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普通高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9月考试试题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象山普通高中高三9月考试文综历史卷
12、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
……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
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1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4. 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15.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6.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C.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17.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8.“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19.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20.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21.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2.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C.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3.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38. (28分)在探讨“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的发展轨迹”问题时,某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探究。
材料一: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
基督教新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倡导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宣扬平等,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
自由主义的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
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
——据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材料三: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材料四: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幺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
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阅读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美国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4分)
(2)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
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8分)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6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6分)
(5)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4分)
39.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
中期又衰落下去?(12分)
(4)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历史部分】
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D A B D C B D D C B 38. (1)《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邦联条例》等。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③、美国主导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战后,美国军事实力空前膨胀;
④、二战后,苏联势力增加,但不足以抗衡美国。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趋势:由敌对走向缓和(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摆脱美国控制;
②、日本谋求政治人国地位;国际关系出现新矛盾和新冲突,削弱美国霸权;
③、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④、核扩散问题等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西德与东德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或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每点1分,任答4点)
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每点1分,任答两点)
(5)可以从史学研究方法纺绵谈启示:如放宽历史视野,从长时段观察历史。
可以从美国的发展历程谈启示:如从思想观念和传统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方而谈;从减少对抗,合作共赢角度谈。
(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9. ⑴列强经济侵略分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诱导;(2分)不同:古代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2分)
⑵发展缓慢、曲折,(2分)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
(2分)
⑶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2分);
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2分),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分);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分)
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
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2分)
②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
(2分)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
(2分)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取得民族独立。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