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50 分)
2023 年4 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2 题。
2.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 默写(13 分)
1. 儿童相见不相识, 。
(《回乡偶书》)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3.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所欲也》)
4.小慧和家人去旅游,山峦重叠间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村,此情此景让她不禁吟起了《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二)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 题(22 分)
[甲]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 鼓琴足以自娱: 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
[注释]①愀,表情变化的样子。
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
审,明察。
5.[甲] 诗的作者是(朝代) 的:[乙] 文的作者是宋代的(人名)。
(2 分)
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
(1) 任.尔东西南北风
(2) 行.修于内者
7.下列对[丙] 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
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
8.对[丙] 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B.有高雅的兴趣要好。
C.可以向更多人学习。
D.能坚守自己的志趣。
9.[甲]诗中竹生长于破岩中,经历千磨万击,铸就的品质。
诗中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的气节。
[乙]文中莲生活在淤泥之中,却能“”作者借此表达
了对
君子的品格的赞颂。
[丙]文中颜回虽“口口口口”,却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具有的品质。
(10 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 题(15 分)
彰显青年一代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①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 岁,中国天眼FAST 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 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36 岁,......这是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公布的一组数据。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身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②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稳稳接住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炬,并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书写着不一般的青春故事。
③新时代青年有闯劲,敢于在危难之中显精神。
在振奋民族志气的重大事件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突发公共危急时刻之际,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线。
在这次抗疫中.新时代青年挺身而出、一往无前,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诗篇。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言:“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
④,。
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享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他们不仅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而且善于学习,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
青年强,则国家强。
同样,青年有锐气,则国家能进取。
新时代青年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关键时刻能见真章,尽情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争当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⑤,。
新时代的青年踏实奋斗,勇于磨砺自己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书写非凡奋斗故事、诠释奋斗精神。
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在城市的大街少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风里来而里去,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正是这样的担当出彩所汇聚成的伟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
⑥“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首唱响全国的歌,唱出了很多青年的心声。
固然,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这也意味着,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尽最大努力谋划人生、实现使命、创造历史。
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正因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而展现出更多的变化和可能性,让我们拭目以待!
(《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 日,有删改)
10.第①段引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的内容,其作用不恰当的是( )(3 分)
A.具体的数据增加了可信度,增强了说服为。
B.引出本文的议论话题“新时代中国青年”。
C.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有闯劲、锐气和担当”的有力论据。
D.用三个数字的比较,强调了青年一代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11. 请在第④段和第⑤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4 分)
12.对第⑥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引用唱响全国的经典歌曲,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告诉了我们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C.希望青年通过努力,为社会、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D.在总结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作者的期许。
13,下列文字应放入哪一段中? 请简要阐述理由。
(5 分)
2020 年,为了捍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守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戍边战士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与数倍于自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得以让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
在激烈的交战中,团长身负重伤,营长和其余三位年轻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践行了“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的成边誓言。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 题(20 分)
①美国爱德华州8 岁男孩迪伦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
他整天画啊、写啊。
在一幅画着城堡的画下面,他写着“我被绿房子吃了”;在一幅画着花园的画下面,他写着“豆角的角,蹦到了我的眼睛里”,都是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画和话。
②当我向朋友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所有人的反应都是,哪个孩子没有梦想? 哪个孩子心里没有一个童话世界?说完,一个朋友,领着他的孩子去上钢琴课了,他的孩子即将参加钢琴十级考试;另一个朋友,陪他的孩子去上奥数兴趣班了,他的孩子能将π背诵到小数点后第100 位。
为了孩子,他们都忙得很。
他们的孩子,也一个个厉害得很。
③没有人耐心地听完整个故事。
好吧,那我就跟空气讲,我的身边总是围满了空气,空气不会走开,空气有足够的耐心。
④在画了81 幅画和写了81句话后,这个8 岁的小男孩忽发奇悲,能不能将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结集出版呢? 说干就干。
他找出电话薄,给出版商们打电话。
一个出版商拒绝了,又一个出版商拒绝了,所有的出版商都委婉或断然地拒绝了。
⑤没人愿意帮他出版,迪伦想,那我就自己将它变成一本书。
怎么变呢?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将它们装订在一起。
当然,即使只有8 岁,他也知道,仅仅装订在一起,还不是一本书,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书,是它必须出现在它本该出现的地方一一书店,或者图书馆。
⑥迪伦家的附近,就有一家图书馆。
他带着自己装订好的“书”,来到了这家图书馆。
他在图书馆逡巡一圈,来到一排书架前,踮着脚,将书架上的书扒开,留出一个空隙,然后将自己的那本“书”悄悄地塞了进去。
他仰头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他又朝四周看了看正在埋头看书的人们,并没有人注意他。
⑦迪伦回到了家。
晚上,父母下班回来了,他不无得意地向父母宣布,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出版了,它们成了一本真正的书啦!年轻的父母惊喜、疑惑,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儿子的涂鸦就出版成书了?见父母不信,迪伦说,不信,你们自己去图书馆看嘛,我的书就摆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妈妈说,好呀,那我们明天就去图书馆看看。
⑧我身边的空气,一阵骚动。
一粒空气生气地说,这个妈妈是不是疯了? 她怎么能相信一个孩子的话? 另一粒空气说,她也许只是像小明的妈妈一样,随口一说,从不当真的。
她要当真了,岂不是像她8 岁的儿子一样傻?
