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的复合曳引钢带及其检验分析探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曳引钢带作为现代电梯的一项重要结构,其在应用 时强度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可以 确定,导致复合曳引钢带强度受损的原因有断丝、锈蚀、磨 损等,而复合曳引钢带外层有一层高分子材料(聚氨酯), 这层分子材料全面包裹承载钢芯,高分子材料能够发挥起到 包保护作用,减少复合曳引钢带发生磨损和锈蚀等问题。由 此可见,复合曳引钢带在应用期间,其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是内部钢丝发生了断股以及疲劳裂纹等问题,因此,在后期
参考文献: [1] 夏宇 , 谭衢霖 , 李然 , 蔡小培 . 城市群高速铁路线网规划评价指
标体系研究 [J]. 中国铁路 ,2019(02):107-113. [2] 秦孝敏 , 李冰玉 . 基于集成权 - 模糊评价的城际铁路线网与城
市群适应性分析 [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35(02):81-86.
[3] 谭衢霖 , 余文雄 , 白雁 . 基于 GIS 的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灰色模 糊综合评价研究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27(11):20-26.
[4] 蒋钰峰 , 吴光 , 赵志明 , 何刘 . 基于地形地貌参数的山区铁路通 道选线法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27(04):903-913.
在对复合曳引钢带进行检验时,检查人员首先要注意, 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电梯整体、绳头的组合型式试验合格 证书或报告书,采用的产品的具体规格、型号、参数、配置 等各项参数是否都在范围覆盖内,同时,要对各项文件是否 都在有效期限内进行查看,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问题、 解决问题,避免问题长期积压,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与经济 ,2003(10):42-44.
中国设备工程
China Plant Engineering
(2)更舒适。电梯中的驱动主机在设计上可以采取小 型化方式,采用的聚氨酯材料的具有较高柔韧性,这能够大 幅度减少电梯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避免噪声对乘坐电梯人 员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采用复合曳引钢带的电梯,在运行 时与采用传统复合曳引钢带相比,产生的振动更小,运行更 平稳,提高了乘坐电梯人员的整体舒适度。
[12] 杨景春,李有利 . 地貌学原理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 张晖 , 王晓峰 , 余正军 . 基于 ArcGIS 的坡面复杂度因子提取与
分析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2):320-326. [14] 孙启航 , 夏军强 , 周美蓉 , 邓珊珊 . 层次分析法在荆江河段崩
[5] 鲍榴 , 王英杰 , 徐晓磊 , 李聪旭 . 基于 GIS 集成平台的高速铁路资 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5,24(06):44-48.
[6] 汤国安 .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J]. 地理 学报 ,2014,69(9):1305-1325.
(3)减少能耗。复合曳引钢带与钢丝绳的传动进行对 比,其承载力、挠性更高,可以适配小曳引轮直径,这也 就是电梯中的传统空间会更加紧凑,提高了传动效率,减 低了能量消耗。同时,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的复 合曳引钢带,其与传统钢丝绳相比,重量可以减少约 20%, 运输重量降低,能够减少电梯运行时的非必要能耗,提高 降低运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梯;稳定运行;复合曳引钢带;检验标准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1)07(上)-0142-02
复合曳引钢带是现代电梯中的一项重要结构,其性能会 对电梯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对电 梯进行应用时,要加强对其性能检验,为了提高检验效果, 必须加强对相应检验方法的探究,提高检验结果精准度。 1 复合曳引钢带应用期间强度受损的原因
142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7 ( 上 )
检验中要将该项内容作为检验的重点。 2 复合曳引钢带在电梯中应用的优点
虽然复合曳引钢带在长期应用期间其强度可能会受到损 伤,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具有许多优势,这也是其 得到广泛应用的原有。其应用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高。复合曳引钢带在设计上采用扁平式结构, 这种设计方式增加了钢带与曳引轮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 高摩擦力,同时,采用的聚氨酯材料自身摩擦系数大,这也 就能够减少打滑溜车等情况的发生,而且在结构上没有传统 钢丝绳槽,因此,在运行期间不会发生脱槽问题。完成安装后, 设置具有钢带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应用,能够实 时检测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性能,与传统也曳引丝绳相比, 可靠性更高。
