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塑造了霍小玉和李益这两个文学作品中
“痴心女子薄情郎”的典型形象。 霍小玉本是霍王小女,因庶出而流落教坊。 她高贵的出身,较好的文化教养,天赋的优越条 件又使她与一般妓女明显不同。
她美丽、单纯、机敏、聪慧,敢爱敢恨,有
一定见识,但死后的报复却又一定的局限性。
霍小玉的“短愿”
三、本文的主题
一、对文人才子薄情负心的
批判。(原文观点) 二、社会原因:批判门阀婚 姻制度。(今众人观点)
四、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情节设置独具匠心。 二、人物刻画细腻真实生动到位,尤其是语言与心 理描写。 三、贴近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四、体现中国古典小说诗化语言的传统,文字美, 有感染力。 五、注重细节、环境描写。 六、善于运用对比、渲染、映衬、烘托等艺术手 法 ,刻画人物,展开情节。
步安排了一个黄衫豪客的义举来反衬李益的无情无 义。

这篇小说的语言属“文言”系统,文 辞典雅清丽,但文中又能搀杂俗词俗语, 如媒婆鲍十一娘来报喜信时,李益迎问: “鲍卿今日何故忽然而来?”鲍十一娘说: “苏姑子作好梦也未?有一仙人,谪在下 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 十郎相当矣。”李益“闻之惊跃,神飞体 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 亦不惮。’”这显得非常真实生动。而小 说中的人物对话,如霍小玉、李益、鲍十 一娘、黄衫豪士等也都很有个性特点,栩 栩如生。
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有散灰扃户之谈, 时称为”妒痴尚书李十郎”。

情节设置
1、故事的开端(合)--李益追求霍小玉,相
好之后李益盟誓。 2、故事的发展(分)--李益负心背约,准备 迎娶卢氏,小玉悲痛欲绝。 3、故事的高潮(再合)--黄衫客义挟李益去 与小玉见面,小玉掷杯发誓后,死于李益面 前。 4、故事的结局(再分后冥报)--李益与妻妾 不得安宁。
玉谓生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 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 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 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复能听 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 说所言,必当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 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 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 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 愿,于此足矣。”生且愧且感,不觉流涕。
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母女相
顾而笑,遂举酒数巡。
思考: 1、联系《莺莺传》、《谭 意歌传》来评价本文女 主人公。 2、蒋防的《霍小玉传》记 叙了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你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 有哪些? 3、剖析本小说所反映出的 文化深层意义。
神飞体?总之这是一篇妙于叙述和描写的优秀作品作者善于选择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心态的典型场景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加以精细的描写和刻划从李益与霍小玉的初会两次立誓到李的背约二人的最后相见无不婉曲深细妙笔传神
教学内容
了解唐传奇的常识与特色。
了解《霍小玉传》的情节结构。
分析本文人物、主题及其中的文化内涵。
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 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 人。宪宗元和中(806— 官翰林学士,三年加知制诰,四年 贬汀州刺吏。敬宗宝历初年(825 年)改 任连州刺史。文宗大和二年
(828年)改袁州刺史,大约卒于
大和年内。 有诗文集存世。
一、故事梗概与情节结构
掌握本篇的艺术特色。
唐传奇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 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得名于裴铏的 《传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 以寄笔端……”,“作意”即有 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小说创作。
较之六朝志怪,唐传奇 篇幅更长,也更为具体生动, 在内容和题材上转变为描写 人世间之“奇事”,直接、 广泛地面向现实人生。注意 “传奇”二字。
之誓,死生以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
敢辄有二三!”
再如元稹《莺莺传》中张生之于莺莺。 唐代长安的平康巷是文人流连之所,其中不知道 又有多少女性的悲歌 。《开元天宝遗事》卷二载: “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 萃集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整篇故事的社会文化根源:

男权社会的本质,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 位,在爱情婚姻中的不自由,在爱情婚姻 中的依附关系以及封建时代良贱制度带来 的女性命运的悲剧。
胡应麟说:“唐人小说记闺阁事, 绰有情致,此篇(指《霍小玉传》)尤
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
衰。”(《少室山房笔丛》)
五、拓展与思考
霍小玉死后,长安街头有人传出这样的诗句:
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人;
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春。
霍小玉复仇对象对不对?