⑨第二天早上,迪伦的妈妈还真请了假,与迪伦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他的书。
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迪伦领着妈妈来到了那排书架前。
一本本,全翻遍了,并没有找到他塞进去的那本“书”。
迪伦一脸失望,一脸尴尬,迪伦妈妈摸摸迪伦的头,别急,儿子,让我们问问管理员。
⑩这个年轻女人,竟然真的领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图书管理员的办公室,询问她,有没有看到书架上的那本“书”。
图书管理员惊诧地看着8 岁的迪伦,你就是那本“书”的作者吗?哎呀,我们正试图寻找你呢。
⑾我听到身边的空气议论纷纷,不用说,接下来将是一场雷霆般的谴责,这是公共图书馆,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涂鸦塞进去呢? 再说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⑿不料,图书管理员不按套路
..出牌。
她从办公室的案头,拿出一本戴剪、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书,对迪伦说,我们昨天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你的书真是太有趣了、太动人了。
于是我们连夜重新为它装订,给它做了一个硬壳封面,并且,为它取了一个书名《我被绿房子吃了》,这个书名你喜欢吗?
⒀迪伦妈妈接过那本书,它看起来,就像一本真正的书。
她摩挲着,一脸欣慰。
图书管理员继续说,不过,你这本书放在那排书架上不太合适,我们打算将它摆放在儿童读物的书架上。
孩子,走,我们现在就一起去将你的书上架。
说完,图书管理员领着迪伦母子,走向儿童书架。
他们一起,郑重地将那本《我被绿房子吃了》,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⒁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风,我身边的空气啊,一阵乱颤。
等风平静下来,我讲了这个故事的结尾: 在那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镇图书馆,8 岁男孩迪伦的书《我被绿房子吃了》已经被借阅了100 多次,至今还在小镇孩子中传阅。
(《解放日报》2022 年12 月29 日,有删改)
14.第(⑿段中“套路”指的是。
(2分)
15.结合加点词语,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4 分)
这个年轻女人,竟然真
...的领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图书管理员的办公室,询问她,有没有看到书架上的那本“书”。
16.阅读第①-⑦段,概括迪伦制作“一本真正的书”的过程。
(6 分)
迪伦梦想成为一个作家→(1) →他想集结出版,被出版商拒绝
→(2) →(3) →他告诉父母,书出版了
17.下列对文中多次出现“空气”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虚构的倾听者,暗示了作者的无奈。
B.无处不在的空气,象征了社会中大多数人。
C.空气态度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空气这个形象,反衬了迪伦坚持梦想的可贵。
18.有人建议将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最后一段,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我的故事讲完了。
我听到我身边的一粒空气动容地说,它想成为一滴水,去滋润一棵小苗。
我听到了浙浙沥沥的雨声,滋润着大地,以及大地之上的每一粒种子。
三、综合运用(20 分)
鑫园学校举行“读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请你围绕以下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9.活动一:在“读书与成长”演讲活动中,某班级同学写了一篇演讲稿,其中有这样段:
同学们,成长意味着什么?在《朝花夕拾》的记叙中,少年(1) 离开家乡,去往南京,东渡日本,成长对于他,意味着追求理想: 在《(2) 》中,延安的红小鬼们,在抗战的年代,做勤务兵,司号员,甚至参加战斗,成长对于他们,意味着坚持信仰:(3)
请你完成(1)(2)处的填空,并结合所读名著,将(3) 补充完整。
(6 分)
20.活动二:在“名著故事我来讲”讲故事比赛活动中,老师请九(1) 班同学设计了评价表。
下面是这份评价表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修改这份评价表。
“名著故事我来讲”讲故事比赛评价表
(1)评价表中有一处归类不当,请指出并正确归类。
(3分)
(2) 请结合你的经验,在“情节结构”处增加一条要求。
(3分)
21.活动三:在“名著我来读”通读活动中,需要按主题进行分组诵读,请你从“勇气”“理想”“温情”中任选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选择一部名著中的一个片段来通读。
