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422249.9
(22)申请日 2020.07.17
(73)专利权人 上海六梓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
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
(72)发明人 柯知超 彭亮 尚云霞 张丹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7
代理人 何静
(51)Int.Cl.
F16M 11/04(2006.01)
F16M 11/18(2006.01)
F16M 11/28(2006.01)
F16F 15/06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包括螺纹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管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伸缩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达到对第一支撑杆支撑的效果,通过伸缩机构,达到对第一固定板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板,达到对第二固定板支撑的效果,通过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连接杆,达到对第二固定板减震的效果,该控制设备可对高度进行调节,而且减震效果好,
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13236655 U 2021.05.18
C N 213236655
U
1.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3),且伸缩机构(3)包括螺纹杆(31)、第一锥形齿轮(32)、第二锥形齿轮(33)、螺纹管(34)和第二支撑杆(35),所述伸缩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且第一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9),且螺栓(9)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夹板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
(31)表面的底部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3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2)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33),所述螺纹杆(31)的表面套设有螺纹管(34),所述螺纹管(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5),且第二支撑杆(35)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
(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2),且第二滑块(11)能够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钮(15),且旋钮(15)的底部与转盘(13)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且固定块(16)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
(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且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9),且第二弹簧(19)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8)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且连接板(20)与螺栓(9)螺纹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3236655 U
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医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及统计学等的进步,有些预测则认为人类的无数职业也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

[0003]人工智能在使用时,需要使用控制设备,而现有的控制设备不方便对高度进行调节,而且减震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包括螺纹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管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伸缩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夹板。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底部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块能够在第二滑槽内滑动,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达到辅助螺纹管移动的效果,避免出现移动过多的状况。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钮,且旋钮的底部与转盘接触,通过转盘,方便转动第二锥形齿轮,通过旋钮,达到对转盘固定的效果,避免出现自转的状况。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块和固定孔,方便对底座固定的效果。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
簧,且第二弹簧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弹簧,达到对第一滑块支撑的效果,通过第二弹簧,达到对第二固定板减震的效果。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螺栓螺纹连接,通过连接板,达到对螺栓支撑的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达到对第一支撑杆支撑的效果,通过伸缩机构,达到对第一固定板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板,达到对第二固定板支撑的效果,通过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连接杆,达到对第二固定板减震的效果,通过第二固定板,达到放置控制设备的效果,通过螺栓和夹板,达到对控制设备固定的效果,该控制设备可对高度进行调节,而且减震效果好,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00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达到辅助螺纹管移动的效果,避免出现移动过多的状况,通过转盘,方便转动第二锥形齿轮,通过旋钮,达到对转盘固定的效果,避免出现自转的状况,通过固定块和固定孔,方便对底座固定的效果,通过第一弹簧,达到对第一滑块支撑的效果,通过第二弹簧,达到对第二固定板减震的效果,通过连接板,达到对螺栓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伸缩机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杆;3、伸缩机构;31、螺纹杆;32、第一锥形齿轮;33、第二锥形齿轮;34、螺纹管;35、第二支撑杆;4、第一固定板;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连接杆;
8、第二固定板;9、螺栓;10、夹板;11、第二滑块;12、第二滑槽;13、转盘;14、连接块;15、旋钮;16、固定块;17、固定孔;18、第一弹簧;19、第二弹簧;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控制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3,且伸缩机构3包括螺纹杆31、第一锥形齿轮32、第二锥形齿轮33、螺纹管34和第二支撑杆35,伸缩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且第一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9,且螺栓9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夹板10。

[0022]通过底座1,达到对第一支撑杆2支撑的效果,通过伸缩机构3,达到对第一固定板4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板4,达到对第二固定板8支撑的效果,通过第一滑块6、第一
滑槽5和连接杆7,达到对第二固定板8减震的效果,通过第二固定板8,达到放置控制设备的效果,通过螺栓9和夹板10,达到对控制设备固定的效果,该控制设备可对高度进行调节,而且减震效果好,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0023]在本实施例中,螺纹杆31表面的底部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32,第一锥形齿轮32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33,螺纹杆31的表面套设有螺纹管34,螺纹管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5,且第二支撑杆35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板4固定连接。

[0024]在本实施例中,螺纹管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1,第一支撑杆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2,且第二滑块11能够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通过第二滑块11和第二滑槽12,达到辅助螺纹管34移动的效果,避免出现移动过多的状况。

[002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锥形齿轮3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3,第一支撑杆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钮15,且旋钮15的底部与转盘13接触,通过转盘13,方便转动第二锥形齿轮33,通过旋钮15,达到对转盘13固定的效果,避免出现自转的状况。

[0026]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且固定块16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7,通过固定块16和固定孔17,方便对底座1固定的效果。

[00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且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9,且第二弹簧19的顶部与第二固定板8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弹簧18,达到对第一滑块6支撑的效果,通过第二弹簧19,达到对第二固定板8减震的效果。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且连接板20与螺栓9螺纹连接,通过连接板20,达到对螺栓9支撑的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控制设备放置在第二固定板8上,转动螺栓9,螺栓9带动夹板10移动,可对控制设备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控制设备位置进行调节时,转动转盘13,转盘13带动第二锥形齿轮33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33和第一锥形齿轮32的配合带动螺纹杆31旋转,通过螺纹杆31和螺纹管34的配合带动第二支撑杆35移动,可对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8高度进行调节,在控制设备晃动时,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槽5内收缩,同时第一滑块6带动第一弹簧18收缩,可对第二固定板8进行减震,可对控制设备进行保护。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
图2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