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冀教版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https://img.taocdn.com/s3/m/5ff209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1.png)
冀教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桥梁远景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桥梁的发展历程。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桥梁事业的情怀。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桥梁远景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介桥梁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课文朗读与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解析与拓展(1)分析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桥梁远景图”的含义。
(2)介绍桥梁的分类、特点及作用。
(3)拓展延伸,介绍我国著名的桥梁。
5.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座桥梁,并介绍其特点、作用。
(2)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课堂小结(2)强调桥梁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搜集桥梁资料,了解我国桥梁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桥梁的发展历程,培养了学生对桥梁事业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辅导。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24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24](https://img.taocdn.com/s3/m/d2f1164389eb172dec63b765.png)
1.学生搜集四大古桥的资料,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一道长虹落江面,人来车往很方便。不怕风吹和雨打,交通运输做贡献。(课件出示谜语)
(二)有关桥的趣味题
利用希沃软件人机互动游戏——桥名趣味题
根据习俗命名——放生桥
根据所在地名命名——赵州桥
另外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桥梁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从古到今的桥梁,感悟前人的智慧。你心中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未来桥的蓝图,加以文字介绍。孩子们的想象是无限的,他们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桥梁远景图,课外拓展设计自己心中的桥梁蓝图,在后续活动中我会注意合理、科学的想象,体会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根据形状命名——钥匙桥
根据抒情方式命名——销魂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桥梁远景图》。
(一)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什么内容?
(二)抓住文章讲述的几部分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板书结构图】
基本构成基本类型未来桥梁远景图
1.课件出示一条板凳和桥梁图,请学生指出桥墩、基础和桥梁。
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策略,进行交流时,体会未来的桥的美妙神奇,感悟作者伟大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22远景桥梁图
桥的基本构成、基本类型、未来桥梁远景图
教学反思
《桥梁远景图》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象,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在体会未来桥梁怎样了不起环节,以研究小组开展学习,为了突破难点,将第四到第八自然段阅读后加上自己的认识围绕“将来的桥梁”这个话题进行交流,用图和文字的形式展示,这是我这节课设计的亮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22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22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3](https://img.taocdn.com/s3/m/d091a16de009581b6ad9eb5b.png)
五、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 从歌曲、图片出 (一)播放歌曲 《北京的桥》, 歌曲《北京的
入,激发兴 发,引发学生的 听后交流北京的桥有什么特 桥》( QQ 影
板凳图片 (幻 灯片)学生在 电 子白 板 上 绘画。
体会写作方法的好处。
2. 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
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
的,有如花枝一般; 它也不是
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
相间的。
3、如同带雨衣一样,走到河
边时,打打气就架起一座桥,
岂不是不用“望洋兴叹”了
吗?
4、在高速度时,车子就会稍
微离开地面,不靠地面支撑而
特色。
比喻、设问等修
辞手法在说明文
中的作用。初步
的分析和领略语
言特点,为下文
对文本的关键意
思的理解做好铺
垫。
通过画图的方式 展现学生的理解 情况,帮助他们 理解文本。
说明方法的 学习渗透于读文 中,做到自然而 流畅。
五、了解桥 梁的类型。
一篇科普散文,为什么我们读
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勾画 自读要求
相关的语句进行说明。 课件出 (幻灯片)
象的合理与大胆 5、 阅读第八自然段, 体会想
的结合。 学习中注意总结 收获,在总结学
象的大胆和合理, 引导学生对 想象的合理性加以把握。 学生 在电子白板上绘画。
学 生在 电 子 白板上绘画。
习所得的过程中 (三)总结阅读第四至第八自
可以让学生整体 然段的收获,可以从语言表
把握文本的语言 达、想象特色、 结构特点等方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材说明 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材说明 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b8ba0a866fb84ae45c8def.png)
《桥梁远景图》教材说明
《桥梁远景图》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撰写的科普散文。
《桥梁远景图》开篇先谈“什么是桥”。
作者以打比方的方式通俗介绍了桥的基本构成,使读者先对桥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今桥梁的基本类型。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承上”总结了今天桥梁的“五花八门”和“了不起”;“启下”说明后文将要介绍的是对未来桥梁的远景的幻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对将来的桥梁进行了预测。
第四自然段说的是将来的桥梁的建设会“又快又好”;第五自然段说的是将来的桥一定会“很美观”;第六自然段说的是将来的桥梁会建得很低,这样建桥的费用也会相应降低;第七自然段说的时候将来会有很“轻便”的桥梁;第八自然段讲的是将来会出现“无梁飞渡”。
这篇文章的结构总体上来说是“总分结构”,前三个自然段(尤其是第三个自然段)是“总”,后面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桥梁远景图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桥梁远景图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714e88a98271fe900ef959.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桥梁远景图冀教版教材剖析«桥梁远景图»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撰写的科普散文。
«桥梁远景图»开篇先谈〝什么是桥〞。
作者以打比如的方式深刻的引见了桥的基本构成,使读者先对桥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看法和了解。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长篇大论地引见了当今桥梁的基本类型。
课文的第三段是一个过渡段,〝承上〞总结了明天桥梁的〝五花八门〞和〝了不起〞;〝启下〞说明后文将要引见的是对未来桥梁的远景的梦想。
四、五、六、七、八段是作者对未来桥梁的预测。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1.学习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未来的桥梁开展趋向。
3.在阅读中培育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勾勒批注等自己读书的才干。
