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中国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2、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文学的社会
政治效用。他不承认具有独立品格和地位的 文学的存在,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同时亦 反对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 毛泽东的文学观产生对于文学的“规范性” 要求“写什么”(题材)和“怎么写”(题 材的处理、方法、艺术风格等)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三、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1、新中国必然要建立、出现新的文化、新的
文学艺术。其性质描述“革命的民族文化”、 “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新 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 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工农兵的文艺”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美学原则:
左翼文学创立了新的美学原则。
“写什么”:首先去表现新中国的光明面,表 现劳动大众的积极性与优美品质; “写作形式”:尽量采用当地人民的口语方言、 民间形式; “怎么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由谁来写”:“农民化”的“新型作家”。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多种“话语”构型: 包括“我们”话语、战争话语等 “我们”话语的特征:我们不仅代表着多数,即所谓 人民、群众、阶级、政党的代言人,而且是真理的 唯一占有者、解释者和判决者,即所谓真理的代言 人,与我们相对立的是他们,二者黑白分明,你死 我活、非此即彼、不可调和、绝不相容。我们担当 的是真理的捍卫者与审判者的角色,居高临下,你 们与我们不同,因此你们便错,不辩自败。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影响:
在这一特定的时代里,大部分作家从思想、
感情到审美语言,在新的时代环境和革命功 利主义的要求下完全丧失了呼应时代的能力, 他们的抒情变得空洞无力、写实变成图解时 事,创作数量下降,艺术质量上也失去了魅 力,即使左翼重要作家如矛盾、艾青、丁玲、 夏衍、艾芜、田间等也无与以前相媲美的作 品。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在此阶段,作家群大体出现以下几类型: (一)左翼作家群 (解放区) 包括赵树理、孙犁、贺敬之等 (二)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群 (国统区) 包括朱自清、老舍、巴金、叶圣陶、臧克家、冯 至、闻一多等 (三)自由主义作家群、反动作家群 (英美文化背 景) 包括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
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章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一、四十年代的文学界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发生了
重大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直接影响了文 学的转折。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
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 从2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文学就被认为 是最理想的文学形态,20-50年代是一个推进 文学‚一体化‛的过程。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战争话语的产生: 文化规范的形成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缓慢,战争结束 了,但其影响深远,人们的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 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和狂热政治激情的 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 维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占 支配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性的排斥等。 当时的文学批评的语言可见一斑:“会师”、“胜 利”、“插红旗”、“拔白旗”、“文艺大军”、 “猖狂进攻”等都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文化心理。
3、新文化的建设依靠什么人的问题。主张从
工人、农民中发现、培养作家。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与“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的创作理论所不
同的是,前者欲完成思想启蒙,面向广大的 知识阶层;而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则面向广大 的民众,欲完成一场政治运动、政治变革。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毛泽东为他的新文学思想的建立,发动、支持了一 系列的运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 他领导了1942年延安的文艺整风,在五六十年代, 发起了批判电影《武训传》、胡适的政治、哲学、 文学思想的运动,发起对在文学思想上与《讲话》 存在分歧的“胡风集团”的攻击,发起对1956— 1957年间文学界异端力量的攻击。直至60年代,发 动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二、左翼文学地位的确立
左翼文学致力于传播延安文艺整风确立的
“文艺新方向”,并随着政治、军事斗争的 胜利,促成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以达到理 想的文学形态的“一体化”的实现。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文艺主张:
大力倡导以解放区文艺为样板的“人民文 艺”(人民至上主义的文艺、大众文艺) 包括《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 《荷花淀》、《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 等25种
第一章 四十年Βιβλιοθήκη 文学环境 40年代后期的作家群,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艺
术倾向,存在着不同的文学力量,比如: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 《文艺先锋》 “自由主义作家‛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环境
朱光潜对左翼文学追求的‚文艺新方向‛
持
批评、抵制态度。 萧乾《中国文艺往哪里走?》,批评了文艺 的‚集团主义‛,提出‚应革除只准一种作 品存在的观念‛。 沈从文来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也批 评‚政府的裁判‛之外的‚另一种‘一尊独 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