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工程师在工程的设计及建设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其进
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使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应用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对工程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自动化专业是跨行业的宽口径学科专业,涉及领域多,覆盖内容广,对本
专业人才的工程实际能力要求高。
近年来,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
力开展,众多学者对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大多以从宏
观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角度研究为主,真正涉及具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针对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这一层面上可借鉴的经验和成果更为鲜见。
因此,基于卓越工程师培
养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系统化、应用化的改革研究,对于为在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广“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方法,形成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实际参考价值。
1土木工程师的培养现状
1.1教学环节缺乏综合性;土木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课程的设置、实
习以及毕业设计进行有效联系,在验证的实验教学中,缺乏自主设计,综合性的
实验较少,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工程的整体情
况进行较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1.2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缺乏融合性,师生缺乏互动;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
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工程实践,前期课程的多为基础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缺
乏互动,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都比较抽象,从而使学生难以理解,进而使学生不
能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1]。
1.3师资力量薄弱;土木工程中的许多教师,都较少参与到工程实践中,缺
乏一定的工程经验,青年教师较多,缺少专业知识丰富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综合能
力较强的教师,从而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水平及能力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1应结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技术型人才;对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时,
应结合学校标准、通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达到各行业要求的、在本行业中具有良好能力的综合性与应用型人才,从而
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2.2使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行业部门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等较了解,因此,各高等院校对土木工程人才进行培
养的过程中,用加强校企合作,和企业一起对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以把学生培
养成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及良好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2]。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
求可知,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创新主要源于实践,因此,
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让其参与到工程实际中,以锻炼其思维能力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一定提高。
3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探究
3.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1)根据卓越工程师的相关培养要求可知,课程体系的设置占据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因此,对土木工程方面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把对课程体
系及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置,如把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土力学等课程的实
验教学进行改革,尽可能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开设一些具有一定研究性及设计性
的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3]。
(2)各高等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行业背景、土木工程的技术前沿
等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根据培养要求及目标对课程
体系进行设置,以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学校特色,并掌握一定的基础
知识及实践与应用能力。
此外还应结合土木工程实际,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
专业知识应用在工程案例的具体分析中,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2改革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课程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根据学
生的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设置,对于土木工程中最新研究成果,应
及时为学生作相应补充,并尽可能对课程进行精练授课,以缩短讲课时间,从而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或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讨论。
(2)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土木工程的课程通常都比较枯燥,且教材内
容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应通过工程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并联想,从而加深学生
对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
此外,还应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3)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业进行自主设计,而教师则在此
过程中提供相关指导,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且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3.3增强校企合作;
(1)企业对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有较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
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时,应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并让企业参与到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的制定中,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才的培养出现校企脱节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4]。
(2)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方面的机会,这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而言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把校内学习和企业学
习两个阶段进行密切结合,并注意分工的明确性。
在校内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
生掌握工程中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而在企业学习中,则应使学生完成工程职
业教育中的相关任务,且应把理论教学作为校内学习的主要内容,把实践教学作
为企业学习中的重点,这样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中的综合学习,才能使学生所学到
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工程实际中,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用能力。
3.4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
(1)对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而言,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
工作经验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等院校应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起重视。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呈现年轻化,而青年教师在缺乏工作经验的同时,也
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就会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从而不能对教学质量提供
有效保证[5]。
因此,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工程实践中,以促进
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2)学校可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学校做兼职教师,以为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规划进行科学引导,且还可让他们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型。
4结语
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高等院校对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本校实际及学生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并注意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本文以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剑,潘志宏,王飞.基于结构设计竞赛的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2013,(13):132-133.
[2]夏松,覃爱民.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革趋势[J].科技信息,2011,(15):139-140.
[3]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14-115.
[4]孙洪军,贾艳东.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136-137.
作者简介:李国炎(1963.12-),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大专学历,现供职江苏省盐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