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B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

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应该在A点悬挂 ________个钩码。

(3)若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______(选填“A”或“C”)处竖直向上拉,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N。

(g取10N/kg)
【答案】左 2 C 1.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哪边高,平衡螺母像哪边调,所以应调节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

(2)[2]一个钩码重力
0.1kg10N/kg1N
G mg
==⨯=
假设杠杆一小格为L,A点挂n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1N331N2
n L L
⨯⨯=⨯⨯
解得n=2,所以应该在A点悬挂2个钩码。

(3)[3][4]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能够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A处竖直向下拉或者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B B
C C
F L F L
=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1N3
1.5N
4
B B
C
C
F L L
F
L L
⨯⨯
===
2.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红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同时方便__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如图乙所示的钩码,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增加钩码且不改变钩码悬挂点位置的前提下为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只需将____________即可;
(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他们取下右侧钩码,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红的方案如图丁所示。

你认为__________(“小明”或“小红”)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拓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小明又利用杠杆测量了石块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石块悬挂在杠杆左侧,通过调节细线长度使石块缓慢浸没在下方裝满水的溢水杯中(未触底),同时用质量忽略不计的薄塑料桶接住溢出的水;
②将薄塑料桶悬挂在杠杆右侧,调节塑料桶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如图所示;
③测量出AB两悬挂点距支点O的距离分别为10m和15cm,则石块密度为
___________kg/m3。

【答案】平衡测量力臂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小明排除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5×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静止时,无论杆身是否水平,都为杠杆的平衡状态。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力臂和杆身重合,可以方便测量力臂的大小。

(2)[3]在乙图中,杠杆左右两侧所挂钩码的重力可分别视为动力和阻力,两侧钩码的悬挂点可分别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知,只需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满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4][5]对比丙、丁两图可知,小明的实验方案更加理想;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重力,小明的方案可以排除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①[6]设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为G 水,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
F G =浮水
水中的石块为平衡状态,故其对绳的拉力
F G F G G =-=-石石浮水
根据杠杆和平衡条件可得
F OA
G OB ⨯=⨯水

153
102
G G OB cm G OA cm -===石水水 由上式整理可得
3
2
V g V g V g ρρρ-=石石水水水水
由于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和石块自身体积相等,所以上式可简化为
3
2
ρρρ-=石水水 所以石块的密度
33335
5 1.010kg/m 2.510kg/m 22
ρρ==⨯⨯=⨯石水
3.小融和小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把支点定在杠杆中点的目的是______;
A .抵消重力的影响
B .便于测量力臂
(3)在杠杆两端挂加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

多次实验并把教据记录在表一中。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A.寻找普遍规律 B.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小融根据表一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侨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是右 B A A F1L1=F2L2 6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杠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是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要将杠杆调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边调节。

(2)[3][4]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应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可以将支点定在杠杆中点。

所以前一空选B,后一空选A。

(3)[5]为了是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故应该选A。

(4)[6]由表中数据有
1N×10cm=2N×5cm
2N×10cm=1N×20cm
2N×15cm=3N×10cm
根据表格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5)[7]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上一小格的长度为L,A点挂4个钩码,A点到O点的距离为3L,B点到O点的距离为2L,设B点需要n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的平衡条
4G×3L=nG×2L
解得n=6,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6个钩码。

(6)[8]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力臂变小,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则拉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______调,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的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加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

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杠杆仍然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 消除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不能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备必然性 右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街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3][4]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

(3)[5]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添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时,杠杆的左端
53=15G L GL ⨯
杠杆的右端
44=16G L GL ⨯
故右>左,则右端将下沉。

(4)[6]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 ,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 ,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5.(1)如图是某街道路灯悬挂的情景。

画出斜拉钢丝对横杆拉力F 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 (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先后做了如下两次实验:
实验一:将重为G 的物块A 放在一水平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0 。

实验二:再将上述木板一端垫起,构成一个长为s 、高为h 的斜面;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物块A ,使它在斜面上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 。