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8 分)
我选择的主题是_。
我读《》中。
(片段名,如“父亲翻过铁道买橘子”。
)选择的具体理由是:(60 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2.请以“校园拾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字数600 字左右。
(2)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笑问客从何处来(3 分)
2.皆若空游无所依(3 分)
3.所欲有甚于生者(3 分)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 分)
5.清(1分) 周敦颐(1分)
6.任凭,听凭(2 分)品行(2 分)
7.C(3分)
8.C(3分)
9.坚韧(坚贞) (2 分)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2 分)
出淤泥而不染(1 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 分)安贫乐道(2 分)
家贫居卑(1 分)
10. D(3 分)
11.新时代青年有锐气,善于在关键时刻见真章。
(2 分)新时代青年有担当,勇于在平凡岗位出光彩。
(2 分)
12.A (3 分)
13,应放入第③段(1 分)。
这段文字列举了新时代成边青年捍卫领土完整而热血酒边疆的事例(2 分),与第③段所列举的“当代青年在抗疫中挺身而出的事例”一起呼应了“在振奋民族志气的重大事件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突发公共危急时刻之际,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线”。
(1分) 有力地证明了第③段“新时代青年有闯劲,敢于在危难之中显精神”这一分论点(1分)。
14.对孩子、对家长的雷霆般的谴责2 分)
15.“竟然真的”强调了出乎意料之外。
强调了迪伦妈妈领着儿子询问管理员的行为的不可思议。
与下文空气的质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教子之道。
(4 分,每点各1分)
16.(1) 他整天画画和写话。
(或: 画了81 幅画和写了81 句话后)(2 分)
(2) 他把画和话装订在一起。
(2 分)
(3) 他把“书”塞进了家附近图书馆的书架上。
(2 分)
17.D (3 分)
18.(评分标准: 同意得5 分; 不同意得3 分)
同意。
这段文字写了我故事讲完后,空气成为水滋润小苗,与上文空气的反对、质疑的态度形成反差,表现了迪伦坚守梦想、迪伦父母和管理员呵护孩子梦想的可贵“空气”这个形象具有社会普遍性,深化了主题。
自然收束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
(5 分,概括2 分其余任意三点,每点各1分)
不同意。
原文结尾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迪伦的书被传阅,他完成了自已的梦想(1 分).表现了迪伦坚守梦想、迪伦父母和管理员呵护孩子梦想的可贵(1 分)。
这段文字删除后,情节仍是完整的。
(1 分)
19.(1) 鲁迅(1 分)
(2)《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1 分)
(3) (4 分,其中内容3 分,形式1分)示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有病痛的折磨,都没有倒下,成长对于他,意味着勇敢不屈。
(4 分)
20.(1) 归类不当之处:“仪表得体,情绪饱满”不是“口头语言”:(1分)正确归类:应该将
其放在“肢体语言”一栏中。
(2 分)
(2) 添加“情节结构”的要求; 如“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想听下去”。
(3 分)
21.(8 分,名著名与片段名2 分,内容4分,语言2分)
示例1:我选“勇气”。
我读《海底两万里》中“勇救采珠人”片段。
采珠人遭遇大鲨鱼进攻,艇长舍身相救,与巨鲨殊死搏斗,正当艇长危在旦夕时,尼·兰德刺中鲨鱼,艇长救下采珠人。
在危难中,就需要他们这样的勇气。
示例2:我选“理想”。
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公幕”片段。
当时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想到同志们为理想而献身,他愿将一切献给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事业。
正是这一理想使他成为钢铁战士。
示例3: 我选“温情”。
我读鲁迅《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百草园中生活的片段。
鲁迅对童年百草园的描写仿佛让读者也能置身其中,看那肥胖的黄蜂,听那鸣蝉的长吟,抚摸那光滑的石井栏,品尝那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满满的回忆充满温情。
22.参考2022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