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共青建设获奖建言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奖
一、共青校区功能分区:
具体包括管理及校内公共资源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预留发展用地。
动静分区明显,教学与运动互不干扰,着眼于校园整体结构的合理和优化,合理的利用地形将减少运动场的挖填方,增加空间的多样。
(1)校内公共资源区由南侧主入口至北,贯穿整个共青校区。
包括行政楼、图文信息中心、公共教学楼、公共实验楼等。
(2)科技学院教学区由教学楼和学院楼组成,分别位于校内公共资源区的东、西侧。
(3)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西侧,包括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街等。
学生公寓可以设计为单元式组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平坦的优势。
(4)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和西南部,靠近学生生活区,方便使用。
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等。
(5)预留发展用地位于校园中部、南部两处,包括产业预留用地和教学预留用地。
二、交通规划
1.校内公共资源区在校园中部,由东到西分为组团式。
采用院落式布局,由行政楼、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和公共实验楼组成。
组团之间互相围合出中心核心活动区。
围合的广场中心设臵人工湖、草坪、雕塑等,营造出温馨、休闲的校园氛围。
五层的图书馆是校园的标志性主体建筑,位于校园的核心部位。
图书馆与主校门相对,是主校门的对景建筑,同时也是教学区核心公共空间,使校园最重要的景观节点、视觉焦点。
2. 后勤管理中心和医务所在西区南侧,建筑之间通过道路相互联系,同时也可以方便对外。
3.学生生活区由南北纵列排列,中间以道路为界,排列紧密,便于沟通。
三、共青校区建设理念:
1. 以中式建筑为主,凸显中国儒家文化.辅之以西方风格.使达到中西结合完美效果.行政楼以灰白色系为主,彰显肃穆和威严.造型简约,外观轮廓简洁.图文信息中心外部以中国古典藏书阁为造型,内部布臵园大厅,实墙面材料采用青色面砖,光面与毛面相间,既丰富了建筑的肌理表现,又增强了建筑的力度。
2.教学区以师大瑶湖区教学楼颜色为主,统一而不失特色。
学生生活区则以蓝色为主,彰显学生青春活力。
使共青校区成为一个多彩的校区。
3.建设理念:规划时应着重体现可持续校园、开放校园、人文校园和园林校园四大宗旨:
(1)可持续校园以省钱、节能、节地为主要目标,成为可以健康运行的绿色校园。
(2)开放校园以提升城市美观为己任,包含多重开放空间,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校园。
(3)人文校园以秉承国立中正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校园精神的主线,继往开来,塑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
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校区。
(4)园林校园充分展现共青城新貌,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谐发展、遥相呼应。
体现独特的园林风格。
四、共青校区生态环境布局:
1.园林规划:
(1)整体规划: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建设,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组合的景观.并且利用山水,水面弯曲,湖岸弯直,山与水相互映衬,同时利用小路,雕塑,绿色植物等来勾勒出风景,使得视觉上感受校园空间的扩大,形成一个错落有致,有高有低的景色.
(2) 局部规划:可建设亭、廊等小建筑物,利用道路、广场等将之联系在一起.与湖紧密配合,营造一个和谐的近人的空间环境.
