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历史 6.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每课一练 18 新必修22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2018·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三检测)“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这不能说明()
A.日本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
B.日本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C.日本步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D.日本的这一举措推动了经济发展
【解析】C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大力干预的政策。

2.(2018·高密高三期中考)1945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上台执政,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C.切实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负担
D.根本改变当代资本主义性质
【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A项错误在于题干强调政府大力推行,故应排除;C项错误在于是扩大政府支出,故应排除;D项错误在于福利制度的改革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也应该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2018·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与此相关的是()
A.经营者革命
B.出现福利国家
C.推行国有化
D.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A 经营者革命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而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

经营的管理人员不断增加,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4.(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月考)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经营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现象。

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5.(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月考)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

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福利国家
B.刺激投资和消费
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
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解析】C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自我调节的机制,但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说法不正确。

6.(2018·濮阳华龙区高级中学三摸)“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赞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C.代替了凯尔斯主义成为现在最重要的经济理论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并取得一定效果
【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理解运用调动能力的掌握。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出现在1976年,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肯定理论要有所创新故应先排除A;B项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故也应排除;C想的错误在于凯恩斯主义在1973年经济危机中遭质疑后就没有出现占主流的经济思想,应该根据经济危机发生的程度根据本国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应该选择D。

7.(2018·盐城高三摸底考)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

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解析】A 第一阶段(战后--1973)持续发展期(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二阶段(1974--1982)经济衰退期,危机与“滞胀”
第三阶段(1983--1990)调整复苏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但债务负担沉重
第四阶段(1991--2001)改革繁荣期
经济持续稳定繁荣高速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确的货币政策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国际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

8.(2018·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二联)针对通货膨胀问题,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这表明格林斯潘()
A.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解析】C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

由材料中格林斯潘的主张“预防性”的措施可看出,他是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为C。

9.(2018·山东实验中学一测)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解析】D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网子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也就是防止两极分化太过严重导致社会动荡。

10.(2018·济南高三质检)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国家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实行高福利制度并没有提高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反而增长了消极、懒惰情绪,出现了大批有劳动能力而不找工作,就靠国家救济的特殊群体,从而影响了国家的长远的发展,故此题应该选择C。

二、主观题
11.(10分)(2018·江苏金坛高三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

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

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

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

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

……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三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继岸信
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

(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2分)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

对此有何认识?(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2分)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和理解分析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答案(1)措施发展高科技;协助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任意两点得2分)条件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或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工业基础)。

(1分)
(2)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2分)
(3)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

(2分)认识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1分)
(4)共同之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分)实质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或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分)
12.(24分)(2018·广东增城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一种经济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而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资料来源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1890~1960年的出口量的年增长率(以百分比计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8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
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政治因素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取得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经济原因国家干预经济,管制经济活动;发展对外贸易垄断和贸易保护;对外政策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政治原因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取得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2分)
经济原因国家干预经济,管制经济活动(2分);发展对外贸易垄断和贸易保护(1分)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890年至1960年出口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0~1913年出口量增长的原因。

(8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对外贸易发展阶段和贸易增长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变化可以结合统计数据直接概括由低速增长到低迷,再到高速增长。

第二问原因可以从政治因素列强加紧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经济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的产生,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加强商品倾销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加以归纳。

答案变化由低速增长到低迷,再到高速增长.(2分)
政治方面原因列强加紧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分)建立世界殖民体系(2分);
经济方面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的产生,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2分)列强加强商品倾销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1分)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到各国出口量,试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和影响。

(8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实质及影响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是指应该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加以概括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第二问影响可以从经济上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1940年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政治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捍卫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制度创新和国际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答案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分)
影响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1940年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2分);缓和了阶级矛盾,捍卫了美国的民主制度(2分);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分)
13.(2018·江苏如皋高二下期末)第二次世界前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是把握世界现代史基本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

……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护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应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谨、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药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减少政府开支,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这此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很多学者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

”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材料四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80年代前半期,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

——摘自百度网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
答案自由放任(或政府不干预经济)。

(2分)
【解析】从“‘看不见的手’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回答。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主张有何不同?(2分)略举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能体现这一经济主张的具体措施一例加以说明?(2分)
答案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措施(略)。

(4分)
【解析】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和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分)
答案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分)
【解析】根据“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的提示回答。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要回答日本二战后经济建设的成就(地位)。

(1分)材料表明日本这一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2分)日本的这一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何。

(1分)
答案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1分)原因得益于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的国家干预性的健全制度和体系。

(2分)日本的崛起冲击着战后的两极格局,使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分)
【解析】第一问回答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就。

第二问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提示。

第三问概括日本经济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14.(2018·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二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

……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华盛顿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
——以上资料《纽约时报10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材料三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选自《大国崛起·美国》(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2分)其目的何在?(2分)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1分)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2分)
(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6分)
【解析】第一问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

第二问第(1)小问根据材料容易获取信息。

第(2)小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

第三问豁达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

答案(13分)、1.此前美国政府采取放任自由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2分);通过改革摆
脱经济危机。

(2分)
2.来自企业主。

(1分)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

(2分)
3.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2分);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2分);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2分)。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