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鹤唳华亭”:陆机之死与西晋的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装剧《鹤唳华亭》正在热播,全
剧基调苍凉沉郁,剧名出自成
语“华亭鹤唳”,其意慨叹人世无常,仕途难行。
这一成语的主人公陆机当年走到人生终点时,便是如此心境。
而陆机之死的背后,还隐藏着西晋面对“五胡乱华”一败涂地,导致北方中原沦陷数百年的深层原因,以及东晋立国江南将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密码。
名门之后文章冠世
陆机出生于三国孙吴永安四年(261年),是江东高门大族陆家子弟,其祖父就是当年在夷陵之战中一把火烧得刘备大败而归以致病死白帝城的丞相陆逊;其父陆抗任大司马,曾率三万吴军大破西晋八万强兵。
陆机是陆抗第四子,其人身高七尺,声如洪钟,文章冠世,有“太康之英”美誉,所作《文赋》被人赞为“文书双绝”,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文章之外,陆机还“伏膺儒术”,熟稔儒家经典,恪守礼法规范,自小便以齐家治国光耀祖业为己任。
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去世,陆机出任偏将牙门将,与哥哥陆晏、陆景、陆玄和弟弟陆云分别统领父亲留下的军队。
不出意外的话,陆机仍将按照父祖开拓的出文入武之路向前发展。
在重视门第的孙吴,出身高贵、才华卓越的他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陆机二十岁的时候,孙吴末帝天纪四年(280年),西晋发动了对孙吴的统一战争。
陆家兄弟各率所部抵御西晋兵锋,却寡不敌众,陆晏、陆景血染疆场,陆机兵败被俘,因职位低微不久便被释放。
陆机虽
重获自由,但也成了亡国之臣。
他无可奈
何,只能心怀故国之思,“退居旧里,闭门
勤学,积有十年”。
陆逊曾被封为华亭侯,故陆家在华亭
有祖产田宅别墅。
此地清泉茂林,有华亭
水、华亭谷。
因多有鹤鸟栖息繁衍,当地
人称为“鹤窠”。
在华亭的十年间,陆机虽
有山水书卷为伴,寄情林泉,常听鹤唳清
声,却无时无刻不以功名为念。
陆机不甘心陆家基业毁在自己手上,
但故国已经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他只能调
整人生方向和政治道路,在西晋武帝太康
十年(289年)左右离开华亭,北上洛阳,力
图在新朝寻找出路,重振家声。
宦游中原道阻且长
北上之路万水千山,道阻且长,陆机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峻秀华亭,清
朗鹤唳,别时容易见时难。
而前途吉凶,难
以逆料,他“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凭借天下无双的文学诗赋才华,陆机
初到洛阳,便仿如晴空一鹤排云上,名动
京华,重臣张华对其非常欣赏。
在张华的
多方引荐延誉下,陆机广泛结交西晋达官
显贵、文人墨客,声望大增。
但并非每个
北方官宦都对陆机以诚相待,陆机在中原
高门士族那里,受到的更多是轻视、排挤
甚至羞辱。
比如出自河北一流高门范阳卢氏家
族的卢志,其祖卢毓、父卢珽都是魏晋高
官显贵。
家世高贵的卢志很是看不起作
为亡国之余的陆机等南方人士,曾在大庭
广众之下当面问陆机,“陆逊、陆抗,是君
何物?”