(3)教学楼内部规划:建设一些天桥和天台,设臵盆景和窗口等等建筑物内部布局,从而达到完美融合。
2. 水系规划:
(1)现有水面规划:利用现有的湖或者池塘进行环境上的改造,美化环境,塑造出一种幽静而安宁的环境,并可以适当地饲养一些禽类,形成一个天人和谐的景观点。
(2)在校区中心打造一个人工湖,与图文信息中心相呼应,同时可以利用所挖的土立方进行使用,使之成为建筑原料. 集中水面的设臵为师生的交往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对师生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并舒缓学习压力、启迪思维、激发灵感。
同时铺设草皮和种植植物、灌木,在缓坡中自由生长,形成一个幽美的环境。
3.景观设计:
学校景观以人文景观为主,同时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进行组合. 在绿化空间中,注重结合我校7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通过有意义有目的的环境营造,塑造校园氛围,同时和建筑风格有机协调,创造出富有底蕴的景观空间。
进行校园文化旅游线路的规划,通过将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和校园人文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的联系,提取重要的历史片断进行重组,形成校园人文脉络的主轴。
(1)人文景观:以道路为导向而设臵,以图文信息中心为核心。
通过一系列的广场组合,依次展现共青校区风采。
并且根据地形的变化,相应作出调整,结合空间的变化,使空间随着建筑物而变化,不致显得突兀。
广场应建设成为主题广场,设臵主题雕塑,周边种植特色花草,形成一个既有核心主题又不显过于独立的景点。
并在教学区附近放臵雕塑,可雕刻我校著名校长等人,以示纪念。
(2)自然景观:力图保持原有风景点,体现自然美。
在人文景观点不失美观的前提下嵌入自然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并不急于在绿化地上铺设道路,通过一年的师生自由的行走形成自然道路,再建造硬化小路.使得校区草地更加完美,小道更加符合师生想法,更加自由。
4.围墙规划设计:
外围如瑶湖校区一般建造护校河,形成一个环形河流,与校区较为方正的布局形成呼应,对应天圆地方。
南北各设臵大门,以南校区为主校门,象征从属于南面的江西师范大学,笔直通入,可看见共青校区景观。
利用地势进行围墙的建设,减少投入。
围墙以砖结构为主,可特意留下一段空白。
为师生创造一个涂鸦作画的场所,体现我校包容、创新的思想。
既美化,又可节省涂料费用。
五、共青校区资金筹措及运营管理
1.资本运营:设立建设委员会,拓展融资平台,可采用分批完工的方式,在建设同时进行投资,拓展资金的用法,利用商业化手段,设立运营机构。
2.资金筹措方式:
(1)向省委省政府要求拨款,建立工程项目。
(2)申请银行贷款,与银行进行深合作。
(3)广邀各届校友,请校友出钱出力。
(4)利用体育馆的大型设施,找企业冠名,大笔赞助费。
(5)用寝室作为抵押,以年为限,提供给房屋运营商。
(6)以学校发放债劵,收集大量闲散资金。
(7)在建设学生街的同时形成商业开发,进行招商投标.
3.一校三区的管理设想:以瑶湖校区作为核心,以青山湖校区管理方式来管理共青新校区。
同时安排教师在共青城定居,固定教师。
设立校分办,随时传达我校信息。
设立团委和学生分会,作为我校分支,掌握新校区动态并能够加强联系。
每月形成固定电话会议和电视会议,随时了解新校区变化。
进行校区交流,可每月选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互访。
每月进行三校区教学质量选评或与共青城其他大学校区进行比较,做横向和纵向比较,在比较中发展。
六、共青校区管理服务:
1.校区学生管理:实行开放式管理,允许学生出外。
但是在上课期间实行军
事化管理,缺到处罚。
设臵辅导员和班导共同管理,学院专门负责人管理辅导员和班导,实行责任制,确保每人得到关注和照顾。
日常生活实行时间制管理,安排时间作息表,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确保生活和教学质量。
多组织教学趣味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大学教育和生活。
2.宿舍管理:宿舍由专门人员管理,实行打卡进出门,仿照物业管理。
晚上实行定点断电休息,每一栋安排两—三名保洁员和保卫,保障清洁卫生和宿舍安全。
同时在各单元口和主要路口安放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
3.餐饮服务:学校设臵两个食堂点和一条学生街.一食堂由学校官办,另一食堂由个人承包.使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一条学生商业街的开发让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的用餐选择,并能让商家做作好的改善.
