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整本书阅读《战马》导读课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导“整本书”到导“这本书”
——《战马》导读课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推测小说主要人物,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大胆猜人物”(依次出示小说语段)
我那时还不满六个月,腿长长的,行动笨拙,从没离开过妈妈。

师:句中的我可能是谁?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个婴儿,因为作者说“我还不满六个月”。

生:可能是一匹马,因为上面提到它的腿长长的。

师:我们继续往后看。

妈妈是匹很棒的农用马,已经上了年纪,不过,她的腿还是很明显地表现出爱尔兰马特有的耐力和健壮。

师:读了这句话,你来印证一下你的猜测,“我”是谁?
生:是一匹马。

因为它的妈妈是一匹农用马。

直到军事训练的最后一星期,我才终于进入了状态。

师: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了这不仅是一匹马,还是一匹?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生:这还是一匹战马,因为作者提到了“这匹马参加军事训练”。

师:我们今天要聊的一本书,书名就叫《战马》。

师:我们当我们拿到一本书,该读什么,又该怎么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经历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

现在,我们首先就从读“整本书”开始。

(评析)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估中,将"推论”作为阅读能力第二个层次。

开课伊始,教者节选了书中三个片段让学生推测故事主角,让推论基于文本蕴含的信息,整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连续性和逻辑性得到培养。

同时,引出了故事的主角——战马,提出了该如何读整本书的话题。

二、“直观信息”导读
1、导读封面、勒口,了解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师: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匹全身油黑发亮的战马套着马笼头。

生:我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迈克尔·莫波格。

师:今天我们要共读的这本书,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写的。

他的名字就叫迈克尔.莫波格,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作家,我们一起翻看封面的延伸部分,这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勒口。

静静地看这段文字,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出示勒口文字)
迈克尔.莫波格,英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迄今为止,莫波格已创作了百余部儿童文学作品,获奖无数,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歌剧。

1999年,他与诗人泰德.休斯一起创办了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儿童桂冠作家”计划,并成为此称号的第三位获得者。

2006年,他凭借在文学领域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军官勋章。

莫波格现在居住在德文郡,时常与孩子们一起劳动,从中获得很多创作的灵感。

“对我来说,写作最美妙的部分就是可以一直梦想。

”正是因为保持着一颗童心、像孩子一样喜欢幻想,莫波格才能够写出无数感人且充满童趣的作品。

人们评价迈克尔时一致认同:他的故事解救了众多渴望幻想的小小心灵。

生:我知道了至今为止莫波格已经创作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获奖无数,并且一些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受人欢迎。

生:我知道了他在文学领域贡献巨大,获得了大英帝国军官勋章。

生:莫波格的作品充满童趣,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师:这样一位深受欢迎,获奖无数的作家创作的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
真让人期待!
2、导读书腰,激发猜想
师:我们接着往后看,(师出示书腰)这叫作书腰。

书腰一般是对这本书的推荐,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书腰内容)
我一读到这本书,就想让梦工厂把它拍成电影,故事传达出的灵魂和感受在每个国家都会引起共鸣。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战马》写于30 年前,那之后我还写了很多很多书,但每次我向妻子克莱尔展示新书的时候,她总会说同样的话:“迈克尔,这本书不错,只是不如《战马》那么好。


———迈克尔·莫波格
师:读了书腰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生:《战马》写于30多年前。

生:这是迈克尔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生:迈克尔·莫波格的妻子很喜欢《战马》这本书。

生:斯皮尔伯格想把这本书拍成电影。

师:斯皮尔伯格是谁知道吗?他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导演,《侏罗纪公园》就是他的作品。

这样的大导演都想把这本书拍成电影,可见它的与众不同。

师: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创作了不少作品,而《战马》却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读了书腰部分的文字,让我们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更多的期待!
3、导读封底
师:那我们再来接着往后看看封底。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我”指的是谁?这两段话讲的是什么故事。

(出示“封底”文字)
我在农场的最后一个夏天,艾伯特逐渐开始骑着我去放羊。

我渐渐熟悉了郊区的每个巷子、每棵婆娑的橡树、每扇咣咣作响的大门。

我们会在水花飞溅中穿过因诺森特矮林下的河流,还以电闪雷鸣般的速度飞奔到远处的弗尔尼山的山坡上。

他不和我说话的时候,就一直吹口哨或者唱歌。

他的口哨声我永远不会拒绝,也永远不会忘记。

我一听见他吹口哨便跑过去,这样做并不是出于顺从,而是因为我总想和他待在一起。

但是,我们不得不分开了,因为,战争开始了……
师:“我”指的是谁?
生:“我”指的是这匹战马。

师:是的,“我”就是这匹战马,名字叫乔伊。

乔伊的主人是谁?
生:乔伊的主人是艾伯特。

师:这两段文字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讲的是乔伊和它的主人艾伯特在农场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夏天。

