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北黑猪的形成及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曾琼(1980-﹚,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
贵州省黔北黑猪的形成及利用
曾琼1肖礼华1徐建忠1吴进军1李骥泽2
(1贵州省遵义市畜牧站,贵州遵义563000;2贵州省遵义市兽药饲料监测站,贵州遵义563000)黔北黑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北和黔东的20余个县,中心产区是遵义市道真县﹑湄潭县㊂黔北黑猪是一个体型较大﹑生产性能较好的地方猪种,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肥育﹑屠宰率高﹑肉品质好﹑杂交效果较显著等优点㊂
1黔北黑猪的外貌特征
黔北黑猪被毛多为黑色,鬃毛发达且粗﹑密﹑硬,当地群众称 青毛猪 ,约有10%左右有 六白 或不完全 六白 特征,皮肤呈灰黑色㊂头型清秀,大小适中,分长头和短头两种㊂长头型额面较平直,嘴筒圆而直,皱纹浅,额头突出不明显;短头型额头突出,呈倒八字形或菱形,嘴筒短﹑圆﹑粗而微翘,有横纹,多呈菱形,切割较深㊂耳大下垂,耳根较硬,耳尖厚钝圆㊂颈长短适中㊂体格中等,背腰微凹,胸稍窄而较深,腹大下垂,但不触地㊂乳头数6~7对㊂四肢健壮,后肢多卧系[1]㊂
2黔北黑猪的生产性能
2.1生长发育
2006年12月8日在中心产区湄潭县的湄江镇﹑
永兴镇﹑天城乡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随机测定,结
果为:1岁的公﹑母猪体重分别为150.83kg﹑
161.88kg,体长分别为148.38cm﹑136.38cm,胸围分别为137.05cm﹑126.28cm,体高分别为79.50cm﹑74.47cm [1]

2.2繁殖性能
黔北黑猪性成熟较早
[1]
,母猪3月龄开始第
一次发情,公猪2月龄前后就有爬跨行为;在农村
公猪3~4月龄配种,母猪4~5月龄配种㊂发情周期21天,怀孕期114天左右,利用年限6~8年㊂窝产仔数为7.97头,平均出生重为0.72kg,断奶日龄平均为34.04天,平均断奶重为4.66kg,20天的泌乳力为2.31kg [1]

2.3育肥性能
育肥期日增重为402.62g,料肉比为4.21︰1㊂2.4产肉性能
黔北黑猪的宰前活重为101.76kg,胴体重为71.29kg,屠宰率为70.06%,背膘厚为3.54cm,瘦肉率为41.69%
[1]