线各指标得分均高于西线,地势平缓,地形条件并不复杂,是 决定东线地形条件的主要层面。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来看,东 线大多数指标得分值优于西线,模糊综合评价值也高于西线, 其地形条件更适于线路建设、维护与发展。 4 结语
我国高铁线路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线网格局日益完善, 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评价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地表基本形 态、地形变化情况与地势复杂程度三个方面作为评价铁路沿 线地形条件的准则,共选取 13 个地形评价因子,利用 GIS 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与分级,并建立系统 的因子赋分体系进行因子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 定评价准则与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评价 指标与最优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最终得到线路的模糊综合 评价值,其大小反映铁路沿线地形条件的优劣。本文对北京 到西安东西两条线路沿线 500m 地形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 最终得到东线综合评价值为 3.7857,西线为 2.7859,最终 确定出东线沿线的地形条件更为优越,适宜乘客乘坐以及线 路的建设与发展。该评价体系从能够反映地形综合条件的各 个方面与各个地形因子入手并赋予权重,其结果具有客观性 与综合性,不仅适用于铁路的评价与优选,对于小范围内的 地形评价均能够提供综合性的结果。
(1)定期开展检验。通过目测对电梯的机房或轿顶上 的每条复合曳引钢带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期间,主要工作 内容就是观察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表面的清洁情况,其避免 是否存在油污、灰尘、磨损、腐蚀等各项问题。在检查期间, 如果发现检查的复合曳引钢带出现了穿刺、断丝、横纵向破
裂、断芯、磨损等各种问题时,必须及时更换,以免引发事 故造成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检验人员要查看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规格与端接装置是 否相匹配。具体检验工作开展期间,要对所有电梯中的端接 装置是否可靠、稳固进行检查,查看所有绳头组合是否都安 装了防脱落、防松装置;查看曳引绳头弹簧在应用期间遭受 到的压缩程度是否一致,进而确保钢丝绳在后期应用时,整 体受力均衡。
(3)采用仪器进行检查。电梯中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 被聚氨酯材料所包裹,即使出现了断裂或损伤问题,也不 容易被察觉,简单观察可能无法发现问题。因此,在具体 检查工作开展期间,可以借助仪器完成相应检查工作。将 漏磁检测器安装在轿顶或机房处,通过对其进行应用,完 成对电梯中每条复合曳引钢带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快速解决问题。 4 结语
如果电梯配备了 RBI(复合曳引钢带实时检测)装置, 可以在机房通过目测对监测数据进行观察。在检测过程中, 作业人员对装置中采用的 LED 灯是否亮起进行观察,若灯亮 起,表明此时供电正常。查看位于每根复合曳引钢带上方的 LED 灯是否处于常亮状态,如果其常亮,表明检测复合曳引 钢带正常;如果其处于闪烁状态,表明检测的复合曳引钢带 存在异常,发出警告,要查找故障,更换检测的复合曳引钢带; 如果灯处于熄灭状态,表明复合曳引钢带并未被检测。 3.2.2 观察法检测
(2)主动检验。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要主动对曳 引机护罩与曳引轮凸缘内侧之间的间隙进行查看,该间隙不 得超过 0.25cm,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该间隙超过了该数值,这 将会导致电梯在运行时发生摩擦问题,这会导致电梯中采用 的复合曳引钢带被破坏,必要时,要利用塞尺对间隙进行测 量,如果间隙过大,要及时调整。对电梯中安装的复合曳引 钢带安装方式是否正确进行查看,安装时要将带有文字的一 面朝上,另一面要贴着机器绳轮。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研究与探索·工艺流程与应用
关于电梯的复合曳引钢带及其检验分析探讨
吴贤丰 (舟山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电梯 性能,以及其在应用过程中舒适度和节能性都能够满足需求,人们加强了对电梯的研究。本文针对电梯的复合曳引钢带及 其检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9] 胡刚,宋慧,刘宝元等 . 黑土区基准坡长和 LS 算法对地形因子 的影响 [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3):166-173.
[10] 赵普 . 基于 ArcGIS 平台的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提取——以抚 顺市为例 [J]. 水利技术监督,2019,3:38-40.
[11] 王媛媛 . 基于 DEM 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形因子的提取与分析 [J]. 西部大开发 (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4(12):28-36.
