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温泉第二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
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
3.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B.
C.D.
4.将正在熔解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则()
A.冰将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
C.水将逐渐凝固
D.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5.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
音的音色不同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9.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
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
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
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
10.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恰当的是()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40cm B.中学生心脏每分钟跳动约是70次
C.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是1s D.我国高速公路限速300km/h
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
12.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
二、填空题
13.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冰的熔点是______℃,BC 段的“冰”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14.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活动时,眉毛或胡子上形成的“白霜”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D打印是现代制造业的最新技术。

我国飞机制造中就用3D打印技术制造钛合金零件,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15.用车过程中会碰到玻璃起雾的问题,主要因为汽车“外冷内热”,如秋冬季节或下雨时候,车外温度会比车内温度低,汽车玻璃就会起雾,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如果想要从破坏“起雾”的条件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______(填“冷风”或者“热风”)吹前玻璃来除雾。

16.如图所示,是八年(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情境.
(1)甲图中贴在桌面上的耳朵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能传播;
(2)乙图中耳朵(未贴在玻璃缸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__传到耳朵里去的;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不能传播.
17.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用激光测距仪从地球发射激光到达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_______km。

(取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18.江苏卫视有一档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歌手们都带着面具唱歌,但还能被细心的观众猜出是谁,这是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其中有位女歌手在一期节目中用高音征服了全场观众和猜评团,这里所说的高音是指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 或“音色”);。

1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25s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______;57s内物体做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m/s。

2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物体的长度为___cm;合
________μ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min ___s。

三、解答题
21.国家为了“村村通”修了许多水泥路。

刚修好水泥路面,为防止太阳晒,可能会让表面出现裂缝,从物理角度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并说明理由。

(理由至少三点)
22.生活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面的两幅图就是为了使物体快速变干而常用的做法.请根据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做法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做法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23.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求:
(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24.某同学郊游时,遇到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2)声速与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
25.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4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

求:该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济南南京苏州
D315
到站时间——10:5414:3816:22
发车时间08:2210:5614:14——
26.国庆期间“全息出发一坐者高铁看中国”带你足不出户看中国大好河山、壮丽风景。

(1)若一列长100m的高铁通过一座长5.9km的隧道,高铁用了1min的时间匀速行驶过这座隧道,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是多少?
(2)从北京西到重庆北列车时刻表如下,求北京西到郑州平均速度,以及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

站名自北京起(km)达到及离站时间
北京西015:19
郑州70022:19 22:40
重庆北2100第二天16:19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1)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1) 、(3)吸热,故选A。

2.C
解析:C
A.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A错误;
B.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由图可看出BC段温度不变,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10分钟结束,熔化时间为6分钟,故D 错误。

故选C。

3.B
解析:B
【分析】
由图可知,环境温度为25C,冰水混合物的初始温度为0C,刚放入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放热,体积缩小,温度将下降至接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也不变;熔化结束后,水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最后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故选B。

4.D
解析:D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把冰拿到0℃的房间里,虽然达到了熔点,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熔化。

故选D。

5.D
解析: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D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D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所以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 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A.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是相同的,A错误;B.甲、丙两者的振幅相同,故响度是相同的,但是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是不同的,B错误;
C.乙、丙两者的频率是不同的,故音调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响度是相同的,C错误;
D.甲、丁两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频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D正确。

9.C
解析:C
【详解】
图像横坐标是时间t,纵坐标是路程s,故图像为路程s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
t=6s-2s=4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s甲+2m=6m+2m=8m
也可能是
s ′=s 甲−2m=6m−2m=4m
由v =
s
t
,乙的速度可能是 v =
s t =8m 4s
=2m/s 也可能是
v ′=s t '=4m 4s
=1m/s 由图线a ,当s =8m 时,t =4s ,所以图线a 表示的速度
v a =
8m
4s
=2m/s 由图线b ,当s =8m 时,t =5.5s ,所以图线b 表示的速度
v b =
8m
5.5s ≈1.45m/s 由图线c ,当s =6m 时,t =6s ,所以图线c 表示的速度
v c =
6m
6s
=1m/s 由此可知,a 、c 都有可能是乙的s −t 的图线,所以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10.B
解析:B 【详解】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心脏每分钟跳动约是70次,符合实际,故B 符合题意;
C .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是0.2s ,故C 不符合题意;
D .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00km/h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1.C
解析:C 【详解】
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 ,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 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 .2~4s 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 错误;
B .第3s 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甲的速度快,故B 错误;
C .0~4s 乙运动的路程是8m ,时间是4s ,平均速度为
4m =2m/s 2s
s v t =
=
故C 正确;
D .4s 时甲乙相遇, 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甲的速度快,故D 错误。

