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之旅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之旅感想
第一篇:红岩之旅感想
力量缘于信念
——红岩之旅有感
2011年10月16日至21日,我参加了由饭店党委组织的“红色之旅”——游览红岩革命圣地。
我们先后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圣地。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教育意义最大的地方就是重庆渣滓洞。
那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士诗文碑林,似乎把我们带到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使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我们来到歌乐山。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郊,整个山是由一种红色岩石组成,这种岩石像血一样鲜红,像钢铁一样坚硬,“红岩”因此而得名。
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渣滓洞,呈现在眼前的是阴森、肃杀的景象。
四周的碉堡、暗哨、铁丝网令人不寒而栗。
院中的牢房都是3米见方的小屋,潮湿、阴冷。
从墙上的照片可以看出里面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风的地方就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手指粗的铁条镶嵌其间。
我久久地凝视着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想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幸福,誓把牢底坐穿,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中有许多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妻儿、也有朋友,但为了共同的理想,为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他们抛弃私心,甘愿牺牲,前仆后继,当为我辈之楷模。
在二楼的一间牢房里,一面“五星红旗”映入眼帘,这就是江姐绣的五星红旗。
当他们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喜讯后,相互转告狱友。
由于牢狱与世隔绝,他们凭自己的想象,绣了这面红旗,并畅想未来,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是多么的激动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了现实,可他们却仍处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他们无法走上街头汇入欢乐的人海中,无法亲眼看到第一面红星红旗的升起,而只能在心中欢呼,用眼神互相祝贺、传达着喜悦之情。
为了崇高的信念,最后一刻也要把讥笑和蔑视留给敌
人,带着自豪和幸福慷慨就义。
纵有多少酷刑,摧残的只是革命者的身体,想在精神上击垮革命者是绝不可能的。
敌人的无奈,更坚定了革命者的信心。
进入侧面的二层小楼,一只铅笔吸引了我,下面是一副画着飞机的画,这就是“小萝卜头”学习的地方。
牢中恶劣的环境,长期的忍饥挨饿使他头大身小,所以大家都怜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在他该上学的年龄,在狱友的帮助下,小萝卜头开始在黄显生将军的牢房里上学了,识的第一个词是“中国”。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出生不久就被连同父母抓进了这人间地狱,8岁的小生命,8年的牢狱之苦,最后还是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参观之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以往只有在革命题材的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情节和场景,今天血淋淋的呈现在我面前。
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宁。
尤其是那些无名的英雄们,他们没有计较自己的身前身后事,没有计较付出与回报,甚至连个真实的姓名都没有留给我们。
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是无价的革命信念,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毅然决然的牺牲精神,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是对后人的殷切期待……
这次“红色之旅”,与以往不同。
以往我也曾参加过“红旅”,去过井冈山,到过遵义,但这次我们深入敌后。
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革命历史,也使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中国!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作为一个开明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很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通过了解历史,使我迫切地感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这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坚定地跟着党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创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多做贡献。
第二篇:红岩感想
雨中红岩行
学生时代,曾看过《红岩》这本书,至今使我记忆犹新,《烈火中永生》这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也曾经看过几遍,感受颇为深刻,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
我一直渴望着有机会能够去重庆红岩革命圣地观赏一番,感悟那流传千古的“红岩”精神。
2013年5月24日,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终于有幸随党委前往参观。
天空下着小雨,我们跟随导游认真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后,看到这些烈士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壮士们英勇就义的刑场,那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那精美的大型壁画,英雄的烈士们的诗文碑林——这一切,又把我们带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我们的灵魂又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而对“渣滓洞”、“白公馆”的所见所闻,更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这两个地方曾经关押着几百个革命志士。
他们虽然在这里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和迫害,但是始终坚持以爱国、奋斗、团结、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与敌人进行斗争。
如今,这些低矮、阴森的牢房,似乎还透着革命志士们坚毅的目光。
面对纪念馆中作为《红岩》小说原型的烈士们以及更多不曾知晓的烈士们的事迹介绍,我们感受到了革命成功的艰辛和先辈们为 1
祖国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参观革命先辈曾经战斗的地方,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荡气回肠的英雄年代。
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深深地振撼了我们的心灵,并深感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这次重庆之行,确实是受益非浅,在艰苦的环境中,革命先烈们坚持斗争,建立党支部在狱内开展绝食、策反等斗争,争取政治犯的正当权力,保护革命同志。
还通过秘密孔道传递外界消息,被称为
“狱中挺进报”。
同时他们还保持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狱中坚持学习,组织诗社,用“失败膏黄土,成功寄苍生”,“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样豪迈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们甚至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举行春节联欢会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狱中斗士们激动万分,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来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他们并不是钢筋铁骨,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并不是不识人间烟火,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丈夫、妻子、母亲。
