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六ppt课件(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
讲一则笑话 有趣的笑话常常给人带来快乐。请你试着讲 一则笑话,看看能不能给同学们带来欢笑。
●课前找一些先分小组 讲,然后推荐一个代表在班里讲。 ●评一评谁讲得好。
习作
写讲笑话的场面 讲笑话的时候,你有没有留意老师和同学的 反应呢?这次活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 把活动场面写下来,记录下这欢乐的时刻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 正的智慧。知:通“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凋零。到了 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大多凋零,只有 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养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 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背
静夜思
(
听懂
像)
望
乡
奶奶 思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 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 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 给奶奶听。这篇课文 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 看图。
自学情况。 (4).分角色读对话。 4. 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
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
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学习《静夜思》 1. 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 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先介绍整体情况,比如大家听笑话时的各种反应。 ●然后写一写具体情况,比如讲笑话同学的动作、 表情和笑话的内容等。 ●最后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 经看不 到了,只看到什么? 4. 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 板书安排: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1. 自学生字词。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 奶听了会说什
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 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月光 唐代
不由得 (1) 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家乡 3. 检查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
3.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 兴趣。 4. 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安排:
英英学古诗
明月光疑是霜
4. 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 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 古诗《静 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
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 导背诵《静夜思》
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有文学类的《红楼梦》, 科技类的《科学幻想》,百科类的《百科问答》, 一排排,一本本,让人目不暇接。
读读背背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自《论语》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我会举例子
七上八下 阳奉阴违
因小失大 左右为难
小题大做 大材小用 口是心非 一张一弛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小朋友 ,你放过风筝吗 ?今天天气多 好哇 !咱们放风筝去吧 !请记住 :放风筝 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
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例: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 山丹丹花,紫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一 丛丛,一簇簇,让人目不暇接。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
)(
)( )( )( )
)(
)
艹( 讠( 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百花园六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此起彼伏 左顾右盼 大惊小怪 明察暗访 始终如一 前因后果 争先恐后 将功补过 大公无私 眼高手低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频繁地出 现或产生。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过于惊讶。
明察暗访:公开调查,仔细察看,暗中询问了解 (情况等)。
1. 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 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 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 指名试背。
5. 同桌交互背。 6. 齐背。 三.写 字指导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组词:
皮( ) 主( ) 夕( ) 披( ) 往( ) 多( ) 3.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太阳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 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 英英 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 各种 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 失明老人 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 指名读。 2. 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 心情? 感情读。 3. 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 有什 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 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始终如一: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至终一个 样子。指人能坚持,做事从不间断。
前因后果: 泛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争先恐后: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将功补过: 用功劳补偿所犯的过错。
大公无私: 秉公持正,不徇私情。 眼高手低:形容眼界过高,而手法过低。指要求 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做 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