进程与方法:1.朗诵感知课文内容,经过小组协作学习,和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提高学习的才干。
2.结合对未来桥梁的想象停止小话题和小练笔的训练,培育先生关注迷信的兴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先生热爱迷信的肉体,要大胆的想象。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未来的桥梁开展趋向。
教学难点构成普遍而笼统的看法,停止合理、迷信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由歌曲«北京的桥»引入。
师:明天桥〝千姿百态〞那么未来的桥又会怎样呢?请同窗们翻开课本22课,明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桥梁远景图»。
请先生宣布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远景图〞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未来状况的合理想象。
〕二、引见作者由先生依据自己所搜集资料对作者停止引见。
教员可以让先生展现自己搜集的茅以升造的桥梁的图片。
如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相关资料: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迷信家,曾任中国迷信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迷信院院长、全国迷信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c23b51e518964bcf847c39.png)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分段讲解)教材分析《桥梁远景图》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撰写的科普散文。
《桥梁远景图》开篇先谈“什么是桥”。
作者以打比方的方式通俗的介绍了桥的基本构成,使读者先对桥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今桥梁的基本类型。
课文的第三段是一个过渡段,“承上”总结了今天桥梁的“五花八门”和“了不起”;“启下”说明后文将要介绍的是对未来桥梁的远景的幻想。
四、五、六、七、八段是作者对未来桥梁的预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3.在阅读中培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勾画批注等自己读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提高学习的能力。
2.结合对未来桥梁的想象进行小话题和小练笔的训练,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要大胆的想象。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远景图”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未来情况的合理设想。
)二、介绍作者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资料对作者进行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茅以升造的桥梁的图片。
如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相关资料: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就教学工作。
三十年代他设计并支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1989年因病去世。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3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3](https://img.taocdn.com/s3/m/59a4efedaf1ffc4fff47ac26.png)
冀教版第十二册《桥梁远景图》一、教学内容分析《桥梁远景图》是冀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它拉开了整个文化单元的序幕。
本文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桥梁专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充满想象,有着很强创造力的人。
本文就是他在对客观实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对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及方向做出大胆想象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首先说明桥梁的基本结构,然后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对象分析作为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都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尤其对多媒体设备更是兴趣浓厚。
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但语言表达得还不够准确。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会书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了解桥梁相关知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领悟作者科学而大胆的想象。
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内容,感受本文既准确又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勇于探究,主动积极。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大胆想象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感受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感受作者以科学为前提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在阅读基础上对桥梁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
解决办法:通过分析文中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与生动;教学时,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式理解文章,并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五、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六、教学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19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19](https://img.taocdn.com/s3/m/491a89a6aaea998fcd220e4f.png)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层出不穷、望洋兴叹、譬如”以及桥梁组成中“构件、正桥、引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打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合理、科学的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知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2.结合搜集的资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透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桥梁的组成,并因此受到科学启蒙,同时爱上科学,进而产生探究科学发展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掌握两种说明方法:打比方、比较。
三、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科学、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合理,科学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课前准备预习作业:(1)查找关于桥梁的资料。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把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通过工具书查出意思。
(3)思考: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写了有关桥梁的内容?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师:你们熟悉桥吗?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桥呢?知道有关桥的哪些知识?(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方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桥说一说,结合学生的发言,可适当追问,你知道这架桥属于那种类型的桥吗?)小结:关于桥梁,同学们了解得还不少。
