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承之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
..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
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掾
..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
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
..,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
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弟,指最小的弟弟。
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B.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C.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
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C.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
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5分)
(2)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5分)
【参考答案】
10.C(正确标点:进枢密直学士。
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
未几,为陕西都转运
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
11.B(“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
12.B(“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
)
13.(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
(“任情”“莫”“忤”“力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
(2)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
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孝友”“厉”“当”“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
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
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
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
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
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
”郡守很忌惮他的话。
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
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
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
”改任他为京官。
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
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
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
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
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
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
”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
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
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
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
”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
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
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
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