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验效应 4.经验效应 经验效应是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 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经验效应与推广 农民是比较容易固守老经验的群体, 农民是比较容易固守老经验的群体,需 要在推广中打破这种经验效应, 要在推广中打破这种经验效应,这就需要需 要对农民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要对农民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同时要用 事实说话(示范结果) 事实说话(示范结果)。
如何激发农民的兴趣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效果
第一,亲自看要比听人讲易产生兴趣,动手 第一,亲自看要比听人讲易产生兴趣, 操作要比听和看易产生兴趣。 操作要比听和看易产生兴趣。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 第二,具有新异性的内容易产生兴趣。 第二,具有新异性的内容易产生兴趣。 不断的引进创新) (不断的引进创新) 第三,对有前期经验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第三,对有前期经验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积极的试验、示范) (积极的试验、示范) 第四,与切身利益关系越密切越容易产生兴趣。 第四,与切身利益关系越密切越容易产生兴趣。 创新要紧密围绕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创新要紧密围绕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推广心理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推广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推广心理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推广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农民心理、 农民心理、行为改变的过程
3.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刻板印象影响人们对人或事 物认知的作用。 物认知的作用。
刻板效应与农业推广
刻板印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 人或事物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印象一旦形成, 人或事物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印象一旦形成, 就很难改变。这就需要在推广工作中,加强引导, 就很难改变。这就需要在推广工作中,加强引导, 注意试验、示范,用事实改变刻板印象。 注意试验、示范,用事实改变刻板印象。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决定 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的诱因系统。它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 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 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源泉。 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源泉。由于个体需要的不 同,体现着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在推广中的应用
心理定势是认知偏见或偏差,但 心理定势是认知偏见或偏差, 它又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它又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是一种规律。 是一种规律。在农业推广工作中一方面 要发挥它的作用,使其为推广活动服务, 要发挥它的作用,使其为推广活动服务, 同时又要避免它给推广活动带来不利影 晌。
推给谁——研究农民心理和行为规律 推给谁——研究农民心理和行为规律 谁来推—— 谁来推—— 推广人员心理和素质
研究农民群体心理, 研究农民群体心理,打破或运用 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 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搞好推广服务 工作。了解农业推广对象的兴趣、 工作。了解农业推广对象的兴趣、性 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 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1.首因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 用。第一印象是初次对某人某事进行感知所留下 的印象,它会影响以后对此人此事的印象、 的印象,它会影响以后对此人此事的印象、评价 和判断,这就是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的效应。 和判断,这就是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的效应。
首因效应与农业推广
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又叫心理惯性, 心理定势又叫心理惯性,也称动力定型 是指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以前形成的心理准备 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 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 心理定势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比较常见的有首 心理定势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比较常见的有首 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经验效应和移情效 应等。 应等。
桥梁
推广人员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农业推广人员心理 农业推广过程心理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一、农民的群体心理 二、农民的个性心理 三、多数农民的一般心理特点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一、农民的群体心理 二、农民的个性心理 三、多数农民的一般心理特点
了解农民的迫切实际需 社交需要 需求层次、潜在需求, 要、需求层次、潜在需求, 通过诱导策略变潜在需求 安全需要 为有效需求, 为有效需求,有针对性的 生理需要 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掌握农民群体的 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 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农业推广人员的思 维训练和个性培养,能够通过心理互动, 维训练和个性培养,能够通过心理互动, 利用农民的心理定势为农业推广服务。 利用农民的心理定势为农业推广服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心理定势的类型以及农民群体的心理定 势的利用Fra bibliotek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晕圈效应、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晕圈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将 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泛化, 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泛化,从而掩盖其它特征而 形成整体印象的一种心理定势。 形成整体印象的一种心理定势。 晕轮效应与农业推广 推广活动中存在着晕轮效应, 推广活动中存在着晕轮效应,农民可能将某些 人或事物的优点放大而忽视其缺点, 人或事物的优点放大而忽视其缺点,也可能将另外 的人或事物的缺点放大而忽视其优点, 的人或事物的缺点放大而忽视其优点,形成以偏概 全的结论,影响推广效果。因而,要注意引导, 全的结论,影响推广效果。因而,要注意引导,及 时利用或打破这种心理定势,为推广工作服务。 时利用或打破这种心理定势,为推广工作服务。
