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群文阅读《不同角度看世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群文阅读《不同角度看世界》教学设计执教年级:五年级
群读主题:不同角度看世界
篇目:《题西林壁》
《假如没有灰尘》
《“精彩极了”和“槽糕透了”》
《妈妈有多大》
《失落的一角》
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群文阅读这一课型弥补了单一文本的局限性理解,让阅读走上快车道,高速运行。

让学生学习不同文体。

《不同角度看世界》,从材料的选择上来说,有课内的、有课外的;从文本题材上有古诗,说明文,记叙文,现代诗,绘本。

题材不同的五篇文章,却又有相似的点,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世界在你的眼里更精彩。

研读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研读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文本绘本《失落的一角》
学生:阅读文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研读活动
课前谈话:
同学们爱读书吗?(爱读书)读书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读书不但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教我们具有思考的能力。

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让我们知道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一)回忆导入
学生背诵《题西林壁》,由古诗过渡到教学中。

1.学生介绍苏轼,学生齐背(或齐诵)《题西林壁》。

2.师生对话:诗中写的是哪里?(庐山)我们作者看到的庐山是不同的?(角度不同)正因为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风景也不同,作者在深入思考之后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感叹。

因而我们也要学习苏轼能够跳脱出谜团,换个角度看世界。

(板书课题)
(二)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拿灰尘来说,大多数人都很讨厌它,因为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让我们看看12课《假如没有灰尘》。

1.学生跳读课文,用“——”画出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会是什么样。

2.检查跳读效果,指名回答。

3.通过同学们的所学可知:灰尘有其有害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有益的一面。

4.生活中有没有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谈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就如同一棵树和一片林。

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的是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中训练快速概括文章的方法,默读的快速,抓关键词的理解能力。

(三)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理解母亲的热情鼓励和父亲的严格要求。

使学生发现爱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热情的鼓励是爱,严格的要求也是爱,表扬是爱,诚恳的劝阻也是爱。

(四)学习《妈妈有多大》
同一首小诗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评价截然不同。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小诗,我们先来数一数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1.学生分小节读儿童诗
2.学生猜妈妈到底有多大?依据是什么?
3.妈妈在不同的人面前是不同的身份。

(五)学习绘本《失落的一角》
同一首小诗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评价截然不同。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小诗,我们先来数一数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1.学生分小节读儿童诗
2.学生猜妈妈到底有多大?依据是什么?
3.妈妈在不同的人面前是不同的身份。

读文字是一种能力,读图也是一种能力,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失落的一角》
1.学生配乐读绘本
2.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谈:你从绘本中读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阅读体验。

最后的绘本《失落的一角》阐释了缺憾与完美,当然孩子有孩子的理解,不能把成人的理解强加于孩子,更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来代替孩子的感受,所以,设计了开放式的结尾。

(六)课堂小结
1.结语:换个角度思考会有另一番风景;换一个角度思考会有另一种认知;换一个角度思考会避免许多误会;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多生一份谅解。

愿你爱读书,会思考,换一个角度思考,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爱心树》
《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