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八) [第28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选择题
1. 2014年春节期间,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堪称上演了一出出红火的文化大戏。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③传统文化的继承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蔓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文化生活看,漫画《搬家》告诉我们( )
搬家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②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③人们的文化选择日趋多样化④大众传媒对文化发展起消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由此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公众人物(被称为“网络大V”)谣翻网络的现象。
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做网络中的智者。
“谣翻网络” 现象折射出( )
①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②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理应得到满足③远离网络、拒绝谣言是当务之急④对网络文化环境整治要长抓不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十几年来,中国影视产业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释放了文化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产品走向世界,捧回了一个个国际电影节大奖。
这说明文化市场化( )
①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②实现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④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
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方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14年歌曲《小苹果》风靡全国,征兵广告版的《小苹果》照样引发人们的关注。
这告诉我们文化创造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 )
A.能够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创新
B.能够贴近群众生活,受到群众认可
C.能够丰富文化形式,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D.能够凸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7.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一开拍就争议不断,播出后争议更是伴着收视率水涨船高。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
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 )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③国家必须对流行的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④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大众需求,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8.某小成本喜剧电影,2013年票房收入13亿,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将观看对象定位于年轻人群,在语言交流上采取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
这启示我们,文化创造要想得到群众认可必须( )
①借助网络语言②创新文化的呈现形式③反映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④发展流行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当今社会“风水学”大行其道,在风水学的助推下,不少人参与或组织重修庙宇、祠堂,他们不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而是为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光宗耀祖。
这些行为属于( )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拜金文化 D.有益文化
10.公益广告很感人,很有意义,当无数个“最美”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时,此刻的你一定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相信好人就在身边,也许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
由此可见( )
①公益广告能够传播社会文明,弘扬新风正气②公益广告有道德教育的功能③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2014年国庆期间,包头市区有7个公益电影放映点进行国产影片展映,丰富了市民的节假日文化娱乐生活。
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
①保障了人民群众文化权益②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③保证了文化发展方向④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4年阜阳市围绕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和特色文化题材,广泛开展文艺创作,在年内推出电影《摆渡人》、电视剧《打工一家亲》等一批展示阜阳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优秀影视文艺作品。
这一做法( )
①立足实践,反映了人民的呼声②发挥了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有利于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④能够满足人们的所有文化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某校高三(1)班学生就生活中的文化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文化现象,请你评析。
调研一文化生活不容乐观
(1)请你区分上面文化现象中哪些属于落后文化,哪些属于腐朽文化。
(2)上述文化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上述文化现象?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信息消费的增长是当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不诚信是信息消费的主要障碍。
“财富是浮云,道德永存”的观念,并非人人认同。
当前,食品安全、暴力犯罪、人情冷漠等问题,常常触碰民众敏感的神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以优秀文化构建民众共有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充满希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构建好民众的心灵家园提出合理建议。
课时作业(二十九) [第2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选择题
1.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正在流失,然而,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④中华文化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A. ①③
B. ②④
C.①④ D. ②③
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分重要。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
A.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培育“四有”公民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 )
①保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消除文化多样化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以外来文化彻底改造本民族文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自信②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③有利于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④
5.2014年11月19日,湖北省襄阳市建设的百个标准化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及百个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的建设( )
①增强了文化的吸引力,保证了文化发展方向②发展了文化事业,保证了群众文化权益③传播了社会文明,提供了精神力量④引领了社会风尚,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古城西安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然而,个别游客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仍然存在,延续几十年的“到此一游”让一些古迹伤痕累累。
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②提高自
身文化自觉性,保护传统文化③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④尊重公民文化创意,鼓励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10年。
过去10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 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举办该栏目的意义在于( )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弘扬主旋律,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会《人文颂》,拉开了以“贸易扬帆、文化远航”为主题的深圳第九届文博会的序幕。
《人文颂》以交响乐的形式,演绎着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思想精华,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自信有助于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②文化自信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文化自信确保中国梦的实现④文化自信需要进行文化创新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山东省实现全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报道,你拟定的标题是( )
A.满足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10.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集中反映了今后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也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
推动教育发展( )
①能够促进文化的选择、传递和创造②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④能够促进文化传播,加强文化交流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④
11.“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厘米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厘米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12.目前浙江不仅已经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同时,浙江艺术院团还开展“2013年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活动。
这两项活动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
B.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D.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红色电视剧持续热播,从《毛岸英》《潜伏》《南下》《解放海南岛》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些优秀的电视精品牢牢把握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二穿越剧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形式,鲜明标志是其剧情或多或少涉及穿越的内容。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
影视剧剧情基本以此为线索展开。
一些穿越剧存在乱改历史、宣扬封建思想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忧虑。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在文化发展中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对穿越剧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材料二山东淄博市兴建乡村少年宫改善农村育人环境,从陌生到熟悉,从观望到融入,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乡村少年宫已成为山东淄博广袤乡间一个火热的字眼。
一所所或大或小、形式不同、功能各异的乡村少年宫里,学生乐在其中,教师勤勉热忱,家长笑意盈盈,新的希望在乡间升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乡村少年宫建设的重大意义。
课时作业(三十) [第30课文化建议的中心环节]
