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背景下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背景下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摘要] 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
养卓越工程师的内在需要。

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卓越工程师而言,掌握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能够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能够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道义使命同样重要。

对此,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加强卓越工程师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阵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

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奠基工程,强化在校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伦理教育是塑造卓越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一,加强工程伦理素质教育是卓越工程师的内在要求。

在工程活动中,工程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卓越工程师,除了要求他们具备专业技术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外,还要他们具有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中做出道德决策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完善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

工程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它广泛地牵涉自然、人文、社会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新的工程伦理问题与道德冲突:现代工程活动对社会影响不断增长,而人们对事物的道德价值持狭隘的功利主义标准;工程活动的影响不顾及道德传统而强行作用于道德;科学技术传播为主体的现代化进程太快,超过了社会与文化的容忍程度。

随着工程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对公众和自然切实负起伦理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工程与技术进行伦理反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第三、加强工程伦理道德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频频开工,许多建好的工程正发挥着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民造福,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
一批豆腐渣工程,直接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些豆腐渣工程所引起的事故留给世人的教训是多方面的,从工程伦理的角度来总结也是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卓越工程师在国家的各项工程建设中担任重要的角色,要让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建设活动中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能够自觉担负起工程师所应有的道德良心和责任,开展工程伦理教育非常迫切和重要
二、目前我国工科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除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外,我国绝大多数理工科高校都没有开设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课程。

理工科教师也普遍缺少工程伦理教育的知识,甚至缺乏工程伦理教育的意识。

多数理工科大学生对工程伦理就更是不知所云,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在当今我国许多工程活动已经引起了严重负面效应,国家十分强调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工程伦理教育在理工科高校中还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不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理念上,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评价和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往往集中在工程技能方面。

很多企业和学校认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教育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第二,教育内容上,用职业道德教育或伦理教育代替工程伦理教育。

工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多为职业道德教育或普通伦理教育,这与工程伦理教育有很大的差别。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工科高校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使大学生明确工程伦理规范,明确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

实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都知道一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但是只知道这些原则并不能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难题。

第三,教育对象上,没能对工科学生专门开设工程伦理课。

目前多数高校的工科专业都没有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倒是人文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伦理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工程伦理学。

总体来说,受到系统的工程伦理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力度不强,这种情况急需改变。

三、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卓越工程师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工程师明确社会角色身份,培养工程伦理意识,遵循伦理规范,最终提高伦理决策能力。

明确社会角色身份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逻辑起点。

工程伦理意识,它是伦理动机和伦理行为的思想基础;伦理规范,它是伦理判断和伦理取向的标准;伦理决策,它是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明确社会角色身份。

社会角色对个人具有外在的和普遍的限制性,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也是当工程师成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出现后才被社会要求的。

工程师应该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负责,有效调节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以及对工程给其利益相关者乃至工程涉及的生物圈所带来的眼前、未来后果承担责任。

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要定位于作为一名能承担社会角色责任的工程师,能从全球和全社会的视角理解工程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影响;理解工程师的职业职责和伦理责任;掌握本专业的伦理准则以及适用于本专业的法律和安全标准;具备基本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选择;了解一些重大的工程实践案例,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案例。

第二,培养工程伦理意识。

工程伦理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

因此,工程伦理教学首先就要改变学生伦理意识、责任意识淡漠的局面。

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习工程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要能够熟练地辨识出工程中的道德问题。

当前,欧美工程伦理教育非常明确地指出,在工科院校给大学生开设工程伦理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工程伦理价值观,形成和树立工程伦理意识。

能够自觉、主动地意识工程伦理问题,正确地看待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担负相应的伦理责任。

因此,工程伦理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工程师具有伦理意识的素质,即我们要培养具有伦理责任意识或责任感、人格圆满且能道德自主的工程师。

第三,遵循工程伦理规范。

工程师具备工程伦理规范素质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德国工程师协会(NDI)颁布的《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旨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对工程伦理的认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伦理准则和标准,在责任冲突时提供判断的指南和支持,以及协助解决与工程领域有关的责任问题的争议。

当前世界各国的工程师学会“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要位置“定为工程伦理最基本的、统领性的原则。

根据这一基本原则的精神内涵,可以推导出许多具体、明确的工程师职业行为规范。

要解决工程伦理问题除了能够主动意识到工程伦理问题之外,还需要有行动的指南,即充分的理论依据、判断标准和指导原则。

在高等工程伦理学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工程伦理意识,还应该包含专门知识目标,即认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准则、典型案例和问题。

高等工程伦理教育也与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一样,都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素质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培养准工程师的角色身份意识、工程伦理意识,熟练地掌握工程伦理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正确对待和解决好遇到的各种具体的工程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进. 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 李尽晖、苗青. 工程师的伦理责任与工科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J].新疆社科论坛,2010(3).
[3] 项小军.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8).
[4] 郑文宝. 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工程伦理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7(6).
[5] 甘绍平. 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