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课实践
1序言
物质构造基础知识既是学生科学修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以化
学知识为主的科学课程的奠定性知识。
实践证明,在使用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编
著的教材(以下简称为人教版)进行教课时,经过综合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
第一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鲁教版)和江苏凤凰教育第一版社教材(以下简称
为苏教版)等三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
教课成效。
2课程标准中关于物质构造基础的要求
《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化学
课程,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益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加
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联合人类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向,指引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看法和
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是对高中教材中物质构造基础所处重要地
点的定性认识。
课程标准必修 2 主题 1“物质构造基础”的内容标准包含: 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能联合相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构造与元生性质
的关系;
4)能描绘元素周期表的构造,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地点及
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阴、阳离子间能够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能够
形成共价键;
6)运用模型认识碳的成键特色,描绘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色;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活动与研究建议包含以下内容。
1)查阅资料并议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2)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响。
3)查阅资料并议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
4)议论或实验研究:碱金属、卤族元生性质递变规律。
5)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议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
重要意义。
6)沟通议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差别。
7)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构造模型。
别的,必修 1 主题 1“认识化学科学”中的内容标准有:“认识人类对物质构造认识的历史,认识研究物质构造与性能的关系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作用;认识
假说、模型化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用。
”活动与研究建议中有:“查阅文件认识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发展过程。
”必修 2 主题 2“化学反响与能量”内容
标准有:“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由。
”这些内容与此主题关系也很亲密。
3三种版本教材物质构造基础主要内容编排次序比较三种版本教材中,苏教
版与课标的次序比较一致,必修 1 专题 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的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将原子构造知识和相 ?P 的化学史内容编排在此;鲁教版在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中略有波及,其他内容都集中编排在必修 2 第一章中。
详细对照见表 1。
4三种版本教课安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剖析
人教版
1)优势。
①必修 1 的教课难度控制较好。
一般来讲,物质构造基础内容学生学习有
必定的困难,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学生认知发展还很有限。
假如在必修 1 安排,特别是像原子构造模型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晦涩难懂。
②系统性较好。
物质构造基础安排在必修 2 第一章,比较紧凑和系统,不零落。
③ 充足发挥了周期表的工具性作用。
先介绍周期表的构造,后边几节内
容都着重周期表的应用,较好地表现了周期表的工具性作用。
2)不足。
①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利。
必修 1 未波及物质构造的知识,学生不可以从原子构造角度理解元素的性质。
② 逻辑关系不够好。
依据教课实践经验来看,假如物质构造的知识编排次
序为:学习原子构造――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排布;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
性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总结发现周期律,得出周期表;利用周期表学习典型
主族元素和发现第三周期元生性质;学习化学键。
学生简单掌握规律和应用规
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教材将原子构造知识穿插安排,周期表和周期律对换,虽
化解了难度,但逻辑关系不顺。
③ 部分内容难度较大。
如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固然进行大批练习,相当一部分学生依旧频频犯错,说明这部分内容学生接受
有必定的困难。
④ 部分内容有短缺。
比方无晶体构造基本知识,分子间作使劲、氢键作
为“科学视线”,固然降低了难度,但致使物质构造基础知识不够全面和系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性质的知识存在必定阻碍。
假如学生不选修《物质
构造与性质》,将不利于学生在高校学习后续化学课程。
鲁教版
1)优势。
①分别了难度。
虽在必修 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假说”“模型”中提出原子构造模型的问题,但未增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②知识较完好。
比方在“碳的多样性”中介绍金刚石、石墨、C60 原子摆列方式,使学生对晶体构造有必定的认识。
③ 系统性、逻辑性更好。
