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一中2019年高三年级年末考试试题(理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兰州一中2019年高三年级年末考试试题(理综)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本卷须知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Fe—56,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3小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观看与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
观看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
C、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D、丁同学: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
2、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存
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15时最大限制因子是光
和CO2
C、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要紧缘故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
ATP、[H]生成减少
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
量变化的要紧缘故
3、某人染色体组成为44+XYY,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亲代产生配子时,以下哪种细胞分裂的后
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极所致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4、以下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操纵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TACGGGTGGCCCCAT
ATGCCCACCGGGGTA②
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CCG
苏氨酸ACU、ACC、ACA、ACG
甘氨酸GGU、GGA、GGG、GGC
缬氨酸GUU、GUC、GUA、GUG
依照上述材料,以下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CO—HN—”的结构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
C、ACC、GGG、GUA
C、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D、假设发生基因突变,那么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5、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操纵。

符合自由组合遗传。

R1和R2决定红色,r1
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因此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那么F2的表现型有
A、4种
B、5种
C、9种
D、16种
6、化学与科技、生活、环境紧密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
应用,制造光缆的要紧材料是单质硅
②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基本上只生成CO2和H2O
③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应将废电池深埋
④不能将铁制自来水管与铜制水龙头连接
⑤自来水厂在处理水时常加入硫酸铁和氯气,能同时达到消毒杀菌和除去水中悬浮杂质的作

⑥pH在5、6~7、0之间的降水可通常称为酸雨
⑦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严峻污染大气
⑧常见的银纪念币制作时一般为铜芯镀银,铜芯应做阳极
A、①②④⑦⑧
B、②④⑦⑧
C、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7、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 A
②6、2g氧化钠和7、8g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6N A
③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 A
④常温下1L0、5mol/LNH4Cl溶液与2L0、25mol/LNH4Cl溶液所含NH4+的物质的量相同
⑤在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与18g水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 A
⑥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⑦56g铁粉在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3N A
⑧1mol固体NaHSO4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 A
A、①④⑦
B、②⑤⑧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⑦
8、以下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Fe3+=Cu2++Fe2+
②将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H2O
③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NH3↑+SO32-+2H2O
④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⑤食醋除水垢中的碳酸钙:CaCO3+2H+=Ca2++H2O+CO2↑
⑥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C6H5O-+CO2+H2O→C6H5OH+HCO3-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9、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温度、反应物
用量等有关。

以下各组物质中由于浓度、温度、用量等条件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Cu与HNO3溶液;②Fe与HCl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
④铝与NaOH溶液;⑤FeI2与Br2水;⑥NH3与Cl2。

A、全部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10、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

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半径:W>Y>Z>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
D、Y、Z的氧化物都有酸性和碱性
11、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明显错误的选项是
12、以下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将pH=4的盐酸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c〔Clˉ〕>c〔NH4+〕>c〔H+〕=c〔OHˉ〕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的pH大
1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①依照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依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依照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依照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依照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⑦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⑧依照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A、只有①③
B、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全部正确
【二】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
的得0分。


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A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放出热量
C 、内能增大,外界对其做功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15、金属甲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如直线1所示。


某单色光照射金属甲的表面,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1,用同样的单色光照射金属乙表面,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2,且E 1>E 2。

那么金属乙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图线应是
A 、a
B 、b
C 、c
D 、上述三条图线都有可能
16、如下图,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图甲和图乙分别为x
轴上c 、d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且x cd =6m 。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
项是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不可能是8m
C 、波速可能是2m/s
D 、波速可能是6m/s
17、如下图,一个固定汽缸的活塞通过两端有转轴的杆AB 与圆盘边缘连接,半径为R 的圆
盘绕固定转动轴O 点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形
成活塞水平左右振动。