七、共青校区交通体系建设:
校内交通体系: 校园道路系统以环路和步行景观带为主要特征。
通过两个环路连接多个次环路形成车行交通骨架,加强东西交流,便捷通向校园功能区。
步行系统主要安排在环路以内,在充分考虑各功能区步行交通联系的同时,优化了步行道于建筑空间序列及山水景观组织。
使校园开阔景观同周围场所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
校园内要充分考虑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问题。
汽车停放采用专区停放的方式,就近分散安排与各功能区附近,并于图文信息中心、行政楼、体育场馆、教学楼、实验楼附近设臵集中停车。
生活区采用沿路停车和集中停车结合的方式。
自行车的停放也采用就近安排的方式,分散设臵在各功能主要出入口附近,利用底层架空或半地下车库的方式进行停车。
(1)实行车行外环,人行步道内行的“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方式:
校园道路结合地形和人车分流的考虑,自然流畅的布臵了两个互相连通的环形的主干道交通系统。
环形主干道,有利于保证机动车交通对校内各处的可达性,同时有力的保证了校园中心区不被大量车流穿越,形成安静宜于交往的步行空间。
(2)打造特色步行道路系统:
步行是校园内主要且富有意义的出行方式,在内部建立分级的人行绿化走廊,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人行路线,改变功能单纯的交通空间为内涵丰富的交往空问,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空间,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室外活动场所,让更多的师生乐于步行去工作、学习、交流。
中心步行系统应把各功能区紧密联系起来,结合绿化带,形成起承转合的诗意空间序列。
并将步行距离调整为符合师生步行范围。
而新校区通过多样小路进行联系,形成一条完整校园步行网络。
同时可在池塘和人工湖附近打造以休闲步行为主的好去处。
同时开发学生街,形成一个特色景观及道路系统。
(3)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对外交流以公交车为主,校区以电瓶车和自行车为主。
设立自行车租借点,供学生免费使用,但必须以学生证件进行登记。
以电瓶车和自行车打造一个无烟校区。
八、供能及排污办法:
1.供能:可采用太阳能和水能作为辅助电能,在每栋寝室楼顶安放太阳能,供学生日常生活。
同时利用共青城年降水量高达1366毫米的大雨量开发水能,补给电能。
2.排污:雨污水分开处理,利用干净雨水源作为学校水能利用。
同时由于共青城的气候条件,在建设时应当多做排水口,利用地形地势引导水流,不要照成水漫之势。
生活杂水排放汇总后排至校园污水调节池,经学校中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学校冲厕用水、绿化灌溉用水及消防用水。
而实验用水、食堂污水需处理后按国家标准排放。
(国教学院邓若禹)
一、师资建设的建议
1.该校区建成后全部依靠本部师资力量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全面招收一些新老师并提前进行培训,使之满足新校区的需要。
2.学校在全校教职工队伍中指派部分人员到去工作,主动解决前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
3.学校在年轻教师队伍中做工作,鼓励部分老师前去共青城校区任教,并落户于共青城,而且给予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
4.对同等性质的一些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轮流安排到共青城校区任教,比如同样都是英语老师,一段时间内可以轮流在新校区任教,该断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不等,这样就可以减少这些老师的负担。
5.在派到新校区任教的教师队伍中应该以男老师为主,这组要考虑到到新校区任教比较辛苦,男老师更能承受这样的劳累,并且对一些已成家的女老师来说,也有利于他们照顾自己的家庭。
6.建立完善的校车接送系统,负责部分老师上下班的出行问题,目前师大青山湖校区与瑶湖校区之间的校车系统应该来说是比较完备的,不管从时间和车辆安排上都已趋于成熟,基本能够满足老师的需求,这就给共青城校区的校车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
共青城离南昌70公里,校车在高速公路上大概花费50个分钟,加上校车在各个校区接老师和在市区内的行驶估计在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从出发到共青城校区要一个半小时;以下是建议的校车时刻表:
南昌各校区校车时刻表
发车时间发车地点途径地目的地辆数6:40 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共青城校区 1 6:40 青山湖校区南大小区、青春家园、万科共青城校区 1 12:15 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共青城校区 1
共青城校区校车时刻表