3黔北黑猪的品种形成与产地条件
3.1人文历史
黔北黑猪是贵州省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一个
保护与利用篇
173
地方猪种,形成历史悠久[1,2],有关黔北黑猪的历史记载很多㊂据‘遵义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农户养猪存栏数量失载,民国20年(1931年﹚,平均单户养猪1~2头,其中山盆猪种性情温驯,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多,生长快,仔猪2月龄时平均头重约7kg㊂黔北黑猪中心主产区湄潭县﹑道真县的县志均有记载㊂
3.2自然生态环境
黔北黑猪的产区位于东经105ʎ36'~108ʎ13',北纬27ʎ08'~29ʎ12',东与湖南接壤,北与重庆毗邻,境内以大娄山脉为主体,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向西湘丘陵过渡的地带,赤水河﹑芙蓉江﹑乌江流经其间㊂地貌以中山峡谷为主,低山丘陵次之,山峦起伏,形成了高山﹑沟谷﹑丘陵和坝区相间的复杂地形㊂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400m,河谷地带海拔仅300~400m㊂年平均温度15~17ħ,无霜期260~300天,年降雨量900~1400mm,相对湿度80%左右㊂
3.3养殖条件及水平
产区春暖较早,秋寒较晚,夏温较高,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农业较发达,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产区㊂农作物一年两熟,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主,并盛产番薯﹑马铃薯﹑豆类﹑花生以及烤烟﹑茶叶等经济作物㊂由于山场广阔,野生饲料和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㊂历史上,黔北地区的湄潭县河包场﹑德江县的复兴场﹑风冈县的绥阳场﹑绥阳县的募坝﹑正安县的土坪与流渡等,是贵州北部农副产品及牲畜交换的传统农村集贸市场,群众选育的良种猪和繁殖的仔猪,通过这些集市的交流活动,逐渐形成血缘关系相近的猪群㊂产区群众选择种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猪外形的要求是 头大﹑嘴长﹑岔口深,脚高﹑体长架子蹬,大耳下挂粗尾根,倒八卦头日增斤 ㊂
3.4消费习惯及品质要求
黔北黑猪的产区居民以汉族为主,亦有仡佬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由于生产﹑生活需要,群众除养猪积肥外,还有杀年猪﹑炼油和腌制腊肉的习惯,所以多选择 油多易肥 的猪作种用㊂加之20世纪60﹑7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物资匮乏,很多群众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脂肪含量丰富的猪肉很受青睐,这一消费习惯促进了脂肪型猪种的发展㊂
3.5黔北黑猪的命名
1977年全省畜禽资源普查时,认为德江县的复兴猪﹑凤冈县的龙贝猪﹑绥阳县的绥阳猪﹑务川县的桐木猪﹑桐梓县的巴蕉猪﹑息峰县的石洞猪等,均属同种异名猪种,统一定名为黔北黑猪㊂3.6黔北黑猪的群体规模
据统计,1977年仅中心产区就有黔北黑猪12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8万头;1995年黔北黑猪存栏数为38.9万头;2006年7 8月贵州省猪种遗传资源普查,全省存栏黔北黑猪2.3万多头,2005年底道真县黔北黑猪存栏8060头,湄潭县存栏6780头,绥阳县存栏3800头,桐梓县存栏5170头㊂黔北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㊂
4黔北黑猪的保护与利用
4.1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重视地方保种工作
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因素的重要基因库,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独特性[3-5]㊂黔北黑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地方猪
174
种,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黔北黑猪的保种工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应将品种保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㊂
4.2建立保种场㊁扩繁场,划定保种区,加强黔北黑猪的本品种选育
目前,在黔北黑猪中心产区道真县旧城镇有1个黔北黑猪保种场﹑4个存栏黔北黑猪母猪30头以上的场,习水县﹑新蒲新区各有1个黔北黑猪扩繁场,道真县旧城镇长坝村建有存栏500头的黔北黑母猪保护区㊂
近年来,由于遵义市大量引入外来猪种,大力推行外二元杂交或外三元杂交模式,导致黔北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生产性能也有所降低㊂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可能扩大黔北黑猪的群体规模,搞好本品种的选育工作,尤其要加强繁殖性能﹑产肉性能的选育㊂
4.3开展杂交利用
以黔北黑猪为母本,引进猪种长白﹑大白﹑杜洛克为父本,进行内二元杂交或内三元杂交,利用黔北黑猪繁殖力强﹑肉质优良等特性和外来猪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瘦肉率高的优点,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的瘦肉型新品系㊂
4.4推广黔北黑猪的标准化养殖
遵义市申请登记的黔北黑猪农产品于2013年12月30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㊂遵义市黔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黔北黑猪地理标志申请时,已经制订了‘黔北黑猪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范涉及黔北黑猪的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等相关内容,黔北黑猪的标准化养殖﹑规范化养殖可参考此规范㊂只要在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内按照此
规范进行黔北黑猪生产的并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企
业,就可以无偿地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黔北黑猪
地理标志,或可对使用登记的黔北黑猪地理标志进
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㊂
4.5走深加工之路
黔北黑猪的猪肉品质好,肉色鲜红,大理石纹
丰富,保水能力强㊂遵义当地群众又有喜食腊肉的
习惯,遵义市可培育黔北黑猪深加工企业,由企业
注册自己的品牌,专门生产腊肉﹑香肠﹑腊排骨等
产品㊂
4.6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遵义黔北黑猪养殖有限公司注册了 黑毛牌
黔北黑猪猪肉商标,在遵义市两城区华联超市直接
供应黔北黑猪鲜肉,平均价格达到52~54元/kg,
猪肉产品非常畅销㊂遵义市可以这些养殖企业为基
础,培育和壮大养殖黔北黑猪的龙头企业,尤其是
在黔北黑猪的中心产区道真县﹑湄潭县要大力发展
黔北黑猪,引进和培育养殖企业,创立自己的品
牌,打开黔北黑猪的销售市场㊂
参考文献
[1]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
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29-332.
[2]陈永泽.贵州省畜禽品种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社,1993:44-48.
[3]王勇,朱满兴,侯庆永,等.地方猪种保护利用现状及
对策[J].畜牧与兽医,2012,44(3):84-86.
[4]吴同山,王敬军.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动
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10):74-75.
[5]陈其美,葛长利,董彬.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
护与利用[J].中国猪业,2013(S2):160-163.
保护与利用篇
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