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镜
余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②。

人或曰:“此夹镜③也。

”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

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若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

既因抑按而响,刚铜⑤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⑥。

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循:抚摸。

②摘然如灼龟之声:开裂似地发出像灼烤龟甲的声音。

③夹镜:带夹层的镜子。

④铣塞:滞涩不通畅。

⑤刚铜:硬铜。

⑥澄莹洞彻:澄明透亮。

(1)下面选项中符合“此镜甚薄”中“甚”字意思的一项是()
A.过分
B.超过
C.很;极
D.什么
(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3)本文写“循”和“扣”时发出的声音引起了人们怎样的疑惑?突出了古镜什么特点?2.文言文阅读
徐文长传
徐渭,宇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①,然数奇②,屡试辄蹶③,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④。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晚岁诗文益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注释)①国士之目: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

②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③蹶:失败。

④偶:遇;遇合。

⑤曲蘖niè: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酒。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奇其才________
②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________
③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________
④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4)“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宏道用一“奇”字道尽文长一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徐文长的“奇”。

3.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

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材料二)
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蒲松龄《聊斋志异》(1)给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

王经少 ________贫苦某益窘 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文言小故事。

材料一: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
(3)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母语之曰语:________ ②鸭乃某甲所盗乃:________
③翁乃骂乃: ________ ④卒不骂卒: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从母教,以至今日。

②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5)请结合下面内容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①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②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子猷逸事

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为桓车骑②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 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

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

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注释)①卓荦(luò):卓越出众。

②桓车骑:指车骑将军桓冲。

(1)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
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为桓车骑骑兵参军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卿署何曹(管理)
B.马比死多少(近来)
C.王肩舆径造竹下(径直)
D.犹冀还当通(通过)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子猷“卓荦不羁”的一组是()
①似是马曹②未知生,焉知死
③王肩舆径造竹下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

”请结合《世说新语》中的相关记载,试举一例。

(以上选文除外)
5.文言文阅读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③厌:满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善学者不耻下问/以大易小,甚善
B.或谓君不善学/或遇其叱咄
C.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益慕圣贤之道
D.李生故寻王生/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结合生活谈谈我们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6.课内文言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

B.选文文笔简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传达出悠远阔大的境界和寂静的气氛。

C.选文结尾舟子说“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选文第二段叙事,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7.对比阅读
(甲)夏日闲居
高攀龙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乙)可楼记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

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

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

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1)参考提示,解释下面划线字词。

①可以负日之暄提示:久负盛名负:
②是名之曰“可楼”提示:名之者谁名:
③观览所及提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及:
④生于有所不足提示:心满意足足: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二处)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说诗晬语》曾评价高攀龙“得陶公意趣。

”陶渊明诗云“心远地自偏”,而高攀龙诗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甲)诗中绘“渔舟”“儿童”之姿、“北风”“落日”之态,令人沉醉其中。

(乙)文中,诗人为寻“”,游遍五岳名山未得,终登“可楼”而望之,感受到(结合画线句分析)。

(4)古代园林中亭台楼阁最讲究起名,请结合以上材料和《醉翁亭记》,谈谈名字中的意趣。

参考材料: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8.文言文阅读
厨者王小余传
袁枚
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①。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A既得,泔之,奥②之,脱之,作之。

B客嘈嘈然,属餍③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④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又其倚灶时,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⑤之寂如无闻。

所用堇荁⑥之滑,及盐豉、酒酱之滋,奋臂下,未尝见其染指试也。

或请受教,曰:“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

”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

嗛嗛⑦二卵之餐,子必异于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

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

能,则一芹一葅⑧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

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诬乎?”
曰:“以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曰:“知己难,知味尤难。

世之嗿
⑨声流歠⑩者,虽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

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兼知其短之谓。

今主人未尝不斥我、难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

吾日进矣,休矣,终于此矣。


未十年卒。

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

为之传以永其人。

(节选自《随园文心》有删选)【注释】①逐逐然:急于得到的样子。

②奥:用酒泡或盐腌。

③属餍:饱足。

④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⑤噏:同“吸”。

⑥堇荁(huán):均为堇菜类,古人作调味品。

⑦ 嗛嗛(xián):微小的样子。

⑧葅(zū):同“菹”,腌菜。

⑨ 嗿(tǎn):众人的饮食声。

⑩歠(chuò):羹汤。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可治民者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B.其天良,我乃治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宜乎众矣(《爱莲说》)
D.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之寂如无闻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在刻画厨者王小余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评析。

