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相处之道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相处之道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物相处之道》教学设计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余苗
设计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除了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和学习方法,还有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议题“人物相处之道”关注的是人与动物互为依赖,和谐共处的状态,旨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通过“求同”“比异”“质疑”等策略带领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去建构,从而探寻到人与物相处的正确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与动物相处之道的真正内涵,做到知行合一。

预定教学目标:
1.通过多文本阅读,继续培养学生从文本中快速提取和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文本中呈现的人与物相处的方式;
2.引导学生在自读、共读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比较、整合等阅读策略共同建构人与物相处的正道,关注他们互为依赖,和谐共处的状态,体会人物相处之道的真正内涵。

教材分析:
本次我选用的是与教材配套的《多文本同步进阶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物相处之道”,这个单元一共由五篇文章组合而成:《窗下的树皮小屋》、《带扫帚的小鸟》、《一只耳朵的大鹿》、《小象之死》和《麻雀》,这五篇文章通过不同的故事从多个视角呈现了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

每篇文本人与物的相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结局都是趋于和谐美好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阅读实践,绝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快速从文本中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部分孩子具备了比较阅读、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为群文阅读的开展提供了方法保障。

再者,孩子们课前已经通读了本单元文章,对各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另外,孩子天生对动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人与物的相处是近年来社会热门话题,大家都知道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但往往行动违背了他们的认知。

教学方式方法:
读读议议合作探究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引出议题
1.图片导入【PPT 1】
师: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漫画,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能看到什么?
预设1:在跷跷板的一头,猎人拿着枪正对准另一头的熊;
师:猜测猎人为什么会拿枪对准这头熊?
预设2:图上还有一句话。

生读——-枪响之后谁是赢家?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枪响之后,谁会是赢家呢?(生自由谈看法)
2.揭示议题【PPT 2】
师:是啊,谁都知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自觉地向动物们举起了杀戮的猎枪。

人和动物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物相处之道。

(板书议题,生相机理解“道”的意思)设计意图:利用漫画图片引发思考,揭示议题。

二、回顾群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1.回顾文本,感知主要内容师:这组文本是通过哪些故事来表现人与动物相处之道的呢?【PP3】(抽生说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师:通过刚才故事内容的回顾,有什么发现?预设:
我发现这些故事都在讲人和动物相处的方式方法。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主要内容,让其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感知。

对比内容,初步发现这组文本的内在联系。

三、研读群文,探寻领悟“人物相处之道”(一)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分享交流人与动物相处的方式师:会发现。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按号组,细细品读自己拿到的那篇文章,想想自己从文中读到了哪些人与动物相处的方式?1.自读自悟充分了解人物相处的方式【PP4】
(1)按号组默读所选文本,勾画出人与动物相处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细细品读;(2)把你发现的人和动物的相处方式记录在卡片上,准备交流;(3)限时4分钟。

2.贴卡片,全班汇报交流(板书:读、议)
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们的学习成果。

预设1:读《小象之死》我了解到人和动物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

预设2:我从《小象之死》中还发现了人和动物的相处中也会有矛盾和斗争。

预设3:读了《带扫帚的小鸟》,我发现母亲帮助了小鸟,小鸟用爪子清扫鸟粪来回报我们,所以他们是互帮互助的。

预设4:动物也是很友善的,《一只耳朵的大鹿》就是鹿群帮我们逃生。

3.回看生成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人和物相处之道的类别:和谐美好、矛盾杀戮。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人与物相处的方式,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他们的相处方式可以分两大类,好的和不好的。

(相机移动卡,归类)设计意图:利用个体研读集体交流的策略,了解人与动物相处的多种方式,拓展文本的广度和深度。

从个人思考到全班集体碰撞,培养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判断概括、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在对比中感悟人和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状态
师:这组文本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通过对比,你对“人物相处之道”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PP5】
题目
相同点
不同点
你对“人物相处之道”的新认识
《窗下的树皮小屋》
《带扫帚的小鸟》
《一只耳朵的大鹿》
《小象之死》
《麻雀》
2.全班汇报交流(板书:对比发现)
(1)求同:先来说说相同点【PP6】
预设:这几个故事的结局都是比较美好的。

(2)比异:你们又发现了哪些不同呢?
预设1:我们发现每一篇的相处方式都不完全一样,各有侧重。

预设2:前两篇人和动物的相处一直都比较和谐,后几篇是一开始有矛盾,最后才变得和谐美好。

预设3:前两篇是人帮助动物,第三篇是动物帮助人。

(3)建构新认知:那你们对人物相处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预设1:人与动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板书:相互依存)
预设2:都向往这种和谐美好的相处状态。

(板书:向往美好)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
学生的认知得到二次建构,认识到人和动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和谐共处是彼此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状态。

(三)在质疑解疑中领悟“和谐相处”的真正内涵
1.议一议:探讨这个主题的必要性【PP7】
师:既然动物都能感知到我们的心意,我们人类也很清楚要和动物和谐相处,为什么今天还要在这里探讨这个主题呢?
预设:因为猎杀、伤害动物的行为还存在。

(学生举所见所闻的例子)
2.补充资料【PP8,根据学生现场生成机动处理】
师:因为无知、因为贪婪、因为利益,人类的行为违背了他们的认知。

那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呢?
预设: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言表合一。

师:看来,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

(板书:言行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质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结合生活中的反例再次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达到人和物真正的和谐。

四、再现图片,升华主题
1.再现导入图,升华主题【PPT 9】
师: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这幅漫画,枪响之后谁是赢家?(学生齐读: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现在你想对这支猎枪说什么?(生自由说)
总结: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人,还有动物、植物,大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利。

人与物就像天平的两端,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去相处并且做到言行一致这个世界才有真正的和谐。

(师板书“和谐”,相机画天平)
2.结课,配乐共读小诗—《心灵上的小鸟》【PPT 10】
曾经,我不相信猫也会懂得爱;
曾经,我不相信熊与人可以生死相依;曾经,我不相信野狼也有善良的一面;直到有一天,
我的心灵深处停落了一只洁白的小鸟,我才发现:
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原来可以这样。

设计意图:再现导入图,强化学生认知,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