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前导学
重难点:
一、写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沈从文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感受着现实,思考着人性的本质。
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怀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
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希望给迷茫的人性指出一条明路。
二、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字崇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其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爱。
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风的淳厚朴实,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主要作品:小说集《蜜柑》《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他的代表作。
三、字音字形
饱蘸(zhàn)泅水(qiú)傩送(nuó)
蚱蜢(zhà) 氽着(tǔn) 鞶鼓(pán)
踹水(chuài) 碧溪岨(jū) 镇筸(gān)
俨然(yǎn) 歇憩(qì) 糍粑(cí bā)
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剧烈抿嘴装饰吊角楼
B.竟争艾篙渡船笑嘻嘻
C.伶俐喽啰景致雄黄酒
D.皱眉粗鄙蘸酒笑咪咪
2.选词填空(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放肆娇埋怨浮
B.照惬意焦怨气飘
C.染大胆怒反感流
D.漂烦恼怨害怕升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各篇都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而,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便显得十分复杂。
①成为深藏于作者胸间的锥心透骨的痛
②全书整体上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③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与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倾心神往
④其中人事情景、古今未来滚动交织融成一片
⑤浸透着作家发自内心的乡土悲悯情怀
⑥未来湘西的何去何从又让作者困惑迷茫
A.④①②⑤⑥③
B.③②⑥①④⑤
C.⑤②⑥③④①
D.②④⑤③⑥①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不能用括号中的词替换的一项是( )
A.翠翠正为两只竞速并进的船迷着,祖父说的话毫不思索(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B.蓬蓬鼓声掠水越山(拔山超海)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
C.(祖父)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三缄其口)。
D.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置之不理),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B.“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正是沈从文的全部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
C.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的获得
者是沈从文。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只颁授给在世的人。
D.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类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
前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后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6.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发布日期为五月初一。
要求:注意通知格式,不超过110字。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吊角楼”中的“角”应写作“脚”;B项,“竟争”中的“竟”应写作“竞”,“艾篙”中的“篙”应写作“蒿”;D项,“笑咪咪”中的“咪咪”应写作“眯眯”。
2.答案:A
解析:①首先排除的是“照”与“漂”,“照”字显得太没有意境;“漂”字一般指用水加药品使物品退去颜色或变白,用在这里不当;“烘”让人想到了“烘云托月”,更有表现力,更有意境;②这里要突出翠翠的性格,使用“放肆”更加符合其性格;③这里要突出翠翠的可爱,使用“娇”更能凸显其可爱,后面用“埋怨”更好;④这里应用“浮”,符合“白雾”“薄
薄”得特点。
故选A。
3.答案:D
解析:六句话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湘行散记》的结构特点,一是体现的作者情感。
从横线前“相对独立”分析,接下来应该是《湘行散记》的“整体”特点,然后写湘西居民如今的生活以及作者对湘西未来的担心等。
4.答案:B
解析:B项,“掠水越山”与“拔山超海”的意思差别最大,“掠水越山”意思是掠过水面,越过山岭;“拔山超海”意思是拔起高山,超越大海,用来比喻力量极大。
A项,“毫不思索”指不经过任何的思考;“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C项,“闭口不谈”指闭住嘴巴不说话,用来表示有话不说;“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D项,“不作理会”对人对事不关心,不参与;“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5.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丰富”改为“扩大”;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者“因为”;D项,搭配不当,应把“前者”和“后者”领起的内容互换。
6.答案:
通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的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舟赛之后,仍
设水中捉鸭游戏。
河中脖颈上缚红布条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
特此告知。
茶峒戍军政府
××年五月初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
“通知”是一种常用的实用文体,撰写通知,要注意格式正确,内容明确,符合这种文体的用语习惯。
关键是从语段中筛选有效信息。
这一题要把握的关键要素有“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考生把这些要素整理清楚即可准确表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