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原稿17年9月更新19年4月
先看一遍,不要的删除,在打印下来背
1.《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5.《本草纲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7.《中华本草》,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8.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9.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10.确定依据,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11.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12.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13.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14.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16.甘,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17.酸,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18.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
19.涩,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20.淡,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21.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22.气味配合,一药气只有1个,味可有1个,也可有2个或更多。
22.升降沉浮,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24.药物的质地轻重,贝壳类质重的药多沉降。
25.药物的性味,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26.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27.所示效用,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28.逆其病势选择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
治疗病势上逆病症,常选用药性沉降的药。
29.影响因素,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配伍30.有毒与无毒,确立依据,是否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使用剂量是否适当。
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31.中药主治病证,当代使用最多是证名,其次是病名,症状名最少。
32.单味药配伍,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
相使: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相恶: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能产生或增强
129.酸水液加漂白粉(或通入氯气),溶液即变樱红色。
130.生物活性,黄连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131.延胡索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性质,延胡索含有多种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等,多数属原小檗碱型,《中国药典》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132.延胡索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延胡索乙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133.防己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防己有效成分主要是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和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
《中国药典》以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为指标成分。
134.川乌主要成分结构,主要为二萜类生物碱,主要是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135.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双酯型的生物碱毒性大,是主要的有毒成分。
在碱水中加热或直接水浸泡水解酯键,生成单酯型的乌头次碱或醇胺型乌头原碱(几乎无毒),但疗效不低。
136.生物活性,乌头和附子提取物具有镇痛、消炎、麻醉、降压等作用;附子具有升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日本附子分离出去甲乌药碱,有强心作用。
137.洋金花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
138.莨菪烷类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性状东莨菪碱为液体;旋光性,阿托品(外消旋体)无旋光性,其它均有左旋光性。
碱性,莨菪碱> 山莨菪碱 > 东莨菪碱和樟柳碱
139.氯化汞沉淀反应,氯化汞加热莨菪碱(阿托品)—红色沉淀,东莨菪碱—白色沉淀
140.Vitali反应,樟柳碱:阴性(不具备莨菪酸)
141.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DDL),樟柳碱:阳性(含羟基莨菪酸)
142.生物活性,莨菪碱及阿托品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东莨菪碱除具有莨菪碱的活性外,还具有镇静、麻醉作用。
143.洋金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毒机制主要为M-胆碱反应。
144.仙子主要的生物碱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
145.天仙子主要生物碱的生理活性,对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146.天仙子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用,用量控制在0.06~0.6g。
147.马钱子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毒性,马钱子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味极苦,毒性极强。
148.马钱子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与硝酸作用(2)与浓硫酸/重铬酸钾作用
149.马钱子生物碱的生物活性,马钱子碱有镇痛作用
150.千里光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千里光所含有的生物碱主要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151.千里光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千里光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
152.雷公藤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中国药典》以雷公藤甲素为指标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主要为雷公藤碱等;精眯类生物碱有苯乙烯南蛇碱等。
153.雷公藤生物碱的生物活性,雷公藤生物碱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活性。
154.糖及分类,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
155.根据其能否水解和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1.单糖 2.低聚糖,由2~9个单糖聚合而成,也称为寡糖。
156.低聚糖,根据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
157.多糖,多糖多没有甜味,也没有还原性。
糖淀粉遇碘呈蓝色,而胶淀粉遇碘呈紫红色。
158.苷及其分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
苷的亲水性与糖基数目有关系,亲水性随糖基增多而增大。
多数苷为左旋,水解后生成的糖为右旋,因而混合物呈右旋。
氧苷:数量最多,最常见,水解生成的苷元α-羟基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
188.Kesting-Craven反应,反应官能团:苯醌和萘醌中未被取代的位置。
现象:蓝绿色或蓝紫色。
应用:区分蒽醌和苯醌、萘醌。
189.金属离子反应蒽醌类化合物具有α-羟基或邻二酚羟基能和Pb2+、Mg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络合物。
190.大黄,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含量3~5%。
191.大黄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大黄产生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番泻苷类192.虎杖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
《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不得少于0.60%,虎杖苷不得少于0.15%。
193.何首乌为主要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中国药典》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
194.何首乌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等作用195.芦荟主要蒽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芦荟中主要成分是羟基蒽醌类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中国药典》以芦荟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196.决明子主要蒽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蒽醌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成分。