在定期检验期间,需要检验人员特别注意的是,要看清 复合曳引钢带的应用年限,明确其应用时长是否超过了应用 年限,或者查看复合曳引钢带弯曲次数或电梯运行次数是否 超过了控制柜中标签上标明的具体次数。例如,某品牌电梯 规定,复合曳引钢带应用年限为从出厂日期起 15 年,同时, 电梯运行次数或复合曳引钢带的弯曲次数不得超过设定数 值,若达到应用极限,无论复合曳引钢带是否遭受到了磨损, 都必须报废处理,主动更换,以免发生事故。
全面审查整机产品合格证、复合曳引钢带和绳头组合合 格证,采用的各项材料是否都标明了产品出厂编号、制造许 可证编号、关键技术参数等。其中,重点部件的编号和型号 等多项内容,应当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公章,或者经过检验 的合格盖章,以及相应的出厂日期等各项信息。完成对上述 各项内容的检查后,要查看提供关键部件与编号与提供的开 箱检查的具体记录内容是否一致。此外,还要对复合曳引钢 带应用年限、应用标准等各项参数进行全面查看。 3.2 复合曳引钢带应用情况检查 3.2.1 设备检测
(4)维护减低。复合曳引钢带保养简单,不需要对其 进行润滑,维护费用低,其在长期应用期间,不易变长,这 避免了钢丝绳收缩麻烦。利用聚氨酯材料对钢丝绳进行包裹, 能够实现对钢丝的保护,避免钢丝绳在长期应用期间发生断 股、断丝等各种问题,这也就减少了更换频次。
(5)寿命更长。复合曳引钢带具有抗水解、耐苯和汽油、 抗臭氧和紫外线等特点,可以与热塑性料黏合,可以在零下 30℃和零上 80℃环境中应用。因此,采用聚氨酯对复合曳引 钢带进行包裹,能够减少复合曳引钢带在应用期间遭受到磨 损,进而起到防磨或除锈等作用,能够使其应用寿命延长 2 ~ 3 倍,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应用安全性。 3 检验电梯复合曳引钢带 3.1 审查相关资料
电梯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垂直运输工具, 其应用范围广泛、数量多,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掉一定能耗,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国家越发重视节能减排的今天, 在电梯中采用复合曳引钢带具有不错的前景。在对复合曳引 钢带进行应用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对检验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检验技术,确保通过检 验能够及时发现复合曳引钢带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对相应问 题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乘坐电梯人员的生命安全。
岸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J/OL]. 泥沙研究 :1-8[2021-02-21]. [15] 张正坤 , 朱昌锋 . 改进熵权 -TOPSIS 法的铁路事故定级模糊
评价 [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1,40(01):31-38. [16] 周国平 , 刘敏 . 对石太线技术改造必要性的探讨 [J]. 铁道运输
[7] 汤国安 , 那嘉明 , 程维明 . 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J]. 测绘学报 ,2017,46(10):1570-1591.
[8] 晋蓓 , 刘学军 , 甄艳 , 李灏书 .ArcGIS 环境下 DEM 坡长计算与 误差分析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5):700-706.
参考文献: [1] 夏宇 , 谭衢霖 , 李然 , 蔡小培 . 城市群高速铁路线网规划评价指
标体系研究 [J]. 中国铁路 ,2019(02):107-113. [2] 秦孝敏 , 李冰玉 . 基于集成权 - 模糊评价的城际铁路线网与城
市群适应性分析 [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35(02):81-86.
[3] 谭衢霖 , 余文雄 , 白雁 . 基于 GIS 的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灰色模 糊综合评价研究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27(11):20-26.
[4] 蒋钰峰 , 吴光 , 赵志明 , 何刘 . 基于地形地貌参数的山区铁路通 道选线法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27(04):903-913.
在对复合曳引钢带进行检验时,检查人员首先要注意, 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电梯整体、绳头的组合型式试验合格 证书或报告书,采用的产品的具体规格、型号、参数、配置 等各项参数是否都在范围覆盖内,同时,要对各项文件是否 都在有效期限内进行查看,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问题、 解决问题,避免问题长期积压,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与经济 ,2003(10):42-44.
中国设备工程
China Plant Engineering
(2)更舒适。电梯中的驱动主机在设计上可以采取小 型化方式,采用的聚氨酯材料的具有较高柔韧性,这能够大 幅度减少电梯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避免噪声对乘坐电梯人 员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采用复合曳引钢带的电梯,在运行 时与采用传统复合曳引钢带相比,产生的振动更小,运行更 平稳,提高了乘坐电梯人员的整体舒适度。
[12] 杨景春,李有利 . 地貌学原理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 张晖 , 王晓峰 , 余正军 . 基于 ArcGIS 的坡面复杂度因子提取与
分析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2):320-326. [14] 孙启航 , 夏军强 , 周美蓉 , 邓珊珊 . 层次分析法在荆江河段崩
[5] 鲍榴 , 王英杰 , 徐晓磊 , 李聪旭 . 基于 GIS 集成平台的高速铁路资 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5,24(06):44-48.
