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篇)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收获的果树图片,预设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导语:如果我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大家会不会去摘呢?(生答不会)对的,因为那些树可能是别人种的,不问而取就是“偷”了。

但如果这些是野生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其实在确定果子无毒的情况下,也可以试着摘一个,尝尝新鲜的味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小朋友摘果子有关。

2.出示课题,教师介绍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解读生字“戎”,介绍王戎。

预设:“戎”字发音要准确,纠正学生的误读。

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解构“戎”字,引导学生分析其构造。

“戎”由两部分构成,“戈”指的是古代的长柄兵器,“十”指的是兵士上战场时穿的盔甲,二者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王戎(234——305) 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闻名。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所以合称“竹林七贤”。

(2)理解标题大意,引导学生预想文章内容。

预设:教师可以采用扩词法,一一对应文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重点解读“取”“道”二字的意思。

再根据题目的意思,合理判断文章所写的内容,即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文言文的标题或概括文章大意,或点明写作对象,或交代时间地点,对理解正文有很大帮助,不可小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雅量”指宽宏的气量。

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即不管内心活动如何,显现出来的都应是宽容、平和、
若无其事。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王如走有
会认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戎]半包围结构,字形外放,右边的斜钩舒展。

[诸]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的撇延伸至左下。

[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兄”不宜过长。

[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隹”的末横宜长。

戎诸竞唯
◆易错提示:
[戎]不要漏写右上一点。

[竞]中间的“口”不要写成“日”。

[唯]右部有四横,不要少写。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尝]曾经。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曰]说。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解决。

(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

预设:采用小组发言的形式,由代表提出疑问,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

可先由学生自行解决,大家无法确定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各小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开展讲故事比赛。

预设: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学生一个读句子,一个翻译句子。

有读得不到位或翻译得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确定学生掌握文章意思后,预留打腹稿的时间,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试讲,再在班上比赛。

教师在最后做好点评工作,可从语言表述、肢体动作、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2.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

阅读探究卡
①理一理: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想一想: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③说一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④议一议: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汇报展示,品读经典。

①理一理: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句简介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第二句写王戎和他的伙伴们看见李树多子时的不同表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三句写王戎不与诸儿竞走取李的原因;第四句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②想一想: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预设: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从路边的李树为什么会挂满了果实开始设疑,一步步引导学生还原王戎的推理过程,得出正确结论。

示例:王戎观察到李树生长在路边还挂满了果实,甚至把树枝都压弯了。

如果李子甘甜,恐怕早被人摘光了,由此可以推断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③说一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能够依据文中的描述讲出理由即可。

示例: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④议一议: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预设: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学生讲得有一定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可以让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示例: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全班交流,讨论形象
全班交流:在这则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王戎善于观察、冷静分析的特点。

(出示课件25)(板书:善于观察冷静分析)
教师小结:学完这篇课文,王戎的善于观察,冷静分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你还能联想到谁?自主交流讲一讲相关的故事。

预设: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文彦博树洞取球……
当堂挑战,背诵训练:借助关键语句填空。

(出示课件26)
王戎()
王戎(),尝与()游。

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

”取之,()。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主题概括:本文描写了王戎小时候和朋友去游玩,看见道旁的
李子多子折枝,朋友跑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因为王戎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冷静分析的优秀品质。


2.课文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了王戎的优秀品质。

3.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