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希波克拉底誓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版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77年),是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 。

医学院的学生都知道,有一个“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一个从事医生职业的人都要庄严地承诺这个誓言:
“无论至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趟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撒拉纳克湖是美国纽约州西北一个并不知名的地方,在这个静静的湖畔有一座坟墓。

九十多年来,一拨又一拨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为了拜谒一位长眠于此的“无名”医生特鲁多博士,也为重温那则墓志铭。

特鲁多医生墓志铭是:
“to cure sometimes;
to help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这里他用了三个时间频度副词,它们对应的百分比大致是:
sometimes------30%
Often------70-%
Always------100%
关于特鲁多医生
年轻的美国医师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 1837年罹患结核病,只身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死亡。

远离城市喧嚣的他沉醉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间或上山走走,打打猎,过着悠闲的日子。

渐渐地,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体力在恢复,不久居然顺利地完成了未竟的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于是,特鲁多继续回到城市里行医。

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上一段时间,结核病就会复发,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地区,又会恢复体力和激情。

1876年,特鲁多迁居到了荒野之地撒拉纳克湖畔。

1884年,特鲁多用朋友捐赠的400多美元,创建了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走在了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

特鲁多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

他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对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照料方法至今仍被沿用着。

1915年,特鲁多死于结核病——毫无疑问,他比当时人们预计的要活得长得多。

他被埋葬在撒拉纳克湖畔,墓碑上刻着的话,即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

这段铭言简单明了既神圣,又质朴。

穿越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它总括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它向医生昭示了医生的权力和责任以及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

所以我说,它是现代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每一个人都有掌握自己身体与生命的主宰权,我们给予医师特殊的身份与极大的权威,在他们的弹药库里有最强的药剂与疗方,并且面对的患者是在最虚弱、最无助的时刻。

我们将生命与信任全部托付给医生,他们有责任将自己私人的利益放在一边,为患者提供服务、悉心照顾。

没有责任的权力或没有人性的权力要遭谴责。

“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

医学既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

给病人以“帮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要大大超过“治愈”。

而“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过去,医学所要救助的目标一直是生病的个体,而非人类这个物种。

医学似乎只能救助人的自然生命。

而人的生命有两重性,包含了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

谁来救助人的文化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