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田作业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探讨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田作业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探讨
1现有工艺以及存在问题华北某气田作业废水处理厂始建于2005年,该处理厂占地面积约115002,设计处理能力4003,主要对气田的钻井、作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回灌地层。
11现有工艺概述目前,该作业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沉降—强化固液分离工艺进行处理,流程为储液池废水在反应处理池内加药脱稳后,进入两级调节池沉降;调节池内的上清液经泵提升进入原浮渣池加药再次沉降,沉降后上清水再经泵提升经烧结微孔滤芯精细过滤器过滤;水质合格后进入净水水池,最终全部回灌地层。
现状平面布置。
12主要存在问题1处理设施存在设计缺陷,自动化程度低。
反应池、调节池、沉淀池等结构设计简单,原设计调节池现在作为沉淀池使用,上清液没有收集装置,靠人工下入潜水泵提升,收水易携带悬浮物,影响水质。
底部积泥全靠1台污泥泵人工操作,没有高效集泥和机械清泥设备,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效果差。
且缺乏自动加药系统,人工加药劳动强度大。
2有效处理能力不足,系统积水积泥严重。
由于处理构筑物功能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连续,污泥处理能力不配套,池底淤泥较厚,为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几座水池间歇运行,导致系统处理能力只能维持在2003,仅有设计能力的一半。
3回灌井能力不足,影响净化水出路。
现有的净化水回灌井多年的运行,因地层堵塞、吸水能力下降以及受地层容纳能力的限制,回灌压力逐年升高,由初期的13上升到20,回灌水量逐年下降,只能间歇运行,无法满足作业废水回灌要求。
综上所述,该作业废水处理场由于原有设施的缺陷,造成处理能力无法达到设计标准。
而随着勘探开发作业不断增加,作业废水处理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因此,提高作业废水处理能力并为净化水寻求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
2工艺优化方案根据作业废水处理站目前的处理效果,现有的处理工艺是成
熟的,主要是存在处理构筑物功能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连续,时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因此,该改造工程仍然采用目前使用的化学氧化—絮凝沉降—强化固液分离工艺,此方案也与国内外主流方法保持一致。
21新方案介绍作业废水连续处理流程有以下方面。
1井场来液首先卸入已建的储液池储存,在此各种不同性质的作业废水相互稀释、中和、缓冲、沉淀。
2再由泵提升进入三级连续反应池,在三级反应池中分别加入次氯酸钙、聚合铝、聚丙烯酰胺溶液,完成氧化、中和、混凝过程。
3完成反应后自流进入两级平流式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通过集水槽收集自流进入出水池,再经泵提升进入双滤料和微孔滤芯两级过滤完成净化过程。
固体沉淀在池底通过刮泥机吸泥泵抽送到污泥池,根据污泥含水率情况可加入石灰、白土或黄土等物质进行稠化,由螺杆泵抽送至脱水设备脱水固化。
工艺流程框。
新系统建成后,可以实现4003的处理能力,出水水质满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5329-1994的要求,达到回灌标准;并且与现有系统形成6003的处理能力,满足远期作业废水处理需求。
该工艺水处理运行总成本包括药剂费用、动力费用、人工成本、折旧费、维修维护费、管理费用、污泥处理费用几个方面,经过计算每立方米处理费用为6249元,做到了低成本运行。
22方案对比此次工艺优化新旧方案对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工艺流程先进,处理效果优秀。
新工艺对原来复杂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得处理工艺简单,容易操作。
采用稳定连续运行相比于旧工艺的序批式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全称做到自动化且无人为因素影响。
例如,在过滤阶段采用两次过滤,除了旧工艺采用的低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烧结而制成的微孔管外,增加全自动双滤料过滤罐,其填加的不是单一滤料,而是填装不同密度的上下两层滤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