今天我们就走进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3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桥梁远景图》,来了解更多的有关桥梁的知识。
(板书课题)师:“远景”你理解吗?学生发言。
(人们对某种事物未来情况的合理构想)师:那么在30年前茅以升对桥梁有哪些设想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二)整体感知,建构情感。
同学们,我们一起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茅以升对桥梁的远景设想。
咬文嚼字,深入研读。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a1f1e584254b35eefd34e6.png)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分段讲解)教材分析《桥梁远景图》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撰写的科普散文。
《桥梁远景图》开篇先谈“什么是桥”。
作者以打比方的方式通俗的介绍了桥的基本构成,使读者先对桥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今桥梁的基本类型。
课文的第三段是一个过渡段,“承上”总结了今天桥梁的“五花八门”和“了不起”;“启下”说明后文将要介绍的是对未来桥梁的远景的幻想。
四、五、六、七、八段是作者对未来桥梁的预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3.在阅读中培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勾画批注等自己读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提高学习的能力。
2.结合对未来桥梁的想象进行小话题和小练笔的训练,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要大胆的想象。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八个生字,会认本课三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由歌曲《北京的桥》引入。
师:今天桥“千姿百态”那么将来的桥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桥梁远景图》。
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远景图”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未来情况的合理设想。
)二、介绍作者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资料对作者进行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茅以升造的桥梁的图片。
如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相关资料: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 冀教版(2021年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 冀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2cb3b6af1ffc4ffe47acf7.png)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一、充分预习,提前观察,并搜集相关资料,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导入本课学习。
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如下学习活动:1、预习课文。
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网络、课外书等了解和桥梁有关的文化信息。
3、留心观察周遍生活环境,看看我们身边的桥都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平时熟悉的桥梁还有那些?导入本课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比如从学生学过的课文《赵州桥》入手,可以让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桥的样子或是名称入手,可以从搜集到的关于桥梁的图片资料入手,可以由《北京的桥》等相关的歌曲等导入,还可以用猜以“桥”为谜底的谜语这样的游戏导入。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关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打比方”的写法,让学生借助“板凳"的形象来把握桥梁的基本构成。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简笔画,让学生在图上标注桥梁的各个部分以及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的概念,也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当今的桥梁层出不穷的类型。
课文部分要抓住这段话的中心句“桥梁、桥墩和基础这三部分的花样实在多”以及“层出不穷”、“新花样”等重点词语。
为了让学生对桥梁的丰富多姿有一个更为清楚的印象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来做:一是让学生进行填充式的联系,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各种桥梁的名称。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22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65c3e9ad3169a4517623a326.png)
22、桥梁远景图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三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譬如、轮廓、妨碍、层出不穷、望洋兴叹、闲庭信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桥梁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桥梁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桥梁大胆想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22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茅以升爷爷的桥梁远景图。
请看本课的自学指导。
二、先学后教一(深入研读课文探究想像)先学出示自学指导:1、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远景图?3、想象一下未来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桥?自读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作批注。
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后教师生共同交流,解决问题1、桥梁组成和样式。
(1)重点抓住“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和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深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
这两句话来深入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引导说出这样介绍的妙处在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语言生动起来,同时运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能让所有的人更清楚明了。
(2)结合学生发言,请学生观看桥梁图片,直观感受桥梁的样式。
通过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桥梁?过渡: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桥梁的知识,谁能说说今天的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样形容今天的桥的?2、认识过渡段3、未来桥梁的远景图(1)指名回答(2)介绍中心句先学后教二:(边读边想象未来的桥梁)先学:你对未来的桥哪一点感兴趣选择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品读,边读边画想象,一会讲给大家听。
后教:第四段:又快又好注重抓住“机器人操作”、“电脑控制”来体会作者合理想象科技在桥梁方面的重大应用。
以及“差不多”、“几乎……就”等词语来理解桥梁建成之神速。
第五段:很美1、学生介绍2、同学们,未来的桥美吗?你们走在这样的桥上会是怎样的感觉呢?作者有什么感受?3、指导朗读感受桥梁的美第六段:学生汇报(现在造桥的费用大,活动桥虽然低但是耽误时间,将来的桥比现在的桥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远景图》教学建议
一、充分预习,提前观察,并搜集相关资料,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导入本课学习。
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如下学习活动:
1、预习课文。
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网络、课外书等了解和桥梁有关的文化信息。
3、留心观察周遍生活环境,看看我们身边的桥都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平时熟悉的桥梁还有那些?