在图示位置,杆与水平线AO 夹角为θ,AO 与BO 垂直,那么如今活塞速度为
A 、R ω
B 、cos R ωθ
C 、cot R ωθ
D 、tan R ωθ 18、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
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形式之一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那么
A
B
v
O t/s c d
x
C
、环绕星运动的周期为2
D
、环绕星运动的周期为4
19、如下图的真空空间中,仅在正方体中的黑点处存在着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那么图
中a ,b 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的是
20、质量为2m 的小物块A ,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与静止在x 轴上的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发
生碰撞,碰撞前物块A 的速度为v 0,碰撞后,两物块都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碰撞后,小物块B 可能获得的速度为
A 、02
3v B 、012v C 、0v D 、0
2v
21、如下图,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整根弹簧处于原长状
态。

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从距离弹簧上端S 0处由静止释放,设滑块
与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那么
A
、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t B 、弹簧压缩量为0mg x k
=时,滑块速度最大 C 、假设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小为m v ,那么滑块从静止释放
到速度大小为m v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
2m 01sin sin ()2mg W mv mg S k
θθ=-+ D 、滑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弹力为2sin mg θ
第二卷
本卷须知
1、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本卷共13小题,共174分。

22、〔6分〕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小球运动轨迹及落点的情况简
图如右图所示。

a 、b 两球质量分别为a m 、b
m ,试依照实验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1〕实验中重复多次让a 球从斜槽上释放,应特别注意; 〔2〕假设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那么一定有关系式成立。

23、〔12分〕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甲同学测得单摆摆角小于5°,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为d,那么重力加速度g=;实验中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缘故可能是
A、实验室处在高山上,距离海平面太高
B、单摆所用的摆球质量太大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D、把〔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误作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
〔2〕乙同学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
如下图,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m/s2〔取2
π=9、87〕。

〔3〕丙同学由于所用直尺较短,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法:先测出某一摆长下单摆的周期T1,然后利用短尺在摆线上量出一段较小的长度l∆,将单摆的摆长缩短l∆,再测出对应的周期T2,由此就能够算出重力加速度g=。

24、〔16分〕如下图,在竖直平面内,光滑的绝缘细杆AC与半径为R的圆交于B、C两点,
B为AC的中点,C位于圆周的最低点,在圆心O处固定一正点电荷。

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套在杆上的带负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
止开始沿杆下滑。

重力加速度为g,A、C两点的竖直距离为3R,
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1〕小球滑至C点时的速度大小;
〔2〕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25、〔18分〕如下图,长L=1、2m、质量M=3kg的木板静止放在倾角
为37°的光滑斜面上,质量m=1kg、带电荷量q=+2、5×10-4C
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上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所在空间加有一个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场强E=4、0×104N/C的匀强电场。

对木板施
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10、8N,取g=10m/s2,斜面足
够长。

求:
〔1〕小物块经多长时间离开木板;
〔2〕小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获得的动能;
〔3〕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26、〔20分〕如下图,半径R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
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30
θ=,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过C点的轨道切线水平。

C点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紧挨C点放置一质量为m、长为3R的木板,上表面与C点等高,木板右端固定一弹性挡板〔即小物块与挡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
v=的速度水平
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μ=。

试求:
〔1〕物块通过轨道上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2〕物块通过轨道上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木板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27、〔15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 、B 、C 、D 、E 、X 、Y 是表中给出元素组成的常
见单质或化合物。

A 、
B 、
C 、
D 、
E 、X 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
和反应条件略去〕 〔1〕假设E 为单质气体,D 为白色沉淀,C 与X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2〕假设E 为氧化物,那么A 的化学式为,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当X 是显碱性的盐溶液,C 分子中有22个电子时,
那么C 的电子式为,表示X 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X 为金属单质时,X 与B 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 的
离子方程式为。

