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
一、教材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以活动题的形式指出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包括源头、流经省区、注入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接着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并由此引出长江的水能资源及著名的水电站,最后分析了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通航价值。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基本概况和开发利用,并讨论今后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基本概况: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的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通过学习理解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由于各河段的地形等差异而形成的,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水利作用长江开发利用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
(2)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了解长江开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长江的基本自然地理概况
(2)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培养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2、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么?
生:《长江之歌》
师: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依恋和赞美。

长江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

那今天就让我们
亲临母亲河,一睹母亲河的风貌,让我们了解——滚滚长江。

师:长江雄伟壮丽,历来是人们推崇歌颂的对象,你能例举一些脍炙人口的与长江有关的诗歌么?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
师:如此之多的对长江的歌咏赞叹,那么同学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了解学习河流的方法。

【课件演示】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1)河流概况(包括发源地、源头、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等)(2)各河段特征(3)河流的开发利用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长江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这是为什么?从下列表格数据中,同学们是不是有所发现呢?
最长、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课件演示】学生探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46和47页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共同探讨长江的基本概况。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1、发源、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
2、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3、长江的主要支流
4、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江水系简图,请学生上台填图,之后再课件演示验证。

【课件演示】中国政区图
学生依次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省级行政区及注入的海洋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区。

【课件演示】中国地形图(局部)
要求学生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师:请找一找地形区之间的阶梯分界
【课件演示】长江水系图
师:请同学们熟悉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湖泊
谐音巧记:“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武(乌江)汉买香(湘)干(赣)”。

【课件演示】长江水系图。

学生依次说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

承转:长江各河段的划分,是由于它们的水文特征不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
探究长江各河段的特征。

探究: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
(提示一:结合课本P47文字资料和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提示二:从河流地形、水流缓急、河道特征、水能航运等方面分析。


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板书:
二、各段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2、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和湖泊、
3、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它的价值是巨大的,我们如何开发和利用呢?下面分别从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两方面说明其具有的巨大价值。

【课件演示】三、开发和利用
1.“水能宝库”
(1)长江丰富的水能集中在什么河段?为什么?
(2)长江三峡的位置在哪?请介绍一下三峡水利工程。

【课件演示】“长江干流(部分)剖面图”
师:长江水能资源最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课件演示】长江三峡的位置与图片
【课件演示】三峡工程方面的图片,让学生明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的河段和阶梯交界。

承转:了解了长江作为水能宝库的贡献,我们再来看长江的另外一项重要贡献——“黄金水道”。

2. “黄金水道”
从通航里程、货运量等方面了解长江航运的重要价值,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

长江航运: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货运量占60%。

【课件演示】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请有到过长江干流沿线旅游的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长江沿途的风光,以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一、长江概况
1、长江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以及流经的省区
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3、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
4、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二、各段的特点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2、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和湖泊、
3、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三、开发和利用
1、“水能宝库”
2、“黄金水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具体河流学习的第一课,所以在引入新课之后,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河流一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学,使我们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为降低难度,我采用了谐音记忆法等,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同学们轻松掌握。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有很多有关长江的精彩词句,是一条“文化长江”。

为提高课堂品味,陶冶学生情操,我大胆尝试把诗词与地理完美结合。

在整堂长江的学习中,不时插穿一些有关的诗词,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

下课后本人被听课老师戏称为“文艺青年”。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件链接出来点小问题,使得在讲解各个分知识点时不能及时返回到主界面,影响了条理的清晰度。

【评课记录】
①资料翔实,材料丰富,体现备课用心。

②黑板上画长江水系简图,学生上台填图绘图,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③有方法指导,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

④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完美结合。

课件制作精美,赏心悦目。

⑤“谐音记忆法”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

⑦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诗词与地理的完美结合。

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课堂品味。

附:本堂课用到有关长江的诗词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廿一史弹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长江别称:
自源头至当曲河口,通称沱沱河(358千米);自当曲河口至玉树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813千米);自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河口,通称为金沙江(2308千米);自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俗称为川江(1033千米)。

自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通称为荆江(337千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因其"九曲回肠"。

江西九江附近的长江,俗称浔阳江;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