请你结合实验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下问题。

(阅读图丙)
①画出物块A 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 的示意图____________。

②物块A 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μ=_________。

(用实验中的数据表示)
【答案】
F G
μ=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拉力的作用点在横杆上,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出F ,即为F 的示意图;从支点O 向F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并标出L ,即为拉力F 的力臂。

如图所示:
(2)[2]物块A 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 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竖直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压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即为其压力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3]重为G 的物块A 在一水平薄木板上在拉力为F 0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
f=F 0
受到的支持力
F N =G
根据题意可知
0N f F F G μμ===
所以物块A 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
F G
μ=
6.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D 点作为支点,在A 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 的钩码, 在占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 、B 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 1、h 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
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
机械效率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2100%
Gh
Fh
杠杆的自重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有用功为W有=Gh1,总功W总=F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η=W
W


×100%=1
2
Gh
Fh×100%.
(2)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3)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OA=F•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OC=F•OB,经对比发现,由OA到OC力臂变大,所以拉力F也变大,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7.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第1、2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3、4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物重G物/N动滑轮重G动/N动力F/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10.50.747.6
220.5 1.160.6
341 1.4
44250.0
(1)根据“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过程,画出图甲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_________)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4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其动力为________N ;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
(3)由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
(4)在第3次实验中,若钩码升高10cm ,克服摩擦所做额外功为_____________.
【答案】
竖直 1.6 57.1 动滑轮的重 0.2J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的探究实验。

【详解】
(1)[1]从表格的1、2次数据可得,
11
()()32
G G F G G +<<+物动物动 所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是3根,画图如下
(2)[2]测量绳端拉力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因为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其支点在滑轮的边缘(如下图)。

当动滑轮两边的绳子都竖直向上时,在忽略摩擦和绳重时,动力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若动力绳子不是竖直向上,那么即使忽略摩擦和绳重,动力也会大于阻力的二分之一,因为
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二倍。

[3]从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其动力为1.6N
[4]结合表格数据和滑轮组的绕线可知,滑轮组的承重绳根数是5根
4N 57.1%5 1.4N
G nF η=
==⨯ (3)[5]比较第3、4组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不变,动滑轮的重力变大,机械效率变小,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有关
(4)[6]若钩码升高的高度为h =10cm=0.1m ,则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 =5h =5×0.1m=05m
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
4N 0.1m 0.4J W Gh ==⨯=有
拉力所做总功
1.4N 0.5m 0.7J W Fs ==⨯=总
克服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1N 0.1m 0.1J W G h ==⨯=动动
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0.7J 0.4J 0.1J 0.2J W W W W =--=--=额总有动
【点睛】 机械效率的求法:
W W η=


Gh Fs
η=
G nF
η=
8.八年级(2)班的物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安装好杠杆,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实验时便于测量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B 处挂4个钩码,在刻度线A 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若此时杠杆右端依然比左端低,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将测力计从竖直方向顺时针缓慢转动,如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测力计读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操作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能不能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 。

(4)该小组同学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将弹簧测力计改至杠杆右侧的C点,如图丙所示,在C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左测量力臂用力向下拉测力计变大不能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水平拉力的力臂为零,无法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第二空.调节杠杆平衡时,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左端或者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且可以使重力的力臂为0,排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第三空.若此时杠杆右端依然比左端低,说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比较大,所以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用力向下拉弹簧测力计;
第四空.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方向顺时针缓慢转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即动力臂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在水平位时平衡时,拉力变大;
第五空、第六空.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不能
第七空.由图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当杠杆拉到水平位置时F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即力臂为0,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始终不能平衡;
二、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9.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的规律,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升温10°C所需时间/s升温20°C所需时间/s升温30°C所需时间/s
沙子306492124
水3092163220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温度变化量和_______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请你写出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另外一种方法: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加热时间质量大于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加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末温,末温低的吸热能力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2][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和沙子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时,即温度变化量和质量相同时,水所需加热的时间比沙子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4]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加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末温,末温低的吸热能力大。