2. 农民的能力与农业推广
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要注意农民能力搭配。农民个体间能 力差异较大,在农民或者组织中起不同的作用,有些人善于谋 划,有的人善于联络,有的人善于具体操作,这些人合理组合, 组织才能有效运转。 第二,确定推广项目和推广内容要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根据 农民的接受能力,将推广内容分解,层次化、简单化、傻瓜化, 便于推广目标的实现。 第三,加强农民的教育引导,强化对农民的能力训练。农业推广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和能力,这是中国的农业现 代化早日实现的最有效途径。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一、农民的群体心理 二、农民的个性心理 三、多数农民的一般心理特点
二、农民的个性心理
我国第一部《心理学大词典》 我国第一部《心理学大词典》(朱 智贤主编)中,对个性作了如下表述: 个性也可称人格。 “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 面貌, 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 理特征。
农业推广活动中, 农业推广活动中,不仅存在农民对农业推广者 的第一印象,还存在对农业新技术、 的第一印象,还存在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第 一印象。首次推广活动一旦失败, 一印象。首次推广活动一旦失败,以后的工作便 难以展开。因此,必须作好充分的资料、物质、 难以展开。因此,必须作好充分的资料、物质、 技术准备,争取一次成功。 技术准备,争取一次成功。
首先, 首先,利用心理定势扩大农业推广组织的 影响,树立农业推广组织的良好形象。 影响,树立农业推广组织的良好形象。比如利 用首因效应,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 用首因效应,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要通过精 心策划,认真安排,争取“一炮打响” 心策划,认真安排,争取“一炮打响”;利用 移情效应,推出最优质的技术或产品, 移情效应,推出最优质的技术或产品,赢得广 大农民的好感,带动其它技术、产品的推广; 大农民的好感,带动其它技术、产品的推广; 利用晕轮效应, 利用晕轮效应,请一些农民喜欢和信任的人帮 也会带来良好效果。 助,也会带来良好效果。
其次, 其次,防止农民心理定势对农业推广 的消极影响。对有些与农民心理定势相 的消极影响。 冲突的推广目标,要采用适当策略, 冲突的推广目标,要采用适当策略,打 破心理定势,避免受心理定势的阻碍。 破心理定势,避免受心理定势的阻碍。 同时也有利于农民摆脱旧思想、 同时也有利于农民摆脱旧思想、旧观念 的束缚,积极接受新观念, 的束缚,积极接受新观念,产生良好的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 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既体现着感知、记忆、思维、 情感与意志等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又具有个别差 异。 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能力、气质、 能力、气质、 能力 性格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经常性和稳定性, 性格等 只有比较稳定的、在日常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心理活动特点,才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确定性 群体成员情感联系的紧密性 群体成员信息共享的制约性 群体中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一、农民的群体心理
群体的一般概念 群体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人群集 合体。 合体。 群体的特征 各成员工作上相互联系,心理上彼此意识, 各成员工作上相互联系,心理上彼此意识, 感情上交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各成员有“ 感情上交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各成员有“我们 同属一群”的感受。 同属一群”的感受。 农民的群体的特征 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
5.移情效应 5.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指人们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 与该对象有关的人或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爱人者,兼爱其屋上之乌”就是移情效应的 爱人者,兼爱其屋上之乌” 典型表现。 移情效应与农业推广 推广活动中要注意培养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感情, 建立起良好感情基础,这样推广项目以及技术、产 品都会很容易地被信任、被采纳。如果农民在感情 上不能接受推广者,推广工作就难以展开。
一、农民的群体心理
群体的一般概念 群体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人群集 合体。 合体。
群体的特征 各成员工作上相互联系, 各成员工作上相互联系,心理上彼 此意识,感情上交互影响, 此意识,感情上交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 各成员有“我们同属一群”的感受。 用,各成员有“我们同属一群”的感受。
农民的群体的特征
罗马医生兼解剖学家卡伦最早对气质进行 分类。他把人的气质划分为4 分类。他把人的气质划分为4种: 即多血质型、胆汁质型、 即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 质型。 质型。
1. 兴趣与农业推广
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个 性倾向性的重要内容。 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 索,促使人主动地去认识事物和寻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 手段。 农民的兴趣与农业推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农业广活动中,了解农民的兴趣意义重大。推广内容 一旦引起农民的兴趣,推广活动的展开将变得容易。如何激 起农民的兴趣,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效果。
第三章 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
推什么—— 推什么—— 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 为什么推—— 为什么推—— 怎么推—— 怎么推——
重要性和必要性 推广的方式方法
推给谁—— 推给谁—— 研究农民心理和行为规律 谁来推—— 谁来推—— 推后成效—— 推后成效——
推广人员心理和素质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经济、社会、 农业推广心理学
3.农民的气质与农业推 3.农民的气质与农业推 广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主要指: 心理过程的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心理过程的强度,即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有的人较外向,善于交往,善于 表达和自我表现,有人较内向,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 分析自己的思想,而不善于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