《中国药典》以大黄酚、橙黄决明素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
197.决明子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决明子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198.丹参的主要菲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包括脂溶性成分菲醌类和水溶性成分
199.紫草的主要萘醌类成分及其化学结构,主要化学成分为萘醌类化合物,包括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
200.《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羟基萘醌总含量。
201.紫草主要萘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活性
202.6,7-呋喃骈香豆素类(线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203.7,8-呋喃骈香豆素类(角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204 .6,7-吡喃型香豆素(线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
205.7,8-吡喃型香豆素(角型):以邪蒿内酯为代表。
206.异香豆素类,代表化合物茵陈炔内酯。
207.性状,天然游离的香豆素多为较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208.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
209.荧光性质,7-OH香豆素呈较强的蓝色荧光;加碱荧光更强,转为绿色。
8位引入羟基则荧光减至极弱,甚至无荧光;呋喃型香豆素多显蓝色荧光。
210.内酯的碱水解,香豆素具有内酯环,与碱液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酸化又可环合成内酯。
与碱加热时间过长,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异构化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再酸化也无法环合为内酯。
利用此性质进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精制
211.显色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三氯化铁反应,酚羟基反应生成蓝绿色。
Gibb’s反应及Emerson反应,要求有游离得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无取代。
可用这两个反应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
212.木脂素,木脂素为C
6-C
3
结构,通常为二聚物。
木脂素多数不挥发,游离木脂素亲脂性,成苷
后水溶性增大。
Labat反应: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
213.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214.秦皮主要成分:香豆素类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等。
显示强大的抑菌作用。
287.作用于α-去氧糖,① K-K反应,游离的α-去氧糖或α-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显色;②呫吨氢醇
只要有2-去氧糖即可,可用于定量分析。
288.水解反应①温和酸水解,浓度为0.02~0.05mol/L的酸。
只能使Ⅰ型强心苷水解,对苷元影响小,不致引起脱水反应,对不稳定α-去氧糖不致分解。
不宜用于16位有甲酰基的洋地黄强心苷类。
②强烈酸水解,Ⅱ型、Ⅲ型用此法。
3%~5%无机酸长时间加热,可使所有苷键裂解。
但常引起苷元结构的改变,形成脱水苷元,得不到原生苷元。
③氯化氢-丙酮法,多数Ⅱ型强心苷。
289.酶水解,只水解葡萄糖,但无水解a-去氧糖的酶。
蜗牛酶(一种混合酶)几乎能水解所有的苷键,能直至获得苷元,常用来研究强心苷的结构。
290.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香加皮中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为甲型强心苷。
罗布麻叶中所含强心苷主要是甲型强心苷。
强心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范围小,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291.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胆汁酸的结构特点,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
292.胆汁酸的鉴别:(1).Pettenkofer反应,蔗糖-浓硫酸反应,所有的胆汁酸均为阳性。
(2).Gregory Pascoe反应,硫酸-糠醛反应,用于胆酸的含量测定。
(3).Hammarsten反应,铬酸,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293.牛黄约含8%胆汁酸,《中国药典》以胆酸和胆红素定为质量控制成分。
去氧胆酸是牛黄解痉的有效成分。
294.熊胆,主要成分为胆汁酸,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熊胆的特征性成分和镇痉的主要有效成分。
295.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中药,化学性质都具有强心苷元母核的颜色反应。
强心甾稀蟾毒类具有甲型强心苷的反应
296、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麝香酮(L-3-甲基十五环酮)是天然麝香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麝香特殊的香气,为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对冠心病有与硝酸甘油同样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297.斑蝥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结构,斑蝥主要含单萜类成分斑蝥素
298.斑蝥的生物活性,斑蝥中斑蝥素具有抗癌作用。
299.水蛭中主要化学物质,水蛭素是水蛭的主要有效药用成分,是一含有65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7000左右。
300.有机酸结构和分类1.芳香族有机酸,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脏毒性,现已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3味中药药用标准。
301.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普遍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302.当归有机酚酸的化学结构,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303.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
二萜醌类化合物大部分为丹参酮型化合物。
304.马兜铃中有机酸的结构特点,马兜铃中主要含马兜铃酸类成分。
305.马兜铃的毒性,马兜铃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306.鞣质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307.没食子酸鞣质,水解后可生成没食子酸和多元醇,五倍子鞣质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308.缩合鞣质,鞣质多为无定形粉末,具有吸湿性。
309.溶解性,鞣质具有较强的极性,可溶于水
310.还原性,鞣质是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11.与蛋白质作用,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312.与三氯化铁作用,鞣质水溶液可与三氯化铁呈蓝黑色或绿黑色。
313.与重金属作用,鞣质水溶液能与乙酸铅等重金属盐产生沉淀。
314.与生物碱作用,鞣质可与生物碱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315.与铁氰化钾的氨溶液作用,鞣质的水溶液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呈深红色。
316.五倍子,五倍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鞣质。
317.蛋白质和酶,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作用,产生红色或紫红色,称为双缩脲反应,是鉴别蛋白质方法。
318.多糖多糖是由十个以上的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聚糖,过去多作为杂质除去。
五、蜕皮激素
319.蜕皮激素是一类具有强蜕皮活性的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能够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表皮而使昆虫蜕皮,它对人体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320.如酒炙法包括大黄、黄连、当归、蕲蛇、白芍、丹参、川芎七种中药,其中应重点掌握大黄和黄连,其余中药熟悉了解即可。
321.无需掌握一般药物炮制方法,重点掌握特殊药物的炮制细节。
322.药物容器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
含黏液质较多药物用此法,如车前子。
323.麸炒的操作方法:麦麸用量为:每1OOkg药物,用麦麸10~15kg。
324、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325.增强药物疗效,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326.便于调剂和制剂,植物药经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方,使剂量准确,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矿物药、贝壳类、动物骨骼类经煅制后,质地由坚硬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327.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
