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2-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学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5题,70分)
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包买主的出现 C.货币地租的出现D.公司的出现2.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之后,历届世博会都有了明确的主题,而主题口号都会反映举办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1992年,西班牙以美洲被发现500周年为主题,在南部城市塞维利亚成功举办了一届世博会,据此请推断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
A.“一个世纪的进步” B.“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C.“交通与运输” D.“发现的时代”
3.“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4.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了
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
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5.“它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它们”指的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荷兰C.英国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
7.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列图片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
8.“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B.封建势力的衰退
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D.工人运动的兴起
10.汽油价格上涨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石油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石油工业作为一种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是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中期C.19世纪晚期D.20世纪晚期1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2.“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们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说明的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D.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
13.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
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表现的是
A.银行倒闭 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涨D.失业人数激增14.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是因为
①危机的规模空前大②危机持续的时间相当长
③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④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子:“爸爸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C.股票投机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
D.工人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16.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③股票投机盛行④劳动人民手中的股票分文不值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4.1933~1936年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记(志)的目的是为了
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
C.复兴工业D.社会保障救济
18.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
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
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
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
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
19.右图漫画,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
罗斯福受此殊荣的理由
不包括
A.新政使美国完全驯服了经济危机
B.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营新模式
C.巩固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D.建立了劳工、雇主、政府三方合作关系
20.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在此期间,成为经济主导产业的是
A.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B.金融业和保险业
C.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D.加工工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21.二战以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其特征主要是
A.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开展计划经济建设
B.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和主导作用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D.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指导,而不过多地干预经济发展
22.“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
23.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述了一位暴动士兵的话:“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这主要是因为苏俄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广企业国有化 C.收取固定粮食税 D.坚持劳动义务制24.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27.2010年4月5日,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之子撰写的《父亲》三部曲最后一部在莫斯科出版面世。
赫鲁晓夫作为改革者,其措施有
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④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29.(2010·徐州)为缓解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
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A.建立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C.实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D.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31.(2010·广州)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
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
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32.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
A.《罗马条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欧盟正式成立D.欧元正式启用
33.对下欧元的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入②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发展③维护了各国的货币主权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自下而上的进程
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国家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国家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
”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5.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解决这个问题应
A.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缩小各国间贫富差距
二、材料阅读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史观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问题是两线论,即世界从分散走向聚合的一体化进程和世界秩序及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进程。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近代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五国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举出自16世纪以来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四件事例。
(4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3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
(3)罗斯福解决失业的途径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4)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38.工业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表(1860~1900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
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4分)
宁海县正学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高一历史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70分)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36、(共10分)
(1)
(2)
(3)
37、(共10分)
(1)
(2)
(3)
(4)
36、(共10分)
(1)
(2)
(3)
36、(共10分)
(1)有助于全球一体化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等。
(4分)
(2)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
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应辩证分析。
(3分)
(3)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但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应顺应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适应世界贸易规则,一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言之成理即可) (3分)
37、(共10分)
(1)华尔街股市危机发出了经济大危机的信号,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中。
(1分)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分)
(2)成立失业救济署;以工代赈,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分)(3)美国逐步成为福利国家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分)
(4)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