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白莲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白莲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
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早期的工业家经常将他们的“工厂”建在相对遥远的山区,在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廉价的工人住房。
这说明
A.山区地区最适宜建设工厂
B.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
C.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
D.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
参考答案:
C
材料说明早期工业家之所以建设工厂在山区主要是因为“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说明生产动力对工厂选址制约的结果,C项正确。
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不能说明材料主题。
2.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参考答案:
B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不是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说明欧洲对亚非文化影响较小,故B项正确;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并不是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故C项错误;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欧洲文化影响较小,不可能出现融入亚非文化,故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4.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其主要原因是
A.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参考答案:
D
5. 一篇题为《消失的城市》的文章里,考察古代中国曾经存在,但至清代已经消失的那些城市。
此文所谓“消失的城市”应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A.浙江省
B.陕西省
C.湖北省
D.广东省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古代城市的变迁。
至清代时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在西部陕西省的城市应该消失的最多,而在南方的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三个省份的城市数量应该越来越多,A、C、D是均不能选的,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消失的城市”
6.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办同下和驻印军会师芒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开展滇西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
际交通线。
这一战役
A.促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C.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D.振奋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精神
参考答案:
B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与美、英军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成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故答案为B项。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1942年成立,排除A项;中国远征军是国民政府的军队,不能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一战役的影响,排除。
7. 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法律圣经”的古代法律文献是( )
A.中国《法经》
B.古罗马《民法大全》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
参考答案:
B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与题干“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法律观念超越了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英国《权利法案》标志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与题干中时间“古代”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涉及近代美国政治体制的构建,也与题干中时间“古代”不符,故D项错误。
8.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参考答案:
D
9. 胡锦涛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的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B
10.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
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1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 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确立了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工作重点
D. 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参考答案:
B
12. 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①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③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
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13.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唤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B
略
14. 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所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业者无不尽其心以“有益于生人之道”。
这一看法
A.试图重塑社会治理秩序
B.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
C.旨在维护传统生产模式
D.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材料强调士农工商虽然职业不同,但各取用他们资所能近、力所能及的而成就事业,来求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以有益于人民之道,这有利于重塑社会治理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存理去欲”和“良知”的相对性,故B、D两项错误;从材料“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可看出对商业的重视,这与维护传统的生产模式不符,故C项错误。
15.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参考答案:
A
16. 越南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均直接派军参战
B.美苏两国均间接支持交战双方
C.美国直接参战,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中国为越南人民提供了大量援助
D.美苏两国战场上交战,意识形态上相互攻击
参考答案:
C
17. 某一思想家在从技艺进步的角度论证今人优于古人时说道,唯有自由政治才是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唯一适宜摇篮。
此人生活在
A.15世纪的意大利 B.16世纪的德国
C.17世纪的中国 D.18世纪的英国
参考答案:
D
18. 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创作了歌曲《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该歌曲创作的事件原型是
A.蔡廷错、蒋光鼎率军坚守淞沪
B.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
C.吉鸿昌、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
D.宋哲元率军血战长城
参考答案:
D
《大刀进行曲》反映的是宋哲元率军血战长城的历史事件,而和蔡廷错、蒋光鼎率军坚守淞沪、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吉鸿昌、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均无关系,故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
19. 1879年,由俾斯麦推动缔结的德奥“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
A.反英性质 B.反俄性质 C.反法性质 D.反意性质参考答案:
B
20. 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
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
B.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C.是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律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等,材料主旨揭示的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排除A;C项结论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
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相关特征
21.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
参考答案:
D
【题目分析】1925年,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可知,布哈林主张二者同时进行,故B项错误;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D项正确。
22. 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上胜利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参考答案:
D
略
23. 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
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