生:乔伊和艾伯特因为战争不得不分离。

师:对,这本书就是以战马乔伊的口吻讲述了它的亲身经历。

乔伊和它的主人艾伯特在英国的一个农场里快乐地生活,后来因为战争不得不分离的故事。

师:后来乔伊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了解那场战争。

生:后来乔伊和它的主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乔伊上了战场后会遇到哪些人?经历哪些事呢?
生:乔伊最后活下来了吗?
生:艾伯特最后和乔伊重逢了吗?
师:你们的这些疑问只有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了。

师:你看,我们拿到一本书时,不能只关注精彩的故事情节,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封面,阅读勒口、书腰的文字,翻看封底等,来对这本书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评析)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品质,就会自觉地学习阅读技巧,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都是很爱阅读的,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常常手不释卷。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阅读时,往往只关注书的故事情节,并没有掌握读懂一本书的正确方法,这也是“整本书”导读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在“整本书”的导读环节,教者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一本书的封面、勒口、书腰、封底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这些内容,大多数学生几乎就不怎么读,错失了很多的阅读乐趣。

本节课,学生通过阅读封面观察图画发现作者;阅读勒口进一步了解作者;阅读书腰引发阅读期待;阅读封底推测“整本书”主要人物和情节……凭借封面、书腰、封底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让学生明白了在读章节内容前,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容易被“遗忘之处”,全方位地了解“整本书”的作者信息、相关推荐和主要人物等,这样整体入手,对于掌握阅读基调有较大帮助。

三、“关键内容”导读
1、导读第四章节选内容,进一步设置悬念
师:全书共有21个章节,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

现在我们就走进第四章的精彩片段。

师:拿出抽屉里的阅读材料,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金钥匙。

把手指放在书页中间不停地上下移动,集中注意力,眼睛随手指扫描指尖左右的文字。

师:这种阅读方法叫什么?
生:叫做浏览。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节选内容,边读边思考: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生:故事里出现了艾伯特、尼科尔斯上尉。

师:还有吗?文章里的“我”指的是谁?
生:“我”指的就是乔伊。

师:乔伊怎么从一匹农用马变成一匹战马的,你能从选段中找到蛛丝马迹吗?
生:艾伯特的父亲急需钱来经营农场,所以把它卖给了军方。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儿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艾伯特的马乔伊被卖掉之后,艾伯特请求参军的故事。

生:尼科尔斯上尉却说艾伯特年龄不够,不让他参军,所以艾伯特请求上尉照顾他的马,等他年龄够了才参军。

生:乔伊被艾伯特的爸爸卖给了尼科尔斯上尉,艾伯特知道后赶过来想参军,这样就能和乔伊在一起,可是艾伯特的年龄不够,他只好忍痛和乔伊分离。

师:你看,抓住了主要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把握了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师:现在,尼科尔斯上尉成了乔伊的新主人,奔赴了战场。

请你来推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生:乔伊会到战场去打仗。

生:艾伯特会去参军,去找乔伊。

生:上尉把乔伊训练成了一匹优秀的战马。

生:乔伊打了很多胜仗。

(评析)在阅读章节小说时,跟踪故事的线索显得非常重要。

故事的线索主要包括人物、时间、主要情节等等,每读几章就要帮助学生小结一下,最后还要进行总结。

在导读第四章节的时候,教者引导学生通过理清尼科尔斯上尉和乔伊的关系,了解发生了
一些什么事情,告诉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就能把握章节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在帮助学生跟踪故事的线索。

2、导读节选内容,印证猜想,进一步质疑
师:乔伊和尼科尔斯上尉究竟经历了什么?书中有这样的句子。

(学生静静地阅读)
这是传来命令:“前进!组成中队纵队!拔剑!”我能感到尼科尔斯上尉的膝盖紧紧地贴着我。

他松开缰绳,全身肌肉紧张,我第一次觉得他骑在我背上很重。

我用眼角余光看到尼科尔斯上尉的长剑闪着冷光,我感觉到腰间的马刺,听到他宣战的呐喊。

忽然,我发现没有人骑着我了,背上不再有分量了,我竟然独自站在中队的最前面。

我再也没有见到尼科尔斯上尉,这使我悲痛极了,因为他一直都很善良和蔼,并且遵守了诺言细心地照顾我。

师:从这几段话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在他们参与的第一次战役中,尼科尔斯上尉牺牲了。

师:是啊,英军和德军展开的第一场战役虽然胜利了,乔伊的新主人尼科尔斯上尉却牺牲了。

师:战争还在继续,乔伊怎么办,接下来他又会遭遇些什么呢?请你再大胆猜测。

生:乔伊遇到了艾伯特,艾伯特代替上尉照顾它。

生:乔伊被其他军人照顾。

生:乔伊和军队走散,来到野外。

生:乔伊被敌军抓住,训练成了敌人的战马。

师:后来乔伊又遇到了第三位主人骑兵沃伦,沃伦虽然骑术不是很好,但他
同样精心照顾乔伊,这对乔伊来说也是个安慰,不想在一次战役中却遇到了这样的事——(出示选段内容)
敌军头戴尖尖的头盔,从四面八方的战壕里,从每棵树的背后涌上来反击。