先介绍原子核、核素,再研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明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生性质的关系,
再研究发现元素周期律,学习元素周期表。
④ 元素知识更广泛。
如碱土金属元素、氮族元素、过渡元素等各族元素
都有适量认识,各主族元素内容掌握得比较全面。
⑤ 学法指导更好。
如展望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益于培育学生
的猜想能力和创建性质量。
⑥ 化学键内容安排独到。
化学键与化学反响及能量等知识内容安排在一
同,利于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本质,便于应用化学键知识解决化学反响中的能量
变化问题。
2)不足。
① 物质构造知识有必定的分开。
把化学键知识与物质构造知识切割,使
知识系统性受到必定程度的损坏。
② 原子构造知知趣对滞后。
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很有益。
③ 晶体构造知识不够全面。
不便于学生理解物质性质,对后续课程学习
有必定困难。
苏教版
1)优势。
①有系统的原子构造模型知识。
在必修 1“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中介绍了原子构造模型的演变,利于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
② 原子构造知识前置。
将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关系等
在先期教课中做了铺垫,利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③内容切合学生认知规律。
必修 2“微观构造与物质的多样性”从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下手,经过研究发现元素周
期律,再利用周期表的规律研究典型元素的性质,切合学生认知特色。
④ 分子间作使劲作为必修内容。
在“微粒之间的互相作使劲”中不单介绍
了化学键,并且介绍了分子间作使劲和氢键,关于学生认识物质构造和性质有较
大帮助。
⑤ 重视晶体构造的知识。
“从微观构造看物质的多样性”一节中不单系统
介绍了同素异形、同分异构现象,并且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等晶体的看法,使物质构造基础知识比较全面。
2)不足:难度较大。
原子构造模型的演变、晶体构造知识难度较大,必然
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提早学习同分异构现象,对认识物质的多样性有
好处,但学生对有机物构造比较陌生,学习中存在必定的困难。
5 利用人教版教材展开教课实践的几点建议
1)原子构造知识适目前置。
最基础的物质构造知识能够适目前置。
在必修
1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物质的量”内容以前介绍“人
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在复习初中教材的基础上,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生性质的关系,认识研究化学还要用假定、模型,
理解构造决定性质的“内因―外因规律”,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好铺垫。
2)尊敬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
依据原子构造→元生性质→周期律→周期表
→周期表应用→化学键安排教课内容,使其切合学生心理认知特色。
3)改良教课方式方法。
用假定―考证等学习方式,有效培育学生创新能
力,用实验研究等概括法总结形成规律,用演绎法应用周期表周期律知识去解
决本质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4)适合拓展。
简单介绍晶体构造的知识,使物质构造知识系统更为完好。
5)优势互补。
弘扬人教版优势的同时,踊跃吸纳鲁教版、苏教版教材的优
势,填补人教版教材的不足。
6)掌握好难易度。
如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苏教版教材没有波及,
鲁教版中未作为主要内容,习题中也没有出现,这是切合学生本质的。
在教课
中能够依据学生接受状况予以弃取,晶体构造等知识也需掌握好深广度。
6 人教版物质构造基础知识教课内容的建议次序与大纲必修 1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原子构成,原子核构成,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素,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与
元生性质的关系。
必修 2“物质构造基础”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
元素周期律: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 化,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排布规律,周期表构造(周期、
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同主族元
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区,元素的发现和新物质的合
成。
3)化学键。
离子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的表示。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化合物,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
化
学键与反响:化学反响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4)不一样种类的晶体。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与分子间作使劲,氢键。
离子
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7教课实践的领会
成效优秀学生比较早地厘清了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生性质的关系,
关于必修 1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本质,理解到位,学习相对轻松。
进展顺畅前方知识有铺垫,经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发,现原子半径及元素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元素周期律,从而在周期律的指导放学习
周期表,研究同主族、同周期元生性质变化规律,内容符合逻辑关系,进展比
较顺利。
知识系统原子构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晶体构造,形成比较完好的知识系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确立较好的基础。
难点分别学生比较早地熟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生性质的关系,对“电子式” 这一难点的学习做了铺垫;在共价分子电子式的学习中,联合苏教版的特色,
存心识加强简单有机分子的构造的学习,特别是指引学生研究各元素在共价分
子中的成键电子对数,降低了有机化学教课的难度。
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晶体构
造知识,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便于有机物等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