小玉的复仇,就算成功惩罚了李益本人,
崔卢”(《新唐书〃杜兼传》)。 当时崔、卢、李、郑、王号称“五 大姓”,特别是前两姓。李生门族清 华, 大有诗名。若能与大族通婚,既
是一种荣耀,也有利于今后的前途。
这也就是李生之所以不惜远涉江淮,
多方告贷,求婚于卢氏的原因。
其二:唐代文人的风流与始乱终弃
小说中的李益“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
切,闻之动人”。授郑县主簿后也发誓:“皎日
总之,这是一篇妙于叙述和描写的优秀作品,
作者善于选择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心态的典型 场景,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加以精细的描 写和刻划,从李益与霍小玉的初会、两次立 誓到李的背约、二人的最后相见,无不婉曲 深细,妙笔传神。即使对李益这一负心人物, 作者也没作简单化处理,而是通过对具体情 事的叙述描写,写出他由重情到薄情、绝情, 绝情后仍复有情的两重性格,既令人感到真 实可信,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外, 小说在语言的运用、气氛的渲染、枝节的穿 插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描写了唐代诗人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
剧。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得官 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 念成疾,得知李益负约后,愤恨欲绝。后忽 有义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恰与小 玉之梦相吻合。小玉死后作厉鬼报复李益, 使李益的婚姻一直处于猜忌的不幸中。
《唐才子传》中也说:“益少有僻疾,多猜
霍小玉悲剧原因?
霍小玉的悲剧,是由李生的“负心” 造成 的, 我们除了从个人道德方面来谴责他的薄行 和绝情外,也应看到其中深 刻的社会原因。其 一:唐代是一个很重门阀的社会,尤其在统治 阶级的婚姻中,表现得特别强烈。
直到文宗时,还有人感叹: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
(门第),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
却也苦了数名无辜的女子,到头来,小玉报复
的究竟是妒痴成性的李益?还是同为女子的李 益之妻?后者真是何其无辜又可怜啊!她这样 的报复,最终伤害的是受夫权压迫的不同阶层 出身的妇女。相似的还有蒲松龄的《窦氏》。
当初的“爱情观”就有问题
玉乃低鬟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
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

小说结构匠心独运,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
基础。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逐层推进,
曲折有致,引人入胜。作者善于运用渲染、烘托手
法,大大加强了悲剧冲突的效果。全文的高潮是霍
小玉临终前与李益会见的场面。在此之前,作者已
细腻详尽地描写了霍小玉百般设法谋见一面及李益
如何一再回避作为铺垫,然后在高潮出现前又进一
霍小玉性格最突出
的特征就是“痴情”。 因情而执着,因情而生
恨。

李益出生高贵,富有才华,但庸俗自私,虚浮不 实。他“自矜风流,思得佳偶,博求名妓”;遇说 小玉,“闻之惊跃,神飞体轻”、“浣衣沐浴,修 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初见小玉,只觉 “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以为巫山、洛浦不 过也”,闻小玉身世之悲愿“粉身碎骨,誓不相 舍”;相别之时“且愧且感”;然而,在议娶卢氏 时却“逡巡不敢辞让”,对小玉“欲断其望,遥托 亲故,不遣漏言”。他感情碎弱,屈从母命,对封 建制度不敢有半点反抗,采取拖延蒙混的态度,背 盟负义,绝情寡义,辜负了小玉一片痴情。李益之 薄行惹众人之怒,被豪士奴仆抱持而入,受小玉痛 斥,遭小玉冤魂报复,皆是咎由自取。诚然,李益 背信弃义有其社会原因,即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存 在,但这也不能抵消李益人性上的弱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