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黄山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生长素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质子泵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
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进行实验探究时,为减小误差、增加可信度,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酶和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酶促反应都需要ATP供能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D.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
4.某种动物种群的Nt与Nt+1/Nt的关系如图所示,Nt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数量.Nt+1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数量。
不考虑迁入与迁出。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当Nt为c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多
C.当Nt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当Nt为b时,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数量与第t代相同
5.经下列实验处理后,取样,用不同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正确的一组是()
组别参与反应的物质
反应条
件
检测实验现象
A 米汤2mL+唾液1.5mL
充分混
合反应
24h 碘液蓝色
B 牛奶2mL+唾液1.5mL 斐林试剂砖红色
C 牛奶2mL+肝脏研磨液1.5mL 碘液紫色
D 米汤2mL+汗液1.5mL 斐林试剂蓝色
A.A B.B C.C D.D
6.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生物膜系统就越复杂
B.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
C.某些动物细胞失去核糖体后,自我更新能力增强
D.将离体的叶绿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也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
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
科研人员发现可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
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EE Ee ee HH Hh hh
39 120 81 59 121 6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
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方法一、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
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8.(10分)柳树为常见的阳生植物,绿萝为常见的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一般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于绿萝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过程中,给柳树浇灌H21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
经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3)若将柳树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除第一阶段有少量ATP生成外,第二阶段并没有ATP生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图1为某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①〜⑧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__,①〜⑧中代表同一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__。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3)若将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将可能造成该地区__________减少,请预测图2坐标系中狼数量的变化曲线为_____ 型。
若要调查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4)狼被引入该生态系统后,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食物关系,则狼与野狗属于__________关系。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_________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0.(10分)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症状还伴随发烧、呕吐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温上升的过程中,位于__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其中,______________(填腺体)分泌活动增强属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轮状病毒入侵时,会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这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功能和
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
(3)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预防婴幼儿感染,其预防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果蝇的灰体和黑檀体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为一对相对性状,受
另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
现有灰体直刚毛雌果蝇与黑擅体焦刚毛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直刚毛;取F1某个体与某黑檀体焦刚毛个体杂交,F2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灰体直刚毛:灰体焦刚毛:黑檀体直刚毛:黑檀体焦刚毛=1: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题干中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如果基因M、m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题干中“F1某个体”与“某黑檀体焦刚毛个体”的性别应该分别是__________。
(2)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基因,N/n与M/m在遗传上遵循定律_______。
(3)现已知基因N、n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M、m位于X染色体上。
请你从F2中选取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验证该结论,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
(注: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Nn的果蝇在形成配子时,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出现基因组成为NN的细胞,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现下图所示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
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
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
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属于膜蛋白,其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协助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一,A错误;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本质为吲哚乙酸(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
误;
C、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其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需要内质网的加工,C正确;
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确定某表现型的基因型实验时,应进行多组杂交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调查某遗传病应选在家系进行,为避免误差,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便于分析;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详解】
A、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A正确;
B、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时,应与多匹白马(bb)杂交,尽可能地避免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理论上样本容量越大越接近真实值,B正确;
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C正确;
D、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应重复实验,而不是重复计数,D错误。
故选D。
3、D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有:(1)高效性:与无极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3)需要温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值。
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因变性而失活,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
【详解】
A、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有些酶促反应需要ATP供能,有些不需要,如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的水解反应,B错误;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C错误;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越快,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分析曲线图:N t+1与N t的比值>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N t+1与N t的比值=1说明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出生率等于死亡率;N t+1与N t的比值<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据此答题。
【详解】
A、当N t为a时,N t+1/N t小于1,后一年的种群数量少于前一年,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
B、由b~eN t+1/N t大于1,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当N t为e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多,B错误;
C、当N t为d时,N t+1/N t大于1,种群数量越来越多,推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
D、当N t为b时,N t+1/N t等于1,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数量与第t代相同,D正确。
故选B。
5、D
【解析】
淀粉遇碘液变蓝,斐林试剂在水域加热的条件下与还原性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出现紫色。
【详解】
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米汤中的淀粉分解,实验后碘液检测不变蓝,A错误;