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物理学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理性观念的发展,进而使人们用理性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故D项正确。
A 项,学生群体不能说明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基础,排除。
B项,题干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排除。
C项,题干未体现教育与科学发展的联系,排除。
24.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的古典哲学
参考答案:
C
25. 宋代社会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取向,婚姻观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科场夺冠者除了可以位极人臣,高居庙堂之外,还在民间享有盛誉。
与之相比,仅靠血统和门第来维持昔日辉煌的士族集团则显得黯然失
色……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因其才学、品质以及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而成为士大夫们择婿的最佳人选。
由此可见,以下关于宋朝人的婚姻观,说法错误的是:
A.由重视门阀大姓到重视科举及第者
B.因科举取士从唐代创立至宋代有很大发展
C.与门阀士族的衰落有密切关系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
参考答案:
B
【详解】“与之相比,仅靠血统和门第来维持昔日辉煌的士族集团则显得黯然失色”反映出由重视门阀大姓到重视科举及第者,可知这与门阀士族的衰落有密切关系,“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取向”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ACD三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取士是在隋朝创立,并非唐朝,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6. 某介绍当时欧洲各国政治与体制的书籍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
该书最早可能出版于何时A.十六世纪初
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
参考答案:
B
27.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据此,美国确立了
①中央集权制②分权制衡原则③联邦制④两党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B
28.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
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布局变化的原因。
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到明清时期才出现,排除A项;学术文化的活跃是由经济发展引起的,它不可能决定城市布局的变化,排除B项;城市功能布局的变化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故本题选C项。
西汉、唐、北宋等朝代的长安、东京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布局的变化。
29. 关于什么是幸福.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曾总结过西方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可以填上
A.民主与科学 B.权力与金钱 C.智慧和德
行 D.法律与信仰
参考答案:
C
30. 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
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参考答案:
B
根据“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文明领先周边国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学习我国先进文化和制度,并仿照我国进行了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B正确;汉朝时期,由于交通条件限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有限,A错误;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侵略日本都没有成功,不符合“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C;清朝我国实行海禁政策,不符合材料“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解答。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1842-~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曾为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后得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与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等职
务,同时又自营企业。
郑观应指出,要想改变贸易頹势,吾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之掊克敝国无形。
”……值得肯定的是,郑观应提倡商与工的结合,工艺精巧使“拙者可巧,粗者可精”。
这样就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能力,如何提高工艺精美度?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他列举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由于西方用机器生产,其产品远比中国用手工生产出来的货物要精致。
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遗也,领事为商也,兵船为商事也”,不仅如此,“国家不惜重资,备加保护商务也”。
——摘编自谢毓洁《评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
(1)思想:与外国进行商战;采用机器生产;政府应辅助商战。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中国经济状况恶化;郑观应个人的工作经历;西方列强经济建设的经验。
(2)评价:在近代中国经济形势日益恶化的背景下,郑观应强调与西方进行商战,体现了其爱国的思想;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但其经济思想未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经济落后的要源,本质上属于中体西用的思想。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郑观应的经济思想主要是商战,包括与外国进行商战和政府应辅助商战,还包括材料中的“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等内容。
其产生的原因要分中国自身的经济状况、西方列强们的经济建设经验以及郑观应自身的经历等都方面综合分析。
(2)在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时要分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积极意义,例如,商战思想既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利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等,但其实商战思想也有不足,因为商战是根本战不过列强的,意即商战思想也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所在。
3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
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
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
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9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3分)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限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3分)
(2)不矛盾。
(2分) 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
(1分)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
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
(3分)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
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晨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
(3分)
33.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他即位后)……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丈物,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职,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肃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
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拓跋部游牧于北方山西、内蒙一带,趁势北方战乱而崛起。
……孝文帝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
……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
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二,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权如何实现封建化?(不得摘抄原文)(5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10分)
参考答案:
(15分)
(1)效仿礼乐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改汉姓,穿汉服);实行均田制,学习汉族兵章制度,推崇儒学。
(每小点1分,共5分)
(2)立足点的不同:材料一站在鲜卑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
(4分)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民国的教科书中;中华民族的理念逐渐形成,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
(6分)
34.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12分)注意“史论结合”,字数控制在200—250字之间。
参考答案:
史论结合:(14分)
其中10分结合知识点,2分为叙述的条理和逻辑,2分为字迹和卷面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