在中国古代,当面提及他人父祖名讳
是大不敬之举,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
陆
机不甘示弱,当即就怼了回去,“如卿于卢
毓、卢珽”,意即我们的关系就如同你与卢
毓、卢珽的关系一样,也直接说出卢志父祖
之名。
卢志听后“默然”,没有再说话,但双
方仇怨就此结下。
此时的陆机肯定不会想
到,日后他会为这句话承受多大的苦难。
而有此般遭遇的江南北上士人不止
他一个,他们在北方所遭受的种种屈辱,
有着深刻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西晋灭亡孙吴后,尽管出于稳定南方
局势的需要,对江南士人采取了一些怀柔
性的策略,但在根本政策上,仍把江南看
成是被征服的占领地区,甚至将底层吴人
当作“生口”奴隶进行买卖。
陆机、顾荣等
江南大族虽然命运不会如此悲惨,但在政
治上一直受到压制。
这说明,西晋统一
后,朝廷并没有认识到江南社会经济在孙
吴割据时期获得的长足发展,仍然视之为
蛮荒未开化之地。
而陆机自负自傲的性格也让他屡屡
碰壁,这点突出表现在他和潘岳等文人的
交往上。
有次陆机参加文人聚会,当看到当时
与他才气齐名的潘岳也来了,便立马转身
离去。
潘岳见此情景,吐出一句“清风至,
尘飞扬”。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潘岳
这股清风扑面而来,吹得陆机这片灰尘纷
纷扬扬,无地自容。
陆机闻此,当即回怼,
“众鸟集,凤凰翔”——直接说,我陆机是
凤凰,羞与潘岳等凡鸟为伍。
二人相较,
潘岳虽话中带刺,但还相对文雅,且只对
准陆机一人。
陆机却是迎头痛击,不留余
地,更把在场文人骂了一圈,全给得罪了。
个性狷介清狂,更兼时运不济,陆机在
洛阳的仕途必然走得险象环生,命途多舛,
历史上真实的“鹤唳华亭”:陆机之死与西晋的灭亡吴鹏
124
只能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辗转依附,寻求立身之地。
几经周折后,出任司马颖大将军府参谋军事,并受其举荐为平原内史。
忧谗畏讥含冤被杀
陆机做出加入司马颖阵营的站队抉择,是一次相对正确的政治投机。
当时司马颖风头正劲,大有收拾残局、重整河山之势。
他有意整合各方势力勠力同心,共襄大业。
江南士人政治背景较为干净,和北方大族在婚姻和仕途上都没有太多的瓜葛牵连,用起来相对较为顺
手,是司马颖的重要招揽对象。
经由陆
机推荐,司马颖连续将陆机弟弟陆云、陆
耽,南人孙惠、孙拯等招入幕府。
这样,
在司马颖身边,形成了一个以陆机为首
的江南集团,这是陆机北上之后在仕途
上的重大突破。
司马颖虽封成都王,却长期镇守邺城
(今天河北临漳县一带),其政治基本盘是
河北集团。
当年和陆机同为“金谷二十四
友”的王粹、牵秀,宦官孟玖,和陆机有过节
的名士卢志都是这一集团的核心人物。
河
北集团曾辅佐司马颖南征北战,坐稳河北
地盘,但保守性较强,只想割据河北一隅,
不愿意参与全国纷争。
在这种态势下,志
在夺取全国政权的司马颖,将实现梦想的
希望寄托在了陆机的江南集团身上。
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颖起兵讨伐
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长沙王司马
乂,任命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统帅王
粹、牵秀等人所部二十万进攻洛阳。
司马
颖的这一任命表明了对陆机的信任重用,
但也把他架在了火炉上。
毕竟司马颖阵
营以河北集团为主体,如今却让江南集团
的代表陆机统帅诸军,自然引人侧目,北
人定然多有不满。
卢志嫉妒陆机受宠,向司马颖进谗
言,说陆机自诩管仲、乐毅等辅国能臣,将
司马颖比作燕惠王之类的昏君庸主。
司
马颖“默然”,但已有不快之意。
陆机听闻此事,知道已被小人离间,
内心忧愤怨懑。
进军路上,他听闻军中号
角连营,对司马孙掾说,“我今闻此,不如
华亭鹤鸣也”。
此时陆机已萌生退意,可
惜已经无法回头,亦无路可退。
洛阳一战,孟玖的弟弟孟超为争功轻
敌冒进而死,导致全军大败而归。
但陆机
很快稳住阵脚,逆转战局,包围宫城,胜利
曙光在望。
谁料孟玖把弟弟的死算在陆
机头上,就联合牵秀等其他将领诬陷陆机
“有二心于长沙”。
司马颖大怒,下令牵秀带队收捕陆
机。
关键时刻,参军事王彰点明事情真
相,“但机吴人,殿下用之太过,北土旧将
皆疾之耳”,认为这是一场北人尤其是以
卢志、孟玖为代表的河北集团对南人的政
治清洗。
司马颖明白其中曲折隐情,但毕
竟他的基本盘是北人和河北集团,在政治
利害面前,他只有舍弃陆机与江南集团。
临刑之前,陆机再次想起华亭天空中
的声声鹤唳,长叹一声,“华亭鹤唳,可复
闻乎”,时年四十三岁。
陆机之死,意味着司马颖调和南北士
人矛盾,和衷共济共同对抗乱华“五胡”努
力的失败。
西晋高门大族统治集团既然
不能接纳江南士人的诚心相助,最终只能
被迫独自承受胡族铁骑的蹂躏,吞下中原
沦丧的苦果。
陆机像。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