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卖布发源地,“布衣之乡”在兴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良卖布发源地,“布衣之乡”在兴平!
张良卖布发源地,“布衣之乡”在兴平!
Acalanatha2018-02-09 12:16:55
土织布,又叫老粗布、老土布,是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汉族农耕文化的发展和汉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纺织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陕西关中地区也有数千年历史,关中农村村一直延续农闲时妇女们在家纺线织布的习俗。

后稷“教民稼穑”之后,汉族农耕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男耕女织”的形式,土织布盛行于关中地区。

境内兴平、武功、乾县、礼泉等县农村民间盛行土布纺织,东晋时期,武功才女苏若兰织出的回文诗流芳千古。

兴平素有“布衣之乡”的美誉,历史上的张良卖布即源于此。

秦腔剧本《张良卖布》更是从侧面反映出了关中地区土织布的源远流长。

在当今社会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土织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已使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换发了新的青春,深深溶入现代时尚生活之中,进而成为一项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追捧。

床上用品、服装面料、家庭装饰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几大系列的多种土织布产品品种花色繁多,令人目不暇给。

特别是近年来,咸阳境内的土织布已经走向产业化,成功挣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成为全省中小企业的新亮点。

原为农家妇女自用的“土织布”在市场经济中演变为文化产业、经济产业。

武功、礼泉、兴平等县市,“土织布”都被当地政府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经营,注册了“纤手”“秦彩”“金梭子”“苏绘”等多个品牌,咸阳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咸阳市土织布办公室推进土织布产业的发展。

土织布技艺复杂,其生产技艺是千百年来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

约72道工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纺线,先用
棉花搓捻子,再在纺车上拧扯出细细的白线来。

二是把纺锭上卸下的线穗子的线上拐、成束、浆洗、晾干,缠成线筒子。

三是进行“经线”工艺组合,设计配色型,俗称“经布”,然后再梳理经线,俗称“刷布”。

四是把经线滚子架上织机织布。

手织布一直靠祖辈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才能掌握,技艺全凭手工操作,靠经验掌握,一直流传汉族民间,技艺确属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织布其感观特点布质绵韧、手感润柔、图案别致、自然天成。

其内在特点细密平整、纹理清晰、吸汗保暖、环保健康。

【文字由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邓海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