B、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蛋白质,所以实验后加入斐林试剂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质,碘液是检测淀粉的,不能检测蛋白质,C错误;
D、汗液中不含分解米汤中淀粉的酶,所以实验后加入斐林试剂,溶液中显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了解细胞分化、生物膜系统、细胞呼吸的过程、核糖体的功能以及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相关知识,依据选项具体作答即可。
【详解】
A、动物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生物膜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成正相关,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
B、需氧型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B正确;
C、失去核糖体的细胞无法合成蛋白质,不能进行自我更新,C错误;
D、离体的叶绿体离开了细胞的环境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基因分离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F2中耐干旱植株比例为3/4)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F1种植下去,收集其花粉并用碘液染色,观察统计花粉的颜色、数量和比例花粉颜色有两种,棕色:蓝色为1:2 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进行杂交,统计F2的抗病情况和比
例F2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2 精细胞(花粉)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解析】
分析题中甲品种的细胞图可知,D、E连锁于3号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H基因位于5
号染色体上,与D、E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基因型为DDEEHH,乙品种的基因型为ddeehh,F1基因型为DdEeHh,F1自交,只考虑E、e一对基因,F1产生的雌配子为E(占1/2)、e(占1/2),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ee占2/6,可推算出e的雄配子占2/3,E的雄配子占1/3,故E的雄配子(花粉)的成活率为1/2。
【详解】
(1)据表可知,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因此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据图可知,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方法1:由题干可知E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可以通过D基因判断E基因是否存在,含D的花粉遇碘变棕色,再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可推知含有E的花粉死亡率为1/2,只考虑D、d和E、e两对基因,则F1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E(棕色):de(蓝色)=1:2。
方法2:如果只考虑E、e一对基因,让F1为父本,其基因型为Ee,产生的雄配子及数量比例为E:e=1:2,乙为母本,其基因型为ee,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抗病):ee(不抗病)=1:2。
(3)①据题干可知,F1为杂合子,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基因,另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P1、P2基因,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使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毒蛋白,而P2在部分精细胞(花粉)中表达,解除了精子的毒性,从而使含E的花粉成活率低。
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更多的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地稳定性。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情况的分析,解题关键是由F2的比例推出E精子的成活率。
8、类囊体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小于0 ATP的合成需要ADP、Pi、能量。
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可以合成少量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解析】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
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可来自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可用净光合作用来表示。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
【详解】
(1)叶绿素分布于真核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
(2)H21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由于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因此,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
(3)将柳树密闭在无O2、遮光的环境中培养,其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而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则可以合成少量ATP,但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
【点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常见的考点也是重难点,特别是对于净光合作用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和作答时,应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质变化。
9、生物群落②⑥⑦CO2生物多样性S型标志重捕法捕食、竞争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题图分析,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⑥⑦分别表示三类生物的呼吸作用,这里分解作用的本质是呼吸作用,③表示植物的残枝落叶流向分解者;④表示被捕食过程,⑤表示化石燃料燃烧,⑧表示消费者的粪便、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
【详解】
(1)图1为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①〜⑧中②⑥⑦代表同一生理过程即群落中三类功能生物的呼吸作用。
(2)碳以CO2的形式不断的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
(3)若将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物种狼引入该生态系统,将可能造成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狼引入的是一个空间、资源有限的环境,因此可推知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为S型。
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方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这里狼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要用该方法。
(4)图中狼以野狗为食,并且与野狗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则狼与野狗之间的关系为捕食、竞争。
(5)由分析可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的意义:一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点睛】
熟知碳循环的过程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以及变化规律也是本题的考查点,学会辨析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下丘脑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两激素顺序可变)肾上腺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作用时间短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一定流动性接种疫苗后,机体生成记忆细胞(和抗体)。
当再次接触到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以抵抗病毒。
【解析】
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温上升的过程: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
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3、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给T细胞,T细胞传递抗原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1)人感染病毒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随后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增加产热。
其中,肾上腺分泌活动增强属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作用时间短。
(2)轮状病毒入侵时,会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这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功能和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预防婴幼儿感染,其预防机理是接种疫苗后,机体生成记忆细胞(和抗体)。
当再次接触到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以抵抗病毒。
【点睛】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起作用。
11、灰体、直刚毛雌、雄基因的自由组合灰体直刚毛雄蝇×灰体直刚毛雌蝇子代雌雄果蝇均为灰体:
黑檀体=3:1;雌蝇全为直刚毛,雄蝇中直刚毛:焦刚毛=1:1 基因n所在的染色体整条缺失或基因n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N和n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
由“现有灰体直刚毛雌果蝇与黑擅体焦刚毛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直刚毛”可知: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
由“F1某个体与某黑檀体焦刚毛个体杂交,F2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灰体直刚毛:灰体焦刚毛:黑檀体直刚毛:黑檀体焦刚毛=1:1:1:1”可知: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等位基因N/n、直刚毛和焦刚毛的等位基因M/m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
(1)从分析可知灰体、直刚毛为显性性状;如果基因M、m只位于X染色体上,要想得到F2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灰体直刚毛:灰体焦刚毛:黑檀体直刚毛:黑檀体焦刚毛=1:1:1:1,则F1灰体直刚毛的基因型为NnX M X m,黑檀体焦刚毛个体的基因型为nnX m Y,即F1某个体与某黑檀体焦刚毛个体分别为雌性、雄性。
(2)由分析可知,N/n与M/m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取F2中灰体直刚毛雄蝇和灰体直刚毛雌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子代雌雄果蝇均为灰体:黑檀体=3:1;雌蝇全为直刚毛,雄蝇中直刚毛:焦刚毛=1:1,则可以证明基因N、n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M、m 位于X染色体上。
(4)基因型为Nn的果蝇在形成配子时,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出现基因组成为NN的细胞,可能的原因有基因n所在的染色体整条缺失或基因n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图示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N和n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进行验证,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