他们冲过我们身边,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最后我们被敌军包围了,他们拿来复枪对着我们。

忽然,枪声停了。

我看了看四周,发现没有人了,身后是失去了骑兵的战马。

这就是一支让人自豪的骑兵中队仅剩的力量。

这些马都朝我们的战壕奔去。

山下人马死伤遍地。

“长官,马怎么处理?”骑兵沃伦问道:“现在乔伊怎么办?”“和我们一样,骑兵。

”一位军官答到道:“它和我们一样成了战俘。


师:乔伊居然成了战俘,接下来,乔伊会经历什么?请大家看看书中的两幅插图,猜猜接下来会发生哪些故事?(出示书中的两幅插图)
生:乔伊被坦克卡住了,然后使劲挣扎,逃了出来。

生:坦克是敌方的,是用来监视乔伊的,但是乔伊挣脱了绳子逃走了。

生:乔伊想逃跑,坦克去追它。

生:他们回军营时,坦克坏了,他们把乔伊拴在坦克上,让乔伊拖着坦克走。

师:孩子们的推想很合理,但仅仅靠插图进行的推测不一定准确,乔伊成为战俘后究竟还会遇到哪些人,遭遇哪些事,答案就藏在我们马上要阅读的这本书里。

(评析)插图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间隙有个小小的休息,还对小说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呼应作用。

教者出示了两幅小说的插图,让学生猜测,战马乔伊成为战俘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人,遭遇了哪些事,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教者却在这里戛然
而止,学生在阅读跟插图相关的几个章节,就会把文字和图画进行结合。

3、发现这本书的独特的叙事角度
读了封底,读了第四章,读了节选内容,我们知道文章是一匹马儿在讲述它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

作为读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给我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给我一种悲伤的感觉,好像我就是乔伊。

生:给我一种画面感。

师:是啊,描写战场上亲人、战友生离死别的作品不计其数,表现人与马悲欢离合的作品却不多见,而以马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了解了这本书独特的叙述角度,也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与众不同。

(评析)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神秘的宝库,打开它,需要寻找到专属于它的钥匙。

为什么这本书要以一匹马的视角来写?而且还是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是在阅读时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为视角的选择往往是经过作者精心思考的,是有意为之的,弄清视角对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很大的关系。

4、联结小说与电影,将质疑推向高潮
师:记得我们在阅读第四章的时候,乔伊在农场里的主人艾伯特曾说“无论你在哪里,我一定会找到你。

”在书的结尾部分战争结束了吗?艾伯特找到乔伊了吗?告诉大家战争结束了,艾伯特居然也和乔伊重逢了。

在战场上大约有5万匹像乔伊这样的战马,而且它还辗转了很多地方,艾伯特怎么就找到乔伊的呢?他们的重逢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师:照理说故事应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可偏偏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波澜。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想不想知道。

师:书腰部分我们曾提到斯皮尔伯格想把这本小说拍成电影,他拍成电影了吗?在2011年他真的把这部小说搬上了荧幕,我们赶紧去看看那精彩的一幕
吧!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陌生的老人出了很高的价格买乔伊。

生:一位屠夫想把乔伊买下来杀掉。

师:好不容易相遇的伙伴,有面临着分别。

故事读到这儿,孩子最想知道什么?
生:乔伊最后被买走了吗?
生:那个陌生的老人是谁?
生:他为什么要买走乔伊?
师:是啊,那个神秘老人是谁,乔伊最后被神秘老人买走了吗,乔伊失去艾伯特了吗?你们所有的这些疑问,只能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了。

其次,看“怎么导”。

本节课,教者综合运用了一些“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本”的与众不同之处。

预测和推论是整本书阅读中最常用的一种阅读策略。

整堂课,教者带着学生不断地进行预测、推论,再预测、再推论,一步一步走进这本书。

阅读第四章以后,让学生推想尼科尔斯上尉成了乔伊的新主人奔赴战场,他们会遇到哪些人,遭遇哪些事?课的结尾部分,教者将小说和同名电影进行联结,推荐学生观看电影片段,采用这种“视觉化”的策略来帮助学生阅读……这些策略的运用,能帮助学生逐渐成为一名独立的阅读者。

四、总结方法,推荐小说和电影
师:今天,老师很享受和大家这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

回头看看,我们不仅了解了读“整本书”的方法,更不知不觉运用到了这些阅读的方法。

今后,大家拿到一本书,该读什么,又该怎么读,相信今天的体验会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课后,推荐大家读完整本小说,欣赏整部电影,再比较下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

愿大家享受阅读、享受经典!
(点评)总结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推荐学生阅读小说,欣赏电影,再比较小说与电影的不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巩固、提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