在他们留给家人、朋友的信件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缕缕温情。
但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小家的美满来换取大家的幸福。
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革命者用自己的血和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执著的追求。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
念、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使他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这就是红岩精神。
对我们来说,红岩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参观学习,无数革命先烈用血汗谱写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了解它,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深感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之艰巨,承担的工作责任之重大。
我坚信,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先烈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时刻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发扬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勤奋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努力向党靠近,争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延安之旅感想
延安之行感想
佐亚萍
2011年6月3日我们一行33人前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等地进行实地学习。
延安,几十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今天我有幸参加参观学习活动,使我真切体会延安精神的伟大。
延安这个革命圣地,革命的足迹历历
在目,一座座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领导人居住过的窑洞,清晰地刻着历史的脚印;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赫然展现着领袖当年的音容笑貌。
从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一路走来,大家听讲解、观图片、看实物、访旧居,从中学习延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延安革命精神,感悟颇深。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
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
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
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努力工作。
延安之行归来,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
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四篇:中国科技馆之旅(感想。
原创)
参观中国科技馆
参观中国科技馆的过程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在那里,我感悟到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验到了现代的科技的无穷奥秘。
我将永远铭记这次旅行带给我的欢乐与叹服、收获与感悟。
首先我们参观了“华夏之光”展厅,它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作用。
农业、采矿、冶金、纺织、建筑、航海等领域的独创发明令人应接不暇,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瞩目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更有神奇的古法造纸、木板水印,应县木塔,记里鼓车,它们上到天文历法,下到水车织机,无不让人惊叹,令人佩服。
从这些中国古代文明代表物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勤奋和智慧,看出它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扎实肯干的态度。
古代的四大发明,圆周率及其它在世界范围内都遥遥领先,是的,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做到,像曾经一样的灿烂辉煌。
在“探索与发现”展厅,各种奇思妙想充盈着我们的视野,展示着科技的美妙与神奇。
旋转的金蛋、旅行的小球、跳舞的磁液、倾斜的街道各有各的奇妙;细胞的工厂、声音的聚焦也同样展示了科技的奥秘。
语文、数学,生物、物理,所有看似孤立的学科在这里巧妙地融为一体。
正如音乐无国界,科技也不分学科,它们遥相呼应,它们相辅相成。
一点点科技的进步总能引发学术界的“蝴蝶效应”。
每个人都可以为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进步正是由这一点一滴而来。
所以,我们应从现在行动起来,学好每一个学科,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因为我们明白,每一份努力都很重要。
与之不同,“科技与生活”展厅则重在表现他们的关系。
科技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变化影响的同时,生活也孕育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交流方式。
信息就是桥梁,连接了大洋两端,连接了宇宙星球,把每个人紧密联系起来,使我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使我们不再孤单。
在“衣食之本”展区,我们以衣食来源为切入点,参观学习了传统与现代种养技术、农业机械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居家之道”展区展示了家用电器、厨房用品、绿色住宅等居家用品的的制造与加工技术,同时渗透了“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的理念,宣传环保,宣扬低碳。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一点,我们曾经做的不够好,但现在正在努力,不仅仅是国家,每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低碳生活很简单,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为营造一个绿色中国而奉献一份力。
“交通之便”让我们惊叹科技发展如此神速,从福特T型车到摆
式列车,到火车、飞机、磁悬浮列车,一路突飞猛进。
“机械之巧”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流水似光阴流逝,水钟的发现生动又形象。
仿人机器人更是高智能化,不得不说,它们的太极拳打得比我们还要好。
创新就是这样一点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也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用我们的双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们来到“挑战与未来”展厅,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类对过往的深思和对未来的畅想。
在这里,“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神舟飞船、三维滚环带你遨游太空,月球漫步、海底牧场带你环游世界,超导磁悬浮列车、双向记忆合金帮你审视周围,新材料、新能源,一个新字,是无限的潜力与美好的前景。
未来虽美好,但挑战与机遇共存,人类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高度重
视。
未来的发展,需要大家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的不懈努力。
在国家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经济,不是军事,而是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速度与加速度,科技不兴,国何以兴?