即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量,温度变化量小的吸热能力大,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小。

10.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小雨同学在两只烧杯中装入______相同的食用油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目的是使食用油和水在相同时间内
______,从而通过______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小雨同学进行实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食用油和水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______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

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物理量______,定义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_和______的比值;
(3)小明同学认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除了利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以使______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______。

【答案】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质量不同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乘积质量升高的温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烧杯中装入的食用油和水要质量相同,因为探究不同物质的的吸热能力,除了物质的种类不同外,其它物理量都必须相同。

[2][3]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目的是让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才能保证食用油和水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从而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4][5]由表格数据知,质量相同的不同食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6][7][8]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的特性,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其定义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的比值。

(3)[9][10]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还可以使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因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一般不同。

11.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_(选填“小球A”或“木块B”)的动能。

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小球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_____(选填“到达水平面时”或“即将碰撞木块B时”)的速度。

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来显示的。

(2)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则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3)如图甲,先让小球从斜面h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测出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s1;在此基础上,如图乙,保持木块现在位置不动,让同一小球从斜面h高度处静止滚下,测出木块再次被撞击后移动了s2,则s1_____s2(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这种操作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答案】小球A 即将碰撞木块B时B物体移动距离的长短相同不能大于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小球A的动能,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小球A 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即将碰撞木块B时的速度,该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B 移动的距离体现的,B被撞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被撞的越近,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小。

(2)[4]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让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

[5]若水平面光滑,木块不受摩擦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将永远运动下去,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也无法确定,所以小车动能的大小就无法比较,不能完成本实验。

(3)[6][7]小球的动能大小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小球部分动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推动木块运动距离来反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由图甲、乙可知,小球在乙图中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距离变大,克服摩擦力消耗的能量变大,则小球即将碰撞木块B 时的速度变小,即碰撞木块B时的动能变小,故S1大于S2,由于小球质量相同,这种操作与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以获得不同撞击速度类似,故能得出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

(两空均选填“>”、“=”或“<”)
(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 78 180〜310 356.7
(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
【解析】
【详解】
(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
=
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
[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
(2)[3]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
()
33
℃℃
=∆=⨯⋅⨯⨯=⨯
Q c m t
4.210J/kg0.1kg208.410J
吸水
(1)[4]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标准气压下沸点是78℃,用酒精温度计去测水沸腾时的温度,水还没沸腾,酒精就已经沸腾了,所以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
(2)[5]当被测物体温度较高质量较小时,该物体会和温度计发生热传递,被测物体的温度降低,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水银的比热容相对比来说较小,在相同的情况下,升温较快。

13.小南拿如图甲所示的装有弹簧的笔玩弹笔游戏,结果发现不同的笔弹得高低不一样,他认为:笔弹起的高度与笔内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有关,那么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①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1)在上面的实验中,他们运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两种物理思想方法。

(2)为了验证猜想①,在操作时除了控制小球、木块、水平面等相同外,还需要控制
________相同。

(3)实验中可以用“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表示“弹性势能的大小”,请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释 _____________。

(4)在完成实验后,小南又用不同质量的小球(m1>m2)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压缩同一根弹簧至相同位置后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得到木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忽略小球自身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请你比较S1和S2的大小关系。

________
【答案】转换法弹簧的压缩量弹簧弹出小球的过程是把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具有动能的小球推动木块移动对木块做功,小球动能减小S1=S2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把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为小球的动能,小球动能转换为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现出来,所以他们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物理思想方法。

[2]弹簧的压缩量也应控制相同。

[3] 弹簧弹出小球的过程是把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具有动能的小球推动木块移动对木块做功,小球动能减小。

[4]两球把同一根弹簧压缩到相同位置时,弹簧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弹簧弹出小球时,两小球具有相同的动能,小球对木块做功使木块克服阻力移动一定距离,即小球动能转化为木块的内能也相等。

由于木块相同,阻力相同,所以以木块移动的距离也相同。

故S1=S2。

14.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想知道: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