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策略共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策略
[文献标识码]A
化学实验化学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它集生动性、探究性、趣味性等为一体,教师只要对其稍加优化,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就能显现。
在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原则,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优化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明确的目标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
教师的每一个实验,都要让学生建立情感、知识和方法上的三维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科学合理地选择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目标为支撑,构建起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观察、结果分析等主线,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参与实验的局面,建立积极主动的实验氛围,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萃取”实验中,让学生明白溶质与各种溶剂的溶解性关系,以“如何将溶质富集”的实验目的来选择萃取剂,从而深入萃取的实质,有目的性地从溶解度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富集”。
二)可行性原则
影响实验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验优化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探究的难度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顺利达到实验目的。
同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现有的资源设计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是实验教学操作活动的前提。
例如在做“离子检验”的实验时,教师要让试管实验有较高的可行性,让学生通过试剂之间的“互
滴”“多少”来观察实验现象,简化实验步骤、方便学生操作。
实验易于操作,知识也就更易于掌握。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是学生进行积极、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选择实验探究时,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使探究能够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实验原理;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依据,使学生能够结合化学理论来攻克自身思维上的壁垒;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理可依”,确保探究的实效性。
例如在“次氯酸的性质探究”中,教师就可以设计探究实验: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红色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会从漂白和中和两个方面来考虑,挖掘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反而增强了探究的高效性。
二、优化实验教学的对应策略
一)强化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演示实验或导入实验时,可以利用实验所带来的神奇效果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从而进入积极思考、主动观察的状态。
例如让学生认识“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就可以充分结合过氧化钠的性质,选择学生代表来为学生表演神奇魔术“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
为了增加实验的信服力,教师可将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然后选择学生代表上前来进行滴水和吹气,在学生的惊叹声中开始对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脱脂棉的燃烧需具备的条件进行考虑,展开对过氧化钠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讨论,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燃烧条件”,反复琢磨氧气和热量这两个关键的地方,让学生抓住氧化钠的性质和整个实
验成功的要点。
这样通过强烈的现象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揭示原理提供强大的动力,使整个课堂在学生的主动中自然展开。
二)注重实验操作,诱导学生动手和观察
学生对实验的操作,不仅仅是对仪器和实验步骤的重复,更要在操作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在学生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不断进行思考,形成从“怀疑到信服”的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实验原理进行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围绕实验原理对操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飞溅、洗涤液转移、仰视、俯视等各个环节的不当操作,并思考这些不当操作对整个实验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从是否改变了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两方面考虑,使学生得出对实验结果“偏大”“偏小”“不变”的影响,深入、实地地探究溶液配制过程的要点,让学生亲身体会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逐步的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学生的动手、动眼中带动学生的动脑,深入理解原理,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辩证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学生实验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而探究是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在优化实验时,教师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方面,可以建立开放性的实验模式,让学生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探究,拓展知识运
用的灵活性。
例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是从二价亚铁离子和氢氧根入手,整个过程保证不被氧化。
这个简单的原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很难成功,于是就有了众多的探究实验。
在学生学了“电解池”之后,教师不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就会从电解池的角度来考虑这个试验,选择用铁做阳极、石墨做阴极、氯化钠溶液做电解液,在上面覆盖一层植物油以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当学生看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生成时,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与以往的探究实验相结合,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其中的辩证思想,将前后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优化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
在实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适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例如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评,肯定自己在操作方面的能力,点出自己的不足;引导小组内进行互评,营造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积极学习的氛围,在相互对比中得出科学、完善的数据,并绘制完整的P 图。
教师要积极对学生之间的评价提出建议,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另外,在试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采取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完善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目标。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评价,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实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纵观化学的历史,无论从其产生还是发展,
都蕴含着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智慧,而化学实验就是人们对科学探究的缩影,是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有力工具。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优化实验教学的思路,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学发展做出努力,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清晰和完善。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