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4沙与沫课件1长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页,共20页。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 人、作家、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 《沙与沫》等 。
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 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qiáoliáng)上的巨人”.
第六页,共20页。
字词积累
qǐ 企求(qǐqiú)
自主探究
1.作者所写的《沙与沫》都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jù zi),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悟解 读。
第十页,共20页。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1. 怎么理解“如果(rúguǒ)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歌唱 呢?”“食物”指物质(wùzhì)生活;歌唱:代表精神追求。
人如果一味追求物质(wùzhì)享受就会失去对精神生活的 追求。
第十九页,共20页。
祝同学们学习(xuéxí) 进步!
第二十页,共20页。
第十七页,共20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文小结恰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用心去观察 和体验时,会发现寻常事物中有着太多的意蕴,以我手写(shǒuxiě)我心,这就 是作品,尽管稚嫩,却是个性自我的心灵之声。那时,生活也会因你的思考而 更精彩、更充实。
第十八页,共20页。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选择文中一句作为哲理阐发的话题(huàtí),自拟题目, 写一篇短文谈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留心观察,也试着写一写有哲理性的语句。
第十二页,共20页。
3.为什么说“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shíjiān)给煤炭 下的定义是钻石。”?
时间能检验( jiǎnyàn)一切,能创造奇迹。审视美好的东西,要有正确平和的 心态,从相对的角度认识事物。
第十三页,共20页。
4. 怎样理解“听真理(zhēnlǐ)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 (zhēnlǐ)的人。”
第十五页,共20页。
手法探究
1.《沙与沫》是一部散文诗集,从课文节选的内容来看,与你所读过的散文诗 集相比,它在形式与内容上最为突出(tū chū)的特点是什么?
这部散文诗集的内容是作者有关人生和艺术的锦言妙语,是纪伯伦断断续续写下 来的,是对人们所忽略的生活现象的解读、道理的阐释;从形式上来看,《沙与沫》 中的小诗,篇幅都不长,最短的只有一行,最长的也不过十来行,形式新颖,语言简 约凝练,意味深长(yì wèi shēn cháng),耐人寻味。
nǎn 羞赧
jì dù 忌妒
偷窃 qiè
聚敛 liǎn 沟渠 qú
夸耀 yào
第七页,共20页。
羞赧(xiūn意ǎn为):因害臊(hài〃sào)而脸
妒忌:
红的样子。 是指比不上别人(biérén)
企求:
而忌恨。
请求对方给予,盼望得到。
聚敛: 重税搜刮(民财)。
夸耀: 指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
第八页,共20页。
文体常识
散文诗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 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 (kèguān)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 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第九页,共20页。
4.沙与沫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第三页,共20页。
情境导入
第四页,共20页。
学习目标
1.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 中的字、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诗文(shī wén),初步感 知文容;
3.品味其语言的精练性,积累至诵的同时 能自主进行创写。
第十一页,共20页。
2.“我们都是囚犯(qiúfàn),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 的是关在无窗的牢房里。”中“无窗的牢房”是指什么?
“无窗的牢房”是指被束缚(shùfù)的思想。 当我们的思想被一些(yīxiē)束缚禁锢时,内心世界要充满希望。 以便冲破精神的樊笼,获得灵魂的自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倾听与讲诉一样重要,沉默是金,雄辩是银。要懂得(dǒng de)听真 理、讲真理、坚持真理。
第十四页,共20页。
5.“他在同一时间一面伸长舌头去赞美,一面伸长手臂去乞求。”作者 (zuòzhě)为什么说他可怜这样的人呢?
靠奉承别人达到目的,牟取私利的人是可怜(kělián)、可鄙的。这些人生 活得非常虚伪,所以作者说可怜(kělián)他们。
第十六页,共20页。
2.这样一部充满哲思的诗文为什么不起一个(yī ɡè)更好听 的名字“智慧集”“心弦集”,而偏偏定为“沙与沫”呢?
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 的话,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不被人们重视的, 容易被人忽视的。而纪伯伦关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 中的格言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shēnbiān)的生活中 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