导入本课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比如从学生学过的课文《赵州桥》入手,可以让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桥的样子或是名称入手,可以从搜集到的关于桥梁的图片资料入手,可以由《北京的桥》等相关的歌曲等导入,还可以用猜以“桥”为谜底的谜语这样的游戏导入。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关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打比方”的写法,让学生借助“板凳”的形象来把握桥梁的基本构成。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简笔画,让学生在图上标注桥梁的各个部分以及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的概念,也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当今的桥梁层出不穷的类型。
课文部分要抓住这段话的中心句“桥梁、桥墩和基础这三部分的花样实在多”以及“层出不穷”、“新花样”等重点词语。
为了让学生对桥梁的丰富多姿有一个更为清楚的印象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来做:
一是让学生进行填充式的联系,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各种桥梁的名称。
具体的方式可以采取如下形式:
或是采取类似“中心开花”的形式,如图:
二是根据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在依据课文内容填充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扩展,填充课外了解的其他种类的桥梁,这样就可以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对课文的内容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3、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段话跟上下文的关系,了解过渡段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注意用“五花八门”、“了不起”“智慧无穷”等词语对前面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使学生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
当然,根据学生阅读的心理和阅读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了解过渡段的“承上启下”尤其是“启下”部分的作用,需要建立在学生充分了解后面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因此,对这段话的处理也就有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学生先留意过渡段的存在,然后了解后面的内容,返过来体会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就是采取“变序”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后面的内容,再提出关于“过渡段”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体会。
4、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抓住每段开始的中心句,了解每段话的内容,并体会“有理有据”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说未来的桥梁建造速度很快。
其原因在于标准化的建造材料和自动化的建造技术。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所谈未来桥梁之美,一是桥的轮廓的变化,二是桥的构件的变化,两者都会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是说未来的桥梁会建得很低。
先是对比着说了现在的桥梁建得高的缺陷在于费用高和工程量大,接着畅想了未来的桥梁会自动控制,水陆交通兼顾。
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大胆想象了未来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架建的桥梁。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作者的想象不同于前面的几个段落,它不仅仅是是对桥的大胆想象,使桥墩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相关的,也对车子进行了想象,长了“翅膀”的车子和有反击力的桥墩,共同打造了“无梁飞渡”的神奇。
在上述各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适当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
在进行交流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的能力,既要说出观点(未来的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又要引用课文中具体内容加以适当地介绍和说明。
三、依托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拓展性和综合性的学习。
1、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补充作者茅以升的个人资料和他的关于“桥”的科普读物的资料,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2、在阅读过程中,适当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想象未来的桥梁,想象作者多描绘的桥梁远景。
3、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未来的桥梁还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从桥梁的外观、建筑材料、建造方式、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进行畅想,丰富课文内容,也使“桥梁远景图”更加丰富。
一般来说,这项学习内容可以采取“先想后说再写”的流畅,将想象训练、口语交际练习和习作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4、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以图配文的形式描绘和介绍他们心中的桥梁远景图,并以汇集成册、开办专栏、办手抄报等形式,将阅读学习提升为综合文化活动。
四、留意课文中用到“引号”的语句,体会引号的作用。
课文中大量运用的引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意并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引号的这些用法有的是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有的则是以前遇到过的。
五、字词教学。
1、体会“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等词语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花样多”、“又快又好”等词语在段落中的作用;体会“一桥飞架”、“闲庭信步”、“望洋兴叹”等词语在具体表达上的作用。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写时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
按照这样的规律来写字,会提高识字效率,提高识字能力。
六、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