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
2011年3月
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阶段性总结材料
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材料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饱含感情的寄语,是温家宝总理写给农民工的孩子的。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忘却的群
体,他承载着民族、家
庭和社会的未来。

调查显示,“留守儿
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
和家教缺位的现象,在
身心成长、安全健康等
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多年来,我校以“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为主题,具体落实“九个一”关爱机制,渐趋形成“一一四四”关爱工作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强化我校“留守儿童”
工作,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
工作领导小组,江振霞校长担任
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办
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
全面配合,完善组织机构,确保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还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明
确工作职责,制订工作计划,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我们把班级、团队作为关爱“留守儿童”主阵地,让责任心成为教师关爱工作的爱心起点。

为此,我们定期召开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专题会议,开展关爱工作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工作理论,总结工作经验,交流工作成果,让所有老师都成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行动到位的爱心使者。

在市区团委、妇联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健全了关爱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以中心学校为关爱工作中心、以儿童之家为关爱工作基地、政府主导、企业帮扶、高校结对、家庭配合”的立体关爱工作网络。

二、全面掌握,留守现状
海口镇是农业大镇,外出务工人口众多,留守儿童成为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在海口中心学校所辖7所完小、2所初小和一所幼儿园的2549名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有1533人,高达60.1%。

其中中心本部在校学生919人,留守儿童517人,占全镇留守儿童总数的33.72%,占本部学生数的56.26%。

这些留守儿童要么随爷爷、奶奶生活,要么寄居在亲戚家,他们的生活不稳定,缺失父爱母爱,心理状态堪忧。

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重要内容。

由于我校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居住分散,学校资金缺乏、条件有限,再加上缺少工作理论指导,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三、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为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
到实处,全镇各校认真开展对留守
儿童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
基本信息,结合学生学籍管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实的八项档案。

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儿童信息汇总、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三特儿童(特困生、特长生、特殊学生)登记、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特殊事迹和案例分析等。

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

通过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建立,让教师掌握了每位留守儿童详细信息和生存现状,使关爱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成效。

四、加大投入,构筑爱巢
我镇各校教学用房不足,硬件设施较差,但各校都力争创造条件,8年 9月安庆市委 家”
立医 院捐资乒乓球台 等器材,学校为“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图书。

经三年发展“留守儿童之家”已形成“一家六室一厅”格局,正在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校留守儿童或离学校较远,或无人接送,往返不便,中午学
儿童工作提供物质 保障。

200,在共青团 的关怀下海 口中 心校 本 部建立 了“留守儿 童之,安庆 市6000元, 为“留守 儿童之家”添置了电 子琴、
生在校外胡乱吃一顿,既吃不饱,也不卫生,成为留守儿童家长十 分担忧的大问题。

2009年以来,各校纷纷拆除了陈旧的烟土灶台, 购置了液化气灶,相继成立留守
学生食堂,为留守儿童提供午餐。

2009年9月,中心本部积极筹措
资金,兴建留守儿童餐厅并投入
使用,配备一位专职的管理人员、
三位持健康证的专职炊事员,组
织全校教师轮流值日,为340余
名留守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的午餐和细心体贴的服务,让个个孩子既吃得饱又吃的好,家长在外务工更加放心了。

以前我镇私立托幼机
构混乱、学前教育缺失,
外出务工的家长对留在
家中的幼儿极不放心,他
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像
城里孩子一样进入规范
的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学
前教育。

2009年9月,我校在公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三十万元,将原西中小学改建成一所标准化的幼儿园,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目前入园儿童有165人,其中留守儿童110人。

同时,全镇各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创办幼儿园,设立学前班,使全镇近400名学龄前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公办幼儿园的创立迎来了我镇幼儿教育的春天。

五、注重常规,呵护成长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上缺少照顾,心灵上缺少抚爱,对他们的关爱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校将这项工作纳入常规管理,抓实抓细。

班级中,老师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老师总是关注他们的变化,促膝谈心,影,父母“问一问”、“留守儿童”享受爱的家园。

家访是走向留守儿童世界的通道。

为此,我校还制定了具体的“留守儿童”家访制度,教师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地教育留守儿童。

