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等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自尊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表现出较少的焦虑水平和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对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对初中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本研究试图探讨初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初中生树立高自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新疆石河子市选取4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发放问卷共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23人,初一83人、初二102人、初三40人。

(二)研究工具
1.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Rosenberg(1965年)编制,后由季益富等学者(1993年)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的自尊量表(SES)。

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评定使用“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四级评分标准,分别给予4~1分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2.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

该量表包括90个题目,包括9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还有一个附加项目,每题采用五级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3.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现场集体施测的方式,由主试按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确认学生完全理解后开始施测,当场收回问卷。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初中生的自尊水平
1.初中生自尊水平年级差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为31.63±3.70、31.63±3.89、29.2±3.98。

这说明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年级效应显著。

笔者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具体见表2。

2.初中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分析
初中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为31.2±3.93,表明初中生的自尊水平总体上是比较高的。

其中男生为31.02±4.18,女生为31.34±3.72,男女生之间无显著差异(t=-0.604,p>0.05)。

(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初中生SCL-90因子和全国常模比较
将本研究的全体被试在SCL-90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发现:初中生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的高。

其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症7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个因子差异不显著,见表3。

2.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分析
从表4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在SCL-90量表上所得总均分和各个因子的年级效应均非常显著(p<0.01)。

从心理健康状态的趋势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健康状况有递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初三心理症状的得分高于初二,而初二心理症状又高于初一。

3.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5中的t检验可以发现,不同性别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男女被试在恐怖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各因子没有显著差异。

(三)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得分和SCL-90总均分、各因子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自尊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好;自尊水平低,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症6个因子的得分与自尊水平的负相关非常显著(p<0.01)。

三、讨论
(一)初中生的自尊水平
由以上的研究表明,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年级效应显著,初一、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初三学生的自尊水平,而性别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但是,刘勇、梁慧华教授(2005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初中生的自尊在年级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初二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学生。

[1] 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存在差异。

刘勇教授认为初一学生会面临适应问题、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所以自尊水平较低。

而本人则认为初一学生虽然面对新环境有适应的问题,但同时对未来却有许多抱负和希望,且并没有太大的学业和竞争压力,能维持一个较高的自尊水平。

而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竞争和评价的压力会产生焦虑、自我怀疑等情绪,会影响到自尊水平。

关注自尊的年级差异,主要是为了发现影响初中生自尊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自尊水平。

因此,学业上的压力、自我意识的变化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水平,教师和父母要关注初中生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状况,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必要的激励和合理的评价,以增进他们的自尊水平。

(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以上研究分析得出,初中生的SCL-90的各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有7个因子达到显著水平。

周世军教授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2]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这导致了身心发展的失衡,使他们的内心感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

另外,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从初一到初三呈递减的趋势,这与周世军教授、李蓉教授[3] 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处于“情感风暴期”的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逐渐增加的学业和人际竞争的压力,容易产生敏感、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

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内心冲突,减轻外界压力,转变唯成绩论的评价体系,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意志力。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测验的总平均分与男生无显著差异,女生恐怖性倾向高于男生,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这与王小新教授等的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们还发现男生的过敏倾向高于女生。

[4]
(三)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由以上研究分析得知,自尊水平与SCL-90的总均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自尊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好;自尊水平低,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这与刘华山教授[5] 、胡军生教授等[6] 、谢虹教授等[7] 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初中生处在情绪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的阶段,处于顺境时容易产生优越感,遇到逆境容易产生自卑感。

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所产生的低自尊会导致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系统,提高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自尊水平,进而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改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勇,梁慧华.初中生主观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2).
[2]周世军,李科生,张亚婷,李瑞,彭秋艳.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4).
[3]李蓉.昆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4]王小新,安金玲.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8).
[5]刘华山.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
[6]胡军生,李长庚,王登峰.师范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6).
[7]谢虹,孙玲,王焕霞,周瑞兰.高中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