[6] 汤国安 .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J]. 地理 学报 ,2014,69(9):1305-1325.
(3)减少能耗。复合曳引钢带与钢丝绳的传动进行对 比,其承载力、挠性更高,可以适配小曳引轮直径,这也 就是电梯中的传统空间会更加紧凑,提高了传动效率,减 低了能量消耗。同时,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的复 合曳引钢带,其与传统钢丝绳相比,重量可以减少约 20%, 运输重量降低,能够减少电梯运行时的非必要能耗,提高 降低运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梯;稳定运行;复合曳引钢带;检验标准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1)07(上)-0142-02
复合曳引钢带是现代电梯中的一项重要结构,其性能会 对电梯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对电 梯进行应用时,要加强对其性能检验,为了提高检验效果, 必须加强对相应检验方法的探究,提高检验结果精准度。 1 复合曳引钢带应用期间强度受损的原因
142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7 ( 上 )
检验中要将该项内容作为检验的重点。 2 复合曳引钢带在电梯中应用的优点
虽然复合曳引钢带在长期应用期间其强度可能会受到损 伤,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具有许多优势,这也是其 得到广泛应用的原有。其应用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高。复合曳引钢带在设计上采用扁平式结构, 这种设计方式增加了钢带与曳引轮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 高摩擦力,同时,采用的聚氨酯材料自身摩擦系数大,这也 就能够减少打滑溜车等情况的发生,而且在结构上没有传统 钢丝绳槽,因此,在运行期间不会发生脱槽问题。完成安装后, 设置具有钢带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应用,能够实 时检测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性能,与传统也曳引丝绳相比, 可靠性更高。
线各指标得分均高于西线,地势平缓,地形条件并不复杂,是 决定东线地形条件的主要层面。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来看,东 线大多数指标得分值优于西线,模糊综合评价值也高于西线, 其地形条件更适于线路建设、维护与发展。 4 结语
我国高铁线路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线网格局日益完善, 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评价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地表基本形 态、地形变化情况与地势复杂程度三个方面作为评价铁路沿 线地形条件的准则,共选取 13 个地形评价因子,利用 GIS 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与分级,并建立系统 的因子赋分体系进行因子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 定评价准则与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评价 指标与最优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最终得到线路的模糊综合 评价值,其大小反映铁路沿线地形条件的优劣。本文对北京 到西安东西两条线路沿线 500m 地形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 最终得到东线综合评价值为 3.7857,西线为 2.7859,最终 确定出东线沿线的地形条件更为优越,适宜乘客乘坐以及线 路的建设与发展。该评价体系从能够反映地形综合条件的各 个方面与各个地形因子入手并赋予权重,其结果具有客观性 与综合性,不仅适用于铁路的评价与优选,对于小范围内的 地形评价均能够提供综合性的结果。
(1)定期开展检验。通过目测对电梯的机房或轿顶上 的每条复合曳引钢带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期间,主要工作 内容就是观察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表面的清洁情况,其避免 是否存在油污、灰尘、磨损、腐蚀等各项问题。在检查期间, 如果发现检查的复合曳引钢带出现了穿刺、断丝、横纵向破
裂、断芯、磨损等各种问题时,必须及时更换,以免引发事 故造成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检验人员要查看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规格与端接装置是 否相匹配。具体检验工作开展期间,要对所有电梯中的端接 装置是否可靠、稳固进行检查,查看所有绳头组合是否都安 装了防脱落、防松装置;查看曳引绳头弹簧在应用期间遭受 到的压缩程度是否一致,进而确保钢丝绳在后期应用时,整 体受力均衡。
(3)采用仪器进行检查。电梯中采用的复合曳引钢带 被聚氨酯材料所包裹,即使出现了断裂或损伤问题,也不 容易被察觉,简单观察可能无法发现问题。因此,在具体 检查工作开展期间,可以借助仪器完成相应检查工作。将 漏磁检测器安装在轿顶或机房处,通过对其进行应用,完 成对电梯中每条复合曳引钢带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快速解决问题。 4 结语
如果电梯配备了 RBI(复合曳引钢带实时检测)装置, 可以在机房通过目测对监测数据进行观察。在检测过程中, 作业人员对装置中采用的 LED 灯是否亮起进行观察,若灯亮 起,表明此时供电正常。查看位于每根复合曳引钢带上方的 LED 灯是否处于常亮状态,如果其常亮,表明检测复合曳引 钢带正常;如果其处于闪烁状态,表明检测的复合曳引钢带 存在异常,发出警告,要查找故障,更换检测的复合曳引钢带; 如果灯处于熄灭状态,表明复合曳引钢带并未被检测。 3.2.2 观察法检测
(2)主动检验。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要主动对曳 引机护罩与曳引轮凸缘内侧之间的间隙进行查看,该间隙不 得超过 0.25cm,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该间隙超过了该数值,这 将会导致电梯在运行时发生摩擦问题,这会导致电梯中采用 的复合曳引钢带被破坏,必要时,要利用塞尺对间隙进行测 量,如果间隙过大,要及时调整。对电梯中安装的复合曳引 钢带安装方式是否正确进行查看,安装时要将带有文字的一 面朝上,另一面要贴着机器绳轮。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研究与探索·工艺流程与应用
关于电梯的复合曳引钢带及其检验分析探讨
吴贤丰 (舟山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电梯 性能,以及其在应用过程中舒适度和节能性都能够满足需求,人们加强了对电梯的研究。本文针对电梯的复合曳引钢带及 其检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9] 胡刚,宋慧,刘宝元等 . 黑土区基准坡长和 LS 算法对地形因子 的影响 [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3):166-173.