学校每学期举行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给孩子少一些责罚多一点爱。

经常与他 们帮 助他们走出心 理阴使他们享 受到般的师爱,像其他 学生一样快乐的学习。

班级还开展特 殊学生关爱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在看似简单的“拉一拉”中营造了浓浓的爱的氛围,每个班集体都成为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是学校、家长的共同心声。

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家长接送,为了学生路途中的安全,学校实施路
队护送制度,每天安排教师将他 们护送到安全路段。

对放学乘车 回家的孩子,我们将乘车学生人 数、乘车方向、司机姓名、司机 联系方式、车牌号码等都详细登 安全事件的发生,组,并设立正副小组长,确保孩子们平安无事,司机、“留守儿童”安全 驾驶、及时接送学生,请“留 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时刻关注 孩子的安全,配合学校进行安 全教育。

每学期,学校还邀请 交警部门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 知识讲座,不断增强留守学生
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师还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汇报孩子的点滴进步,共同探讨孩子存在的问题。

记。

为了避免学生挤车抢位等不
我们将所有乘车的学生按方向、乘车车牌进行了分每天对自己小组的同学进行管理,也让他们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

学校适时召开学校、
临时监护人专题座谈会,要求司机严禁超载、
“留守儿童之家”里,留守学生
不仅可以与在千里之外的父母
亲情对话,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
与他们面对面的心心交流,现代
网络让母爱亲情超越了时空的
阻隔。

这些常规工作扎实细致地开
展,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
家一般的温暖,享受到父母一样的
爱护,满足了孩子们的情感需要,
促进了孩子们的心理成长,也使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六、丰富活动,丰盈生命
留守儿童虽然缺失了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成为特殊的群体,但学校应该成为他们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最知心的“父母”,
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
无微不至的关怀,在
学习上给予孩子们全
面细致的指导,在学
校各项活动中给他们
更多展现自我的机
会。

首先,学校以“留守儿童之家”为基本活动场所,每天中午,少先队组织留守学生到“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爱好音乐的可以弹琴,喜欢体育的可以打球,小书迷可以尽情地在书海中遨游,还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他们练书法、习丹青。

“留守儿童之家”时刻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留守儿童不再寂寞、不再孤单。

学校每年针对“留守儿童”设计丰富多彩的专项特色活动,组织孩子们积极参与,让留守孩子与同学们共同体验、感受成长。

为弘扬社会主义正气,育
社会主义新人,结合“明德
教育项目”教研活动,2009
年3月24日,少先队开展了
学生“真、善、美”作文
比赛。

我校二百多名留守学生作品参加了比赛,在这次活动中,留守学生表达同学情,感受父母恩,发现社会美,净化了留守学生幼小的心灵。

2010年的“三.八”妇
女节,学校组织留守儿
童书信比赛,写给自己远离
家乡的妈妈,理解妈妈的艰
辛,从小懂得感恩。

在局团
委组织的大观区爱国主义
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中,
我校的留守儿童“秦婷婷”同学,他从 “留守儿童”的视角赞颂改
革开放三十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描绘了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
巨大变化,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
她那热情洋溢的演讲,赢得了阵
阵掌声,最终力挫群雄,勇夺冠
军。

每逢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
留守儿童参与祭扫渡江烈士墓,
让他们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荣事
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 义教育,感悟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 立志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
德。

“孤寡老人”和“留守儿
童”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每学期,少先队都会组织留守
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他们
给老人买去水果糕点,帮老人
打扫卫生,为老人表演精彩的节目。

让留守学生从小接受尊老、爱老 的传统美德教育,懂得自己不仅
收获爱,更要用爱去回报社会。

2009年4月10日,海口
中心学校组织留守学生到安庆
市民广场、莲湖公园春游、踏
青。

2010年4月,组织学生春游龙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许多
孩子从来没有到过安庆,更别说进公园,他们看到了一幢幢摩天大厦,一处处美丽的假山喷泉……活动结束后,各班组织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信告诉父母。