28、〔15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欲研究SO 2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第2组中物质X 的化学式是。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S 〔单质〕 SO 2、X 、Na 2SO 3、NaHSO 3 SO 3、H 2SO 4、Na 2SO 4、NaHSO 4
〔2〕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SO 2的性质:
〔熔点:SO 2-76、1℃,SO 316、8℃;沸点:SO 2-10℃,SO 344、8℃〕
①装置I 模拟工业生产中SO 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同学按I 、II 、III 、IV 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II 的作用是;装置III 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 2+,同时pH 降低,那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乙同学按I 、II 、IV 的顺序连接装置,假设装置IV 中有40mL2、5mol •L -1NaOH 溶液,
反应后增重4、8g ,那么装置IV 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29、〔16分〕Ⅰ、在一定条件下,x A +y B
z C ,达到平衡,试填写以下空白:
〔1〕C 是气体,且x +y =z ,加压时平衡假如发生移动,那么平衡必向方向移动。

〔2〕假设B 、C 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 的用量,平衡不移动,那么A 的状态为。

Ⅱ、NO 2和N 2O 4能够相互转化:2NO 2〔g 〕N 2O 4〔g 〕ΔH <0。

现将一定量NO 2和N 2O 4
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3〕反应25min时,假设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用文字表达〕;
〔4〕假设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能够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30、〔14分〕A、B两种有机物均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7O2Br,B分子
中含2个氧原子,其燃烧产物n〔CO2〕:n〔H2O〕=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

A和B
请回答:
〔1〕A的结构简式是。

〔2〕B的化学式是。

〔3〕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③。

〔4〕F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弱酸性;②能够形成五种一氯代物,其中苯环上只有两种;④除苯环外,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

写出符合上述条件且具有稳定结构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1、〔10分〕
狂犬病病毒是单链RNA病毒,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人脑导致出现病症,狂犬病一般2周到3个月发病。

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等症状。

请回答以下问题:〔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也是抗狂犬病病毒要紧免疫途径之一,___________裂解靶细胞。

〔3〕狂犬病病毒的G蛋白在囊膜上构成病毒刺突,与病毒致病性有关。

假设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狂犬病疫苗,能够制备___________疫苗和RNA疫苗。

〔4〕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能够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___________。

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假设体温一直处于38℃,机体产热__________散热。

32、〔8分〕
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乙表示反射弧局部放大、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剌激甲图中的④处,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__,什么原因?
_____
〔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未兴奋部位_____〔填“”或“”〕兴奋部位。

〔3〕假设甲图所示的结构参与血糖的调节,那么神经中枢位于_____,受它操纵的效应器是[]_____和胰岛。

〔4〕假设A和B都位于手部,甲图中的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

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正确麻醉位点是_____;注射了麻醉剂后,用针刺手,手能动却没有感受,那么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

33、〔12分〕
味精的要紧成分是谷氨酸,目前要紧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

下图表示某容器中培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曲线。

请回答:
〔1〕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2〕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200个红细胞与2ml该培养液混合均匀,然后制片观看,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21 17 20 19
细菌个数102 99 103 94
该2lm培养液中共含有细菌数个。

〔3〕要获得大量的产物谷氨酸。

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之比为。

假如想要推迟d~e 的出现,可采纳的方法。

〔4〕假设在发酵罐中发酵生产那么必须持续通入。

当培养基中pH值呈时,发酵罐中产物为乙酰谷氨酰胺。

〔5〕对比图甲,在乙图上绘出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速率变化的曲线。

〔6〕假设用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发酵罐中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谷氨酸产量高,经测定菌株Ⅰ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活性高,菌株Ⅱ的谷氨酸脱氢酶的含量高。

进一步研究发明,突变发生在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区。

34、〔12分〕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操纵,显性基因A操纵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 l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假设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依照上述程序,回答相关问题:
①报春花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异花传粉。

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么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
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以缩短培育年限。

方案:。

参考答案
6、C
7、B
8、C
9、D10、A11、B12、D13、C
27、〔15分〕〔1〕Al3++3AlO-2+6H2O=4Al〔OH〕3↓
〔2〕NO2;3NO2+H2O=2HNO3+NO
①;CO2-3+H2O HCO-3+OH-
②Fe+4H++NO-3=Fe3++NO↑+2H2O
28、〔15分〕〔1〕〔3分〕H2SO3
〔2〕①〔3分〕2SO2+O22SO3
②〔3分〕使SO3凝聚
..成固体与SO2分离
..
〔3分〕5SO2+2H2O+2MnO4-==5SO42-+2Mn2++4H+
③〔3分〕3SO2+4NaOH==Na2SO3+2NaHSO3+H2O
29、〔16分〕〔每空2分〕Ⅰ、〔1〕逆。