[10] 赵普 . 基于 ArcGIS 平台的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提取——以抚 顺市为例 [J]. 水利技术监督,2019,3:38-40.
[11] 王媛媛 . 基于 DEM 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形因子的提取与分析 [J]. 西部大开发 (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4(12):28-36.
在定期检验期间,需要检验人员特别注意的是,要看清 复合曳引钢带的应用年限,明确其应用时长是否超过了应用 年限,或者查看复合曳引钢带弯曲次数或电梯运行次数是否 超过了控制柜中标签上标明的具体次数。例如,某品牌电梯 规定,复合曳引钢带应用年限为从出厂日期起 15 年,同时, 电梯运行次数或复合曳引钢带的弯曲次数不得超过设定数 值,若达到应用极限,无论复合曳引钢带是否遭受到了磨损, 都必须报废处理,主动更换,以免发生事故。
全面审查整机产品合格证、复合曳引钢带和绳头组合合 格证,采用的各项材料是否都标明了产品出厂编号、制造许 可证编号、关键技术参数等。其中,重点部件的编号和型号 等多项内容,应当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公章,或者经过检验 的合格盖章,以及相应的出厂日期等各项信息。完成对上述 各项内容的检查后,要查看提供关键部件与编号与提供的开 箱检查的具体记录内容是否一致。此外,还要对复合曳引钢 带应用年限、应用标准等各项参数进行全面查看。 3.2 复合曳引钢带应用情况检查 3.2.1 设备检测
(4)维护减低。复合曳引钢带保养简单,不需要对其 进行润滑,维护费用低,其在长期应用期间,不易变长,这 避免了钢丝绳收缩麻烦。利用聚氨酯材料对钢丝绳进行包裹, 能够实现对钢丝的保护,避免钢丝绳在长期应用期间发生断 股、断丝等各种问题,这也就减少了更换频次。
(5)寿命更长。复合曳引钢带具有抗水解、耐苯和汽油、 抗臭氧和紫外线等特点,可以与热塑性料黏合,可以在零下 30℃和零上 80℃环境中应用。因此,采用聚氨酯对复合曳引 钢带进行包裹,能够减少复合曳引钢带在应用期间遭受到磨 损,进而起到防磨或除锈等作用,能够使其应用寿命延长 2 ~ 3 倍,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应用安全性。 3 检验电梯复合曳引钢带 3.1 审查相关资料
电梯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垂直运输工具, 其应用范围广泛、数量多,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掉一定能耗,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国家越发重视节能减排的今天, 在电梯中采用复合曳引钢带具有不错的前景。在对复合曳引 钢带进行应用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对检验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检验技术,确保通过检 验能够及时发现复合曳引钢带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对相应问 题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乘坐电梯人员的生命安全。
岸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J/OL]. 泥沙研究 :1-8[2021-02-21]. [15] 张正坤 , 朱昌锋 . 改进熵权 -TOPSIS 法的铁路事故定级模糊
评价 [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1,40(01):31-38. [16] 周国平 , 刘敏 . 对石太线技术改造必要性的探讨 [J]. 铁道运输
[7] 汤国安 , 那嘉明 , 程维明 . 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J]. 测绘学报 ,2017,46(10):1570-1591.
[8] 晋蓓 , 刘学军 , 甄艳 , 李灏书 .ArcGIS 环境下 DEM 坡长计算与 误差分析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5):7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