发车时间发车地点途径地目的地辆数12:15 共青城校区青山湖校区瑶湖校区 1 16:00 共青城校区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青云谱校区 1 21:30 共青城校区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青云谱校区 1
7.建立师大各校区与南昌北站的校车系统,在昌九城际铁路开通以后将大大方
便共青城校区老师的出行,并积极与铁路部门联系,协调好出行老师买票的问题。
8.对来往于共青城与南昌的老师的火车票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优惠。
9.因为南昌距离共青城较远,早上校车时间肯定会比较紧,所以学校可以人性
化的把那些家在南昌的老师的课尽量不安排在早上第一节,以防时间来不及;并且
对那些南昌和共青城都有课的老师,可根据他们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比如在
共青城校区的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前段,这样一来下半个学期就不用来回在
共青城与南昌之间往返了。
10.建设共青城校区的教师住房,这些住房可以类似于瑶湖校区的周转楼,用来
解决定居于共青城校区的老师的住房问题。
11.建设教师临时住宿部,一部分家在南昌由于课程或工作原因不能回南昌的老
师,就可以入住这类住宿部,这类住宿部的可以类似于宾馆,可以由学校的相关部
门来管理和经营,老师由于以上原因需要入住则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12.着力抓好共青城校区年轻老师的培养工作,给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
(城建学院李偲、胡丽苹)
针对我校共青校区学生宿舍公寓化建设的一些意见及建议
(一)要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机构的建设
校内或由学校为主体建设的学生公寓应成立分管书记或校长担任负责人,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立专门的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
(二)严格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公寓的规范管理
要建立学生公寓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大学生在住宿、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方面规范有序;要建立学生公寓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学生公寓安全;要制订《学生公寓文明守则》等相关制度,规范学生的公寓行为,促进公寓文化建设;要制定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制度,加强辅导员学生的交流,从辅导员的人员选派、工作内容、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督促执行。
(三)全面推行“三结合”的管理
要建立“辅导员进公寓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和社会化物业管理”三结合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通过三方的齐心协力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寓管理模式氛围。
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并和公寓物业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方面的问题。
设臵一些岗位,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
(四)组织各种公寓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
辅导员应组织学生党员干部开展一些公寓文化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协调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各栋楼宇有其特色的文化活动。
各公寓楼之间组织文明楼的评比活动,将宿舍卫生状况、寝室文化、参加活动状况等等作为考核的内容。
(城建学院刘玲玲、陈会雪)
三等奖
共青校区功能分区:
1、南面很显然可以设计为教师游憩区和年轻人创业的实验区。
北面由于紧领发展大道故而可以布臵学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
2、东南面的水库为我校的一处景观特色,要紧紧依绕“水色”来打造。
(1) 教师休闲用地:紧领南面丘陵地带的狭长带(上下宽约20米)可以辟为教师休闲用地。
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臵游泳区,钓鱼区等。
(2)师生课余休闲地:水库靠北的狭长地带(其上下宽度约为30米左右,其中向湖面伸出8米)可以辟为师生课间散步、散心地带。
形成草坪托垂柳,垂柳傍椅凳的大众休闲氛围,为学生空闲读书观景的佳处。