中国科技馆就是中国五千年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有令人惊叹的现代科技,有回顾,有展望,有总结,有深思,有前进的决心,也有反省的勇气。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也代表了千万中国人对科技的热爱和追求。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主人与建设者如何呢视若无睹,如何呢置之不理如何能袖手旁观,如何能高高挂起?作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科技发展的重任与父母师长的期望,我们任重而道远。
科技为己任,不亦重乎,终生不已,不亦远乎?我们一定要为中国的发展尽一份力,为科技的复兴不懈努力。
第五篇:红色之旅感想[推荐]
秀水蓝天户外青山走红色之旅学革命精神
做为一个以建楼、建好楼的建筑公司,在国家打压房地产,限购住房,信贷紧缩,经济紧张的情况下,还一如既往的组织员工进行旅游学习,走红色路线,参观学习革命老区(庐山、井冈山、韶山、张家界),学习老区人民怎样不畏艰难、铤而走险的红色革命精神。
俊雅飞泉的三叠泉、玲珑秀美的秀峰、传奇神圣的三宝树、风韵温雅的如琴湖、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气势雄伟的观音桥,秀丽的庐山带给我们一处处的惊喜,我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缔造了这峻美的山河,更成就了革命,庐山会议上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日宣言》演讲,这对共产党抗日更是一个莫大的帮助,共同抗敌。
当我踏入井冈山这片慧土,井冈山的美让我叹为观止,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绿意盎然、山高林密、层峦叠嶂、林木葱郁,山头时时云雾缭绕,盘山公路似一条彩带飘在青山碧岭间把我们带进这人间仙境,我们在这里似乎又看到毛主席、朱元帅亲切的笑容,又看到了一个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又目睹了革命烈士悲壮的一幕……这一切都给风景秀
丽的井冈山增添了更深的更远的革命意义—-她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摇篮。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见证了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无不记载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历史。
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和谐的生活来之不易,千千万万的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为了民族大义和心中的理想信念甘抛头颅、洒热血。
我深深的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感动,为祖国美好江山所感动。
来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了毛主席旧居、毛主席铜像。
在铜像广场,站在主席面前,历史一幕幕在脑海中重演……我听到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我看见赤水河畔红旗飘,感受到了泸定桥上铁锁寒。
雪山千尺,挡不住雄狮飞越,沼泽无垠,掩不了铁蹄横跨。
抗日苦,他们越打越勇,解放难,有人越战越强……直到1949年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威严中渗出缕缕乡音,延绵不绝。
以韶山为荣,以湖南为耀,全是因为,湖南有韶山,韶山出了个伟人毛泽东。
秀美武陵源,壮丽天子山。
美在张家界,来此不枉然。
先辈们用鲜血为我们拉开了美好生活的序幕,公司已为我们员工提供了设施完备的舞台,我们要用我们全部的热情与行动,上演一场完美华丽的篇章。
井冈山红色之旅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记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
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胡锦涛的“八荣八耻”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的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由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我人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