这种实践活动让从未走出家门的“留守儿童”认识了外面的世界,拓宽了视野。

在每年的阳光体育活动中,留守学生积极锻炼、坚忍不拔;学校运动会上,他们是英姿飒爽,佳绩频传。

他们收获的是健康和快乐更有坚毅和顽强!
在2009区教师节诗歌
朗诵会上,由我校教师和留
守孩子同台演出的《大爱无
边》,展现了海口教师全心
全意爱护留守儿童、无私奉
献于关爱工作的感人事迹,
表达了留守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无限感激和眷恋之情,被评为区优秀作品。

台上,
由留守儿童表演 的舞蹈《祖国你好》, 成为大观区第三届校 园艺术节的压轴戏,舞
我校的留守儿童 的精彩表演,一点都不
比城里孩子逊色,他们以恢宏的气势、优美的舞姿和灿烂的笑容,向观众展示:“留守儿童”同样阳光。

“我活动,我快乐,我健康!”丰富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留守孩子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道自己被别人关爱,懂得去关心别人,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学会克服生活中困难,从而养成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30演出,体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成果,市、区、镇和各单位的领导以 及学生家长亲临观看,交口称赞,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

七、志愿行动,帮扶结对
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
教育公平,使农村留守孩子享
受同等的优质教育,大观区自
2005年区划调整以来即启动教
育帮扶工程,实施城乡学校结
对、学生结对、城区教师支教、
2010年5月
日,
我校在安庆 市体育馆举办了
《让留守儿童沐
浴雨露阳光》专场
演出展示了
留守儿童的才艺,
大学生顶岗支教等帮扶举措。

数年来,有近50名大学生志愿者来校顶岗支教。

同时,海口镇在局域内正稳健推行教师志愿轮岗制度,鼓励中心镇青年教师赴边远学校支教,让边远学校孩子享受同等资源,为边远学校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

在中心校团支部的倡议下,海口镇2009、2010年先后有19位中青年志愿者走进支教行列。

2011年3月团市委
再次热心组织安庆师
范学院大学生青年志
愿者来我校开展结对
帮扶活动,外语系汪恒
等十位大学生志愿者
与海口中心学校张杉
杉等十位留守儿童结为帮扶对子,高校志愿者对留守儿童从课业到心理进行全方位辅导,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孩子们一定会乐观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八、社会关怀,沐浴阳光
社会各界也没有忘记留守儿童,手,千方百计的帮助他们。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情况,跟留守儿童“手拉手”。

他们带留守儿童游安庆、逛
公园、吃麦当劳、买学习用
他们总是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安庆石油公司的干部职工,
来到我们学校,
品,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爱就在身边。

2009年
10月由市侨联
牵手上海德正
化工有限公司
捐赠价值20万
元1700套课桌
椅课桌椅项目
得以落实,解
决了我镇学生尤其是边远地区留守儿童课桌椅的使用问题。

2010年5月28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率省政府八个厅的领导来我校视察留守儿童工作。

张主任一行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浓浓关爱,领导们视察了留守儿童之家,与留守儿童谈心,与留守儿童
2010
29
省政协 家长通话,对我校的
关爱留守
儿童工作
给予了高
度的肯定。

年9月
日,
教育界
别30多
名委员
到我校
进行农
村留守
儿童工
作专题
调研,杨
玉华副
秘书长为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欣然命笔:快乐家园。

社会关爱、领导关 怀,留守孩子沐浴在党和社会的阳光雨露中。

八、正视问题,展望未来
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使留守儿童接受优质同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我们从制度到实施,从实践到理论都做了些有益的探索。

2010年4月安庆日报记者对我校进行了深层报道盛誉我们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察样本”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新鲜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实际来说,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和发展。

由于海口镇地广人多,留守儿童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管理,开展关爱工作。

在硬件设施上,到目前为止,中心本部现有的“留守儿童之家”已扩展建设成一家六室一厅,如体育活动室、音乐活动室、书画活动室、计算机活动室等,并且添置了相应活动器材。

但海口镇仅
有为数不多的数所“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所以需要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在全镇各完小都建有一所标准“留守儿童之家”。

为使关爱立体化,凸显关爱“家文化”,中心本部拟建设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宿舍,籍以建设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在工作理论上,还要坚持我校的“九个一”制度,组织全体教师加强探讨。

首先要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强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学习,及时总结学习收获,结合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实际,加以运用,进而完善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理论。