328.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遇热活性降低者,宜少加热或不加热,即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
329.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常用炒、蒸、烘或暴晒方法破坏酶的活性。
330.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少加热或不加热,宜阴干,“抢水洗”;药物经炮制后,其发生质的变化。
如荆芥炒炭挥发油中检出9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成分,具有止血作用。
331.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332.醋作用:引药入肝、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333.食盐水目的:增强药物补肾固精、利尿、治疝作用。
334.生姜汁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温肺化痰、解毒。
335.蜂蜜作用: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矫臭。
336.麦麸作用:和中益脾。
337.土目的:降低刺激性,补脾安胃、止呕、止泻。
338.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黄芩冷浸后变绿—黄芩苷水解,黄芩素氧化为绿色,槟榔、白芍切后暴晒变红(泛红)—鞣质氧化聚合
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药物全部炭化为度。
注意事项:判断药物是否煅透的方法,除观察米和纸的颜色外,还可用滴水即沸的方法来判断。
429.血余炭【炮制作用】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
血余炭具有止血作用。
430.蒸、煮、燀法:蒸、煮、燀法为“水火共制”法。
431.不加辅料者为清蒸,加辅料者为加辅料蒸。
432.蒸制时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汽”后改为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的蒸汽即可。
但在非密闭容器中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发,达不到目的。
433.需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宜不断添加开水,以免蒸汽中断。
需日夜连续蒸制者应有专人值班,以保安全。
434.制首乌:生首乌片或块,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每100kg何首乌,用黑豆1Okg。
黑豆汁制法: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炮制作用】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首乌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使致泻作用减弱。
制首乌的磷脂类成分和糖的含量增加,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
435.黄芩【炮制方法】,蒸至“圆汽”后半小时
【炮制作用】黄芩蒸或沸水煮的目的是使酶灭活,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
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黄芩炭长于清热止血。
436.地黄【炮制方法】鲜地黄:取鲜药材洗净,用时切厚片或绞汁;生地黄:取干药材,水稍泡,闷润,切厚片。
437.熟地黄,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炮制作用】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炒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
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地黄炮制后,梓醇含量明显降低。
438.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增强,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439.酒黄精—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的发挥补益作用。
440.炮制后黄精刺激性消失。
441.天麻【炮制作用】蒸天麻主要是为了便于软化切片,同时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成分。
442.煮法降低毒性,以煮法最为理想;清洁药物:如豆腐煮珍珠。
443.操作方法
444.清水煮
445.药汁煮或醋煮
446.豆腐煮
447.加水量适当:要求“药透汁尽”。
448.火力适当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保持微沸。
煮制中途需加水时,应加沸水。
449.制藤黄:a.豆腐制:每100kg净藤黄,用豆腐300kg。
b.荷叶制:每100kg净藤黄,用荷叶50kg。
c.山羊血制:每 100kg净藤黄,用山羊血50kg。
【炮制作用】制藤黄—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并可保证药物的净度。
450.制川乌:取个大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晾至六成干切厚片。
【炮制作用】生川乌有大毒,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川乌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乌头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
49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是补充在同时期该版药典中未收载的中药品种或内容
499.中药材部颁标准:由卫生部责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现更名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编写制定。
对《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经营使用比较广泛的中药材,本着“一名一物”的原则
500.中成药部颁标准:国家为了加强中成药管理,于198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对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全面调査,对符合部颁标准条件的品种,整理汇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分20册,共4052种。
501.进口药材部颁标准:我国常用的进口药材约50种,现行版为2014年修订并执行的《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
502.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中药材标准
503.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等,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504.鉴定其正确的学名和药用部位,并研究其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相关规定。
中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
505.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506.观察植物形态:子实体等繁殖器官应特别仔细
507.性状鉴定,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中药性状鉴定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08.海马的外形鉴定术语称“马头蛇尾瓦楞身”等。
509.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都说明色泽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510.表面特征:白芥子表面光滑,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海桐皮表面有钉刺,合欢皮表面有椭圆形、棕红色皮孔,辛夷(望春花)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等。
气:如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檀香、麝香有特异芳香气等
511味:如乌梅、木瓜、山楂含有机酸以味酸为好;甘草含甘草甜素、党参含糖,以味甜为好;黄连、黄柏含小檗碱,以味苦为好;干姜含姜辣素而味辣;海藻含钾盐而味咸;地榆、五倍子含鞣质而味涩。
512.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长10~15mm;块:为8~12mm;丝:皮类宽2~3mm,叶类丝宽5~10mm。
513.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有环状形成层和放射状环列的维管束,单子叶植物根、根茎有环状内皮层,不具放射状纹理,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不同形状,如狗脊、绵马贯众的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中柱“U”字形等。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如人参、三七、西洋参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等。
514.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的,可用氢氧化钾法;如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群束的,可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515.粉末制片:粉末状药材可选用甘油醋酸试液,需用水合氯醛液装片透化。
可在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
516.细胞内含物鉴定和细胞壁性质检査(1)细胞内含物鉴定(2)细胞壁性质检查
517.偏光镜的应用:偏光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矿物类中药的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