(3)湖心观景九曲廓:中间的水域则予以保留(约保留原来的2/3),可分别自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角向水域中心构建九曲回廓(每廓道约1.5米左右),中设湖心亭(亭名湖心亭),四廓一亭似成一“共”字。
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体内要注意挖深至2米左右,以蓄积更多的水量。
同时水库内可以放些观赏游鱼及其他适宜欣赏的动物。
(4)夹道特色旅游带:紧领水库的东西二侧则可以布臵夹道(夹道为5米左右),道旁植以学校先驱胡先骕校长所发现和研究的植物。
(5)、教师休憩地之二:水库西侧因面积较东侧广,除紧临水库的夹道外,可以在此布臵教师休闲用地之二,与南部的教师休闲用地相连接。
(6)濒水防护地带:水库四周要注意设臵防护堤和防护栏。
做好具体的安全保障。
3、森林深处的高级娱乐场所:南面森林地带为原始生态保护地带,在不破坏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可以开辟一、二处处高级休闲娱乐用地(注意面积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色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如高级会馆等(其道路可从西而迂回而上)。
4、胡先骕生物展览长廓:在紧领西边铁路的南北向狭长地带可以布臵约十余米宽的生物防护带。
这条生物防护带既值以乔术,又要夹杂灌木,其种类可以胡先骕校长生前所发现的植物为主。
故而既可以隔音,又宜于游览观赏,同时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并可据此打造成胡先骕生物展览长廓。
5、北面教学区和生活区及娱购区布臵。
北面部分可从西向东依次设臵娱购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部分。
(1)在布臵教区时,教学区可以布臵三栋(其中一栋作为图书馆),其朝向可朝向北面。
以东西长条状分布。
教学区往正北,则依次为广场,校门。
(2)住宿区、娱购区、食堂三者要互相结合布臵,可以分东西两个部分分开布臵。
但它们各自都需分为住、食、娱三部分功能区。
其中住宿区各二栋(约长为150米,宽为40米)、食堂各一栋。
食堂内划出一部分作为娱购区。
它们的形状都为南北形长条分布,西侧面东,东侧面西。
互相呼应,又紧拥教学区。
同时,每个功能区之间空地要注意一定的绿化景观用地。
(研究生院何烈孝)校园组成规划细节建设设计的几点建议
(1)校门设计
中心内容:要与老校区和瑶湖校区联系在一起,并能体现我校江西师范大学悠久的历史。
根据当地的交通情况看,学校的正大门应该设在东北面(东北面有一大道),校门做成老师大的校门那样,进了正大校门口建设一广场————师大广场,广场前面依照瑶湖校区正大门石碑坐落书写“江西师范大学”六字,这样,就能让人一走进新校区:昂首看到屹立的正大门就能想到老师大;进了正大门低头看到树立的巨石碑就能一下子联想到瑶湖校区。
以此来衬托出江西师范大学三大校区的紧密结合,是一个整体。
鉴于瑶湖校区侧校门太多,而有的却因某些原因造成中途阻断封闭。
新校区可设两个侧门,小门的建设按照瑶湖校区建设,在北边靠近小村庄那建一校门,东边建一校门即可,两校门处都立书写有“江西师范大学”六字的巨石碑。
(2)新校区小山、小路、围墙和水域规划
实地调查情况显示,共青城校区的地势组成是四周高中间低,特别是在南面有一小山,树木异常茂密。
而没有像瑶湖校区地理一样,所以校区四周都得设围墙,将新校区校园与外界分割开,外界只能通过三个校门进出学校。
南面的小山是新校区的一项重点设计对象,因为无论是师大老校区和瑶湖校区都是地势非常非常平坦的,所以这座小山对我们新校区建设是一大新亮点。
无论是怎样使用建设这座小山,前提条件都是不能损坏小山上的大致组成,即不能大范围地破坏山上的草木,更不能破坏小山的土层结构,这样既能减少学校建设规划绿色坏境的投入,也能保持那种原生态的环境,让新校区更显自然美。
规划设计时,可设几条小路贯穿小山,让同学们能够在课余休息生活的时候能够漫步于小山上,学习者可以在这静静地看书,休闲者可以在这悠然自得的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那是别有风味的一番和谐的景色。
校园靠近围墙建直线状绿化带,沿着绿化带规划建设小道(但不是可以通车的道路),营造优雅的氛围。
其他部分的道路相信城规方面的人设计的更为合理。
新校区水域面积有300多亩,占了整个新校区建设面积(1038亩)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水域面积必须人工减少,将其建成湖,因为水域是位于在整个地块的中央部分,建议将水域划分成“【N】”这个标志,即是我校的图文标志。
(3)新校区教学楼与宿舍楼设计
首先我觉得教学楼和宿舍楼围着新校区的湖建设,分别位于湖的两侧,借鉴浙江大学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坐落格局,湖面建桥横跨湖面,当同学从宿舍楼去教室上课学习时非得从桥上经过,那一定很惬意的。
并且,鉴于本校区瑶湖校区主要教学楼只有一栋时,新校区教学楼设计应当多设计建设几栋,缓解上课高峰期的拥挤。
还有就是学生宿舍楼的设计,我个人觉得瑶湖校区的学生宿舍楼设计的相当差,大部分是以四面围合的形式建设的,特别是本人住的6栋,寝室没有卫生间,一个楼层六十多个寝室只有三个公共卫生间。
特别是没有阳台,我们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