输巷道及溜煤眼的安全,在运输大巷顶部留设了2m的煤柱。
运算公式:Q柱=(S×h×ρ)÷sin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