故选C 。

12.C
解析:C 【详解】
A .0-t 1时刻,甲队速度不断增加,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0-t 1时刻,乙队的平均速度较大,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故B 错误; CD .t 1时刻甲乙速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此时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固液共存
解析:固液共存
[1]由图可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故熔点为0℃。

[2]BC 段为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4.凝华吸收熔化
解析:凝华 吸收 熔化
[1]寒冷的冬天,户外温度比较低,眉毛或胡子上形成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2][3]用3D 打印技术制造钛合金零件,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熔化现象,该过程吸收热量,然后按照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

15.液化热风
解析:液化 热风
[1]秋冬季节或下雨时候,车外温度会比车内温度低,汽车玻璃就会起雾,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2]用热风吹前玻璃时,可以加快玻璃上小水珠的蒸发,从而达到除雾的目的。

16.固体水玻璃和空气真空
解析:固体 水 玻璃和空气 真空
(1)[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
(2)[2][3]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经过了水、玻璃和空气到达人耳,因此是通过水、玻璃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
(3)[4]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由此推理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7.3×108
解析:3×108 53.8410 [1] 真空中的光速:
v =3×108m/s
[2] 激光返回总路程:
s =vt =3×108m/s ×2.56s=7.68×108m
地月距离为:
8857.6810 3.8410 3.84101122
m m k m s =⨯⨯=⨯=⨯ 18.音色音调
解析:音色 音调
[1] 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特征不同,所以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分是谁在唱歌;
[2]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调,故女歌手用高音征服了全场观众和猜评团,高音指的是音调。

19.匀速直线2
解析:匀速直线 2
(1)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s ﹣t 图象与时间轴平行,则物体静止。

(2)由图象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可以求出物体的路程,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详解】
[1]由s ﹣t 图象可知,2
5s 内物体运动的图线与时间轴平行,说明物体静止,故此时间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m 。

[2][3]由图象可知,5
7s 内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 6m 2m 2m/s 2s
s v t -=== 【点睛】
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物体的路程与对应的时间、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0.50cm350003375【详解】1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600cm 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950cm 所以物体的
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34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解析:50cm 35000 3 37.5
【详解】
[1][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6.00cm 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9.5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49.50cm 6.00cm 3.50cm 3.5010um 35000um L =-==⨯=;
[3][4]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指针在3min 和4min 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 ,而大盘指针在37.5s ,因此停表读数为3min37.5s 。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混凝土成型后,由于湿胀干缩、化学减缩、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了收缩,受约束的水泥混凝土往往会产生裂缝。

所以应采取措施为:①向刚修好水泥路面洒水,防止水泥路干缩;②在刚修好水泥路面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的蒸发;③在刚修好水泥路面上覆盖遮阳物体,降低水泥路面的温度。

22.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1)[1]刚洗过的锅上用火烤一烤,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的;
(2)[2]扫帚把篮球场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 23.(1)355m ;(2)325m
(1)在t =2s 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 =15m/s×2s=3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 =340m/s×2s=680m ,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
2s =s 1+s 2,
所以
s =122s s +=30m+680m 2
=355m . (2)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
s ′=s -s 1=355m-30m=325m . 24.(1)1020 m ;(2)450 m
【分析】
(1)已知声速与声音的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公式可以求出闪电发生处到该同学的距离;
(2)由速度公式的公式求出超声波的路程,然后求出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
(1)闪电发生处到该同学的距离:s=vt=340m/s×3s=1020m ;
(2)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v′t′=1500m/s×0.6s=900m , 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90045022
s m h m =='=. 答:(1)该同学距闪电处1020m ;
(2)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450m .
25.(1)153km/h ;(2)1800m
【详解】
(1)由表可知,列车由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
t =16:22-08:22=8h
则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速度
1224km 153km/h 8h
s v t ===
(2)由 s v t
=可得列车72s 内通过的距离 30m/s 72s 2160m s v t '''==⨯=
则桥的长度
2160m 360m 1800m s s s '=-=-=桥车
答:(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153km/h ;
(2)大桥的长度是1800m 。

26.(1)100m/s ;(2)100km/h ;84km/h
【详解】
(1)若一列长100m 的高铁通过一座长5.9km 的隧道,通过的总路程为
100m 5900m 6000m s L L =+=+=车桥
高铁用了1min 即60s 的时间匀速行驶过这座隧道,则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为
6000m 100m/s 60s
s v t === (2)北京西到郑州总路程为700km ,用时为
22h19min-15h19min=7h
则此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11700km 100km/h 7h
s v t === 北京西到重庆北总路程为2100km ,用时为
24h+16h19min-15h19min=25h
则此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222100km 84km/h 25h
s v t === 答:(1)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是100m/s ;
(2)北京西到郑州平均速度为100km/h ,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为84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