A.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

B.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4)本文除体现王小余技艺外,更将王小余的烹饪心得上升到“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 的高度,结合文本谈谈文末“为之传以永其人”的用意。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胜:________
②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________
④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选段观景角度景物类别内容概括景物特点
【甲】登楼所见①________朝暮之景写景突出②________
【乙】③________山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4)【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10.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课文《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课文《醉翁亭记》)(乙)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选自《满井游记》)(注释)①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倩女,美丽的女子。

靧:洗脸。

掠:梳掠。

②梢:柳梢。

③浅鬣
(liè):鬣兽颈上的长毛,一说马鬃,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空:空中
B. 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
C. 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
D. 于是冰皮始解解:融化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喜洋洋者矣其真无马邪
B. 朝而往面山而居
C. 若脱笼之鹄何陋之有
D. 山峦为晴雪所洗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乙文段都围绕春天而写。

甲文①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甲文②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 甲、乙文段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

甲文①的渔歌互答,甲文①的朝往暮归,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 甲、乙文段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甲文①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甲文②表现乐亦无穷的欢愉,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 甲、乙文段都用词精妙。

甲文①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甲文②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②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①乱离,谷食踊贵②,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③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②踊贵:物价上涨。

③饿殍(è piǎo:饿死的人。

④忤(wǔ):逆,不顺从。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三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
A.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

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

B.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

C.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

D.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未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中”。

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1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连月不开开(________)
②至若春和景明景(________)
③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
④则有心旷神怡旷(________)
⑤亦甚雄快甚(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时有小舫往来。

(3)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处。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1)C
(2)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3)古镜到底是怎么做成的或用什么做成的,古镜做工精良(工艺高超)
2.(1)以……为奇;同“嘱”,嘱咐;最终,终于;假装
(2)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胡公因此更加看重他,军中的一切奏疏公文,都是由他来撰写。

(4)①诗奇:徐文长的诗“如嗔如笑……羁人之寒起”,诗境奇特。

②文奇:徐文长的文章“有卓识……韩、曾之流亚也”。

③经历奇:徐文长“声名籍甚”,但“屡试屡蹶”;文才出众,受到赏识,“然竞不偶”;后差点下狱论死,虽被救,“抱愤而卒”。

④为人奇;徐文长为人狂傲,面对统帅,“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徐文长为人亦疏狂倔强,“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绝交达官贵人,“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3.(1)shào;jiǒng
(2)王经获罪时,母亲肯定他是忠孝之人;老翁骂偷鸭者为其治病
(3)对……说;是;才;最终
(4)①我没有听从母亲的教导,以至有今天!②必须得失主责骂,身上的毛才能脱落。

(5)邻翁“素雅量”,才会笑着说:“谁有闲气骂恶人呢。

” 这样的神态和话语,正是邻翁胸怀宽广、气度豁达、涵养优雅的具体体现。

王经的母亲在儿子获罪后一点愁容也没有,并宽慰他说:“做儿子就要孝顺,做臣子就要忠君;现在你有孝有忠,有什么对不起我呢!” 正因为母亲深明大义,才能在灾祸降临时表现得从容镇定。

4.D
解析:(1)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为桓车骑骑兵参军
(2)D
(3)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

(4)B
(5)示例一:例如桓伊为此前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笛:“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桓、王二人傲视礼法、洒脱不羁的风度朗然可见。

示例二:《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可见王子猷的洒脱不羁。

5.C
解析:(1)C
(2)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而且学习时也要不断思考。

(要结合实际来作答)
6.D
解析:(1)拏:撑(船);强:尽力,竭力,痛快;客:客居
(2)①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3)D
7.(1)享有、拥有;命名、起名;到、达到;满足、满意
(2)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3)无事心自闲;桃花源;可楼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诗人于是心满意足,自觉悠游自在。

(4)古代的亭台楼阁之名往往寄寓了起名者的情感志趣。

醉翁亭虽名为醉翁,可是意不在酒,而是在于山水之趣。

欧阳修将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文中所描写的这座可楼,只有一丈见方,但主人登临其间,四望山水,满足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意,所以取名为“可楼”。

高攀龙这里借他的小楼之名,表明他自己的“适中长乐”的处世之道,也是对世人的一个忠告。

8.D
解析:(1)D
(2)雀立不转目 /釜中瞠也/ 呼张噏之/ 寂如无闻
(3)A句运用动作描写,“泔”、“奥”、“脱”、“作”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表现了王小余做菜动作熟练,从而体现其厨艺的高超。

B句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客人饱食后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的描写,衬托出王小余厨艺之精湛。

(4)①王小余对待食物一心一意,用谨慎之心去体察食物,根据食物特性,做到各具其味。

②不追求外在的名利,只醉心于美味的研制。

③精益求精,接受他人中肯的意见,促使自己更好地进步。

④虽是一个卑微的厨子,但其“匠人之心”却值得地位更高的“治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