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侉子性”——河南乡土小说呈现中的一种民间个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侉子性”——河南乡土小说呈现中的一种民间个性
姚晓雷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2003()3
【摘要】本文选自博士学位论文《“民间”审视下的新时期河南乡土类型小说》。

导师:陈思和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谢天振教授(上海外国语学院)成员:王鸿生教授(上海大学)董之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德林教授(华东师
范大学)杨扬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总页数】11页(P134-144)
【关键词】河南;乡土小说;民间性;文学评论;意识形态特征;艺术特征
【作者】姚晓雷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G40-012
【相关文献】
1.乡味浓郁的河南民间风情画卷——"文学豫军"乡土小说创作特色谈 [J], 赵玉芬
2.乡土呈现中的一种知识分子批判--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主题侧面解读 [J], 姚晓雷
3."民间"视角与中原小说中的"侉子性"意象 [J], 姚晓雷
4.乡味浓郁的河南民间风情画卷——“文学豫军”乡土小说创作特色谈 [J], 赵玉

5.《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叙事策略内容摘要: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作家西西的经典作品,西西在小说中以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来推进情节发展,使小说呈现一种复杂性的文本结构。

内聚焦型的自知性视角使小说真实可信,其局限性也使小说留有大量的“空白”以待读者发现;独白和对话形成叙述方式的相互转化,独白体的运用与“我”的性格和职业密切相关,自由间接引语的对话模式包含了“我”与夏的两种声音;文本内容的矛盾性构成小说结构的复杂性,“我”对于命运的顺从与反抗,小说结局的悲观与乐观走向,在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一一展现,通过对小说结尾部分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作者潜意识中更倾向于“乐观结局”的成立 [J], 杨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