〔2〕固或液。

Ⅱ、〔1〕X;bd。

b。

〔2〕0、04mol/〔L·min〕。

〔3〕增大NO2浓度。

〔4〕C。

30、〔14分〕〔1〕CH3COOCHBrCH3〔2〕C12H12O2;
〔3〕①CH3COOCHBrCH3+2NaOH CH3COONa+CH3CHO+NaBr+H2O
③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4




高三理科物理和生物答案:
1B2C3A4D5B
14、BD15、B16、CD17、A18、D19、C20、AC21、AC
22、从同一高度释放
a a b
m OP m OM m ON
=+
23、〔1〕22
2
4()
2
d
n l
g
t
π+
=
D
〔2〕9、87〔3〕2
22
12
4l
g
T T
π∆
=
-
24、〔1〕小球由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
(2
AB
31
mg R qU m
22
-=

小球由A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
2
AC c
1
mg3R qU mv
2
-=

其中,AB
AC U
U =

由①②③式可得小球滑至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c v =
〔2〕由①式可得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AB
mgR U 2q
=-
25、〔1〕物块向下做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 1,木板的加速度为a 2,那么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物块:mg sin37°-μ〔mg cos37°+qE 〕=ma 1a 1=4、2m/s 2
对木板:Mg sin37°+μ〔mg cos37°+qE 〕-F =Ma 2a 2=3m/s 2
又12a 1t 2-1
2a 2t 2
=L
得物块滑过木板所用时间t =2s 、
〔2〕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 2=a 2t =32m/s 、
其动能为E k2=1
2Mv 22
=27J
〔3〕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Q =F 摩x 相=μ〔mg cos37°+qE 〕·L =2、16J 、 26、〔1〕
sin B v v θ
== 〔2〕由B 到C 机械能守恒
2
211(1sin )22
C B
mgR mv mv θ+=-① 得:
C v
C 点:
2C
v N mg m
R
-=③
由①②得:8N mg =
〔3〕物块与弹性挡板相碰前已相对静止,那么二者共速时木板速度最大,否那么,。

设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 共,那么
2C mv mv =共
22
11=222C mgS mv mv μ-共
相对 由以上两式得:
=3.5S R 相对故二者碰后瞬间木板速度最大。

设碰后瞬间物块与木板速度分别为v 1、v 2,那么
12C mv mv mv =+
22221113=()
222
C mg R mv mv mv μ⋅-+1
由以上两式得:
v=
2
其中
v=
2
31、〔每问2分,共10分〕
〔1〕与病原体特异结合〔中和沉淀病毒〕防止其扩散
〔2〕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
〔3〕G蛋白
〔4〕能够病毒还处于潜伏期,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之前人还没有发病。

〔5〕等于
32、〔每空1分,共8分〕
〔1〕不能兴奋只能有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突触处兴奋传递时单向的〕
〔2〕b←
〔3〕下丘脑[B]肾上腺
〔4〕③①
33、〔12分〕
〔1〕异养需氧型
〔2〕1000〔或1033〕
〔3〕3:1连续培养
〔4〕无菌空气酸性
〔5〕〔作图2分〕
〔6〕〔4分〕编码区非编码区
34、〔12分〕
〔1〕AAbb或Aabb〔2分〕
〔2〕I、AABBaabb
〔3〕①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

〔答出套袋即可〕〔2分〕
②3/161/2
③〔4分〕任写一个方案,答对其它合理方案也给分
方案一:对F2中开黄花植株分开〔单株〕留种和播种,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种。

方案二: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熟后开黄花的植株即为纯种。

方案三:对F2中开黄花的植株进行测交,判断是否纯合,对纯合的进行标记,下一年再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