其次,要组织教师对日常工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形成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一整套的工作方法和模式。

最后,还要大力开展工作理论的研究,通过工作论文评比、关爱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总之,我校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上下一心、多方协作、群策群力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要使这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力支援和切实关心。

学校将会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让他们都能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一定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一一四四”关爱工作模式解读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经验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祖国建设的需要,千百万农民进城务工,大批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这个特殊群体成了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海口镇是一个拥有5万人口的农业大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都超出万人,2000多名儿童成了留守孩子,海口中心学校现有学生近千名,其中留守儿童600余人,比例高达60%,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了学校关爱行动的重要课题。

2005年区划调整以来,大观区委、区政府致力于农村教育改革,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关爱农村留守孩子成为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行动。

经过几年实践和摸索,我校形成了“建好一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立一套有效工作机制,抓好关爱工作四项建设,关注留守儿童四个需求”的“一一四四”关爱工作模式。

几年来,我校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市区团委、妇联的关怀指导下,健全了关爱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以中心学校为关爱工作中心、以儿童之家为关爱工作基地、政府主导、企业帮扶、家庭配合”的关爱工作网络。

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真正落实到教育民生工程中。

建立一套有效工作机制是关爱工作常态化的保证。

我镇对留守儿童实施全面关怀、块状管理。

学校主要负责做好在校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同时协助政府,迈出校园,主动抓好学前留守儿童管理,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管理功效,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长效
机制。

四项建设即抓好关爱留守儿童阵地建设、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关爱工作制度建设和关爱工作队伍建设。

2008年在共青团安庆市委的关怀和市立医院的大力援助下我校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

从此,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迈入正轨,逐步成熟。

2011年3月团市委再次热心组织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来我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外语系汪恒等十位大学生志愿者与海口中心学校张杉杉等十位留守儿童结为帮扶对子,对留守儿童从课业到心理进行全方位辅导,使他们乐观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把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充满温馨、亲情的活动园地,学校结合“快乐作文”特色教育和少先队活动,利用明德学校教学楼建设的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亲情联通室、艺术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添置了图书、音体美器材和电脑音响设备。

经过三年的发展,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形成了“一家六室一厅”的大家规模,使每个留守孩子都感受着快乐。

为确保关爱工作的成效,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了活动室、餐厅管理制度和各类活动制度;建立了优秀留守儿童表彰会、留守儿童监护人表彰会、关爱留守儿童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系列会议制度,健全的制度、整体的推进使关爱工作逐步规范、渐趋扎实。

在队伍建设中,班主任、大中队辅导员和学科教师是学校关爱工作的主力军,校外辅导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志愿者作为有效补充。

四个需求是要求教师、关爱行动志愿者要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需求、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知情意行全面健康成长。

关心留守孩子的生活是关爱工作的基础,孩子吃的
怎么样、穿的怎么样、是否感冒着凉,老师无时不在心中。

2009年区政府投资20多万元,兴建了留守儿童餐厅,学校餐厅不仅要保证每个孩子吃饱吃好,还经常为体弱和生病的孩子开小灶。

老师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进行家访,还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一帮一的关怀行动。

我校在抓好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为他们建立了艺术活动室,安排了专业技术较强的老师指导他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并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的艺术作品得以展示,每天留守孩子都在艺术活动室中学习着琴、棋、书、画,放飞着艺术梦想。

我们还利用了学校的图书资源,为留守孩子专门开辟了图书阅览室,并安排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结合学校快乐作文、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帮助他们合理选择适合的阅读资料,三年来近百名孩子的作文在安庆市、大观区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数十名留守孩子的作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为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我们还专门建立的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多名女教师成了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专门为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排解着留守的寂寞和孤独,纠正着他们的心理偏差,引导他们走出误区,走向快乐。

爱心妈妈还定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时调整疏导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学校每学年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学生体检,为留守儿童建立的体育活动室,配备了常用的体育运动器材和体能训练器材,并制定了详实可行的体育训练方案,每天都安排了专职的老师对孩子们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还将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远在他乡的留守儿童家长们放心。

为了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少先队定期组织孩子们走出家庭、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春暖花开时,他们走进美丽的大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