一、选择题
1.“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老师”张丽莉,这些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用良知和善举不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她们的行为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②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③中华民族善行美德的体现④追求理想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4年9月28日,湖北省武昌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在全市推动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践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必须( )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参与等特点,在思维、情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性。
因此,政府在发展网络文化时要 ( )
A.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B. 推进文化融合,推动文化创新
C.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是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③能够引导人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④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指导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5.2014年2月27日,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洪泽县举行。
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③知荣辱,提高公民文化自信④构建和谐文明风尚,杜绝落后与腐朽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某些旅行社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
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 )
①规范文化市场,防止文化多样化发展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7.要想防止漫画《代言》中现象的出现,必须( )
代言
①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②把诚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③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④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8.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
“四德工程”的开展(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利于营造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③有利于全面传承齐鲁传统文化,创造文化新辉煌④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9.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总以《道德的力量》命名。
下面能够直接表达出“道德是一种力量”的语句是( )
①德,国家之基也②日新之谓盛德③富润屋,德润身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0.下图是金文中的德字,左半部分是表示道路和行动的符号,右半部分的上面是一条垂直线,中间是目,下边是心,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
这启示我们为人处事要( )
A.作出价值判断,坚定价值选择
B.顺应内心要求,坚持不懈奋斗
C.树立远大目标,自我奋斗实现
D.分清善恶美丑,自重自省自律
11.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014年,它又一次把世人感动了。
“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
这说明( )
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②先进文化传播是通过传统道德典范来实现的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④道德建设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无德无才是废品(庸人),有德无才是半成品(好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小人),有德有才是精品(贤人)。
”这一比喻表明( )
①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②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③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某校高三学生针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校园公益宣传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弘扬“最美”精神的主题活动,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同学们参加该活动的意义。
宣传活动二透视社会真相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向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我国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
材料二2014年山东电视台掀起了宣传“山东好人”的活动。
新闻中心通过《山东新闻联播》《山东新闻》开设的“情义山东”“美德山东”等专栏,以主题报道的形式,深入宣传全省各地、各行业涌现出的学雷锋榜样;开辟“山东好人”专栏,集中报道孔繁森、许振超等先进模范人物和优秀群体,服务人民、敬业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诠释着“山东好人”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改变我国目前“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课时作业(二十八)
1.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原因。
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现代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故①②正确。
此题强调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没有涉及文化继承,排除③。
落后和腐朽文化腐蚀社会思想,不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排除④。
2.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市场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
漫画反映了在互联网站扫黄打非的攻势下,色情信息“搬家”到手机媒体。
这是不法企业自发追逐经济利益的结果,这告诉我们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要求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②符合题意,答案选A项。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选择的多样化,故③错误。
为低俗化文化消费推波助澜的只是个别媒体,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3.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现状。
“谣翻网络” 现象反映了文化市场的乱象,需要净化网络环境。
这一方面要求网民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故①④符合题意。
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理应得到满足的做法是不对的,故②表述不当。
网络对人的影响有利有弊,远离网络的做法是错误的,故③表述不当。
4.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市场化的影响。
文化发展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②不选。
文化市场化并不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④不选。
5.D [解析] 此题考查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设问主体——文化消费者,所以首先排除③,③是对文化建设者的要求。
针对良莠不齐的文化现象,我们消费者既要提高眼力,更要主动探究先进文化,故答案为D。
个性新潮的文化并不一定就是健康的文化,排除②。
6.B [解析] 以《小苹果》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征兵广告引发人们关注,可见B正确。
A、D材料无体现,故排除。
市场自发性不能消除,排除C。
7.D [解析] 此题考查大众文化。
通过不同人的评价,可见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故①正确。
人们的文化需求多样化,所以文化发展应该立足大众文化需求,故④正确。
②③材料无体现。
8.C [解析] 此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的措施。
该电影的成功,关键在于立足群众文化需求,采取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所以答案为C。
借助网络语言的文化作品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群众需求,排除①。
流行文化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群众认可,排除④。
9.A [解析] 此题考查落后文化。
封建迷信属于落后文化,故答案为A。
B、C、D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10.C [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
材料强调先进文化的建设,排除③。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影响时间的久远,排除④。
公益广告属于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弘扬正气,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故答案为C。
11.A [解析] 此题考查公益文化活动的意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发展方向的保证,排除③。
此题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④。
12.A [解析] 弘扬先进文化不能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排除③。
文化发展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排除④。
13.(1)落后文化:电脑算命;婚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挥霍浪费;重男轻女;夫贵妇贱;看风水;看相测字。
腐朽文化:色情暴力;洋店名;“法轮功”邪教。
(2)①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②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①能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能够以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 有利于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解析] 第(1)问和第(2)问主要考查了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
对于落后文化应该加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应该加以取缔。
第(3)问考查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主要立足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引导价值取向来分析。
14.(1)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
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
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2)①发展大众文化,使民众享有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②发展先进文化,奏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水平。
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文化水平。
⑤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⑥加强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培养个人美德。
[解析] 第(1)问考查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材料现象的实质,即借用传统文化,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效益。
所以分析叫停的原因,我们可以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影响两大角度来分析。
从传统文化传承看,歪曲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是真正的继承与发展。
立足先进文化建设看,扰乱社会文化环境,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第(2)问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推动诚信建设要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要以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