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曲阜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试题
2014. 11 1.木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将第I卷选择越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氢能是一种高效洁净的新能源,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氢能是易燃烧、热值高,原料来源广;但储存困难、制备成本高,①②正确,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故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D.物质燃烧放出热最的多少与外界条件有关
【答案】D
【解析】A.CO燃烧是放热反应,错误;B. 在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错误;C.任何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例如钠在氯气中燃烧,错误;选D.
3,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的限度关系正确的是
A.K越大,反应程度越大
B.K越大,反应程度越小
C. K的大小与反应程度无关
D.K越大,反应程度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答案】A
【解析】A、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正确;B、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错误;C、平衡常数是衡量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错误;D、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常数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所以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错误;选A.
4到电离平衡状态的是
L-×
A.醋酸的浓度达到1 mol1
L-×
B.的浓度达到0.5 mol1
L-×
C.醋酸分子的浓度、醋酸根离子的浓度、的浓度均为0.5 mol1
D.醋酸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醋酸分子的速率相等.将1 mol冰醋酸加人到一定量的蒸馏水中最终得到1L溶液。
下列各项中,表明已达
【答案】D
【解析】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选D。
5.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
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正确;C、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错误;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错误;选B.
6.已知某可逆反应。
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
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
的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C. a+b<c+d
D.增大压强, B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A.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压强一定,随着温度的升高,C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错误;C.温度一定,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反应前的气体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即a+b>c+d,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转化率增大,正确;选D.
7.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掖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答案】B
【解析】A.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正确;B.强弱电解质与导电能力无关,取决于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错误;C.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当浓度不同时,离子的浓度不同,所以导电能力不同.但当温度也不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也不同,所以当这两个因素都不相同时,导电能力可能相同,正确;D.离子化合物是强电解质,液态时导电,它们都含有活泼的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且熔点都高.如NaCl,共价化合物有的是强电解质,液态时不导电,如AlCl3,HCl等,它们的熔点都较低,正确,选B。
8.已知反应:
②稀溶液中,
又知由H2和O2两种气体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比生成1 mol气态水多放出44kJ热量。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B.H2和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稀硫酸与稀NaOll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kJ热量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H2O(g)= H2O(l) D H=-44 kJ/mol,2H2(g)+O2(g) ==2H2O(g) △H=-483.6 kJ/mol,两式相加可推得:2H2(g) +O2(g)=2H2O(l) △H=-571.6 kJ/mol,根据燃烧热概念可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A正确,B错误;C:中和热的单位是kJ/mol,错误;D.醋酸为弱酸,在中和过程中电离需要消耗部分热量,所以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错误;选A。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当加人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已知,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条件。
【答案】B
【解析】2HI(g)H2(g)+I2(g)反应前后总的体积不变,压强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选B。
10.对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
B.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人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
D.当时.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案】A
【解析】B.缩小体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是增大的,错误;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但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D.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错误;选A。
11.某反应A + B=C+D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在高溉下不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
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G=△H-T△S, △G<0 自发反应,△G>0 非自发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在
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正确,选C。
12.下列叙述中,能判断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混合物的密度改变
C.正逆反应速率均发生改变
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答案】D
【解析】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错误;
B、在恒容密度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不变,错误;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错误;D、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正确,选D。
13.下列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答案】D
【解析】溶液的导电性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系,离子的浓度越大,电荷数越多,则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在选项中只有硫酸是强酸,溶液的酸性最强,所以溶液的导电性最强,选D。
14.下列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
量损失
B.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的温度
【答案】C
【解析】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一次性迅速加入,防止热量的损失,选C。
1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休发生反应: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
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为0.50 mol1
L-×。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度降为0.30 mol 1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增大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答案】D
【解析】若把容器扩大到原来的2倍时.平衡不移动,则这时A的浓度由0.50 mol·L-l变为0. 25 mol·L-l,而事实上A的浓度为 0.30 mol·L-1,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A.x+y>z,错误;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错误;C.B的转化率降低,
错误;选D 。
16.c(H +
)均为0.1 mol 1L -×的两种一元酸HX 和HY 溶液,分别取100mL 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体积分别为HX V 和HY V 若相同条件下HX HYX V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 可能是强酸
B. HY 一定是强酸
C.HX 的酸性强于HY 的酸性
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的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c(H +
)均为0.1 mol/L 的两种一元酸HX 和HY 溶液,分别取100mL 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体积分别为HX V 和HY V 若相同条件下HX HYX V V >,说明HX 的酸性比HY 弱,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的氢气的速率相等,选D 。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1)在101 kPa 时,在1.00 molO 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 mol 液态H 2O ,放出571.6kJ 的热量,表示H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0 L 1.00 mol/LH 2SO 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 的热量,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将1molN 2和3 molH 2充人一密闭容器中,
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 2的转化率为20%,此时H 2的转化率为 ________。
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人2 mol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是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kJ 热量。
【答案】17、(1)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
(2)1/2H 2SO 4 (aq)+NaOH=1/2Na 2SO 4 (aq)+H 2O(l) △H =-57.3kJ/mol ;
(3)△H =12△H 3+5△H 2-2△H 1 (4)20% 吸收 73.6
【解析】(1)H 2的燃烧热应以燃烧1mol H 2为标准,当H 2完全燃烧生成2.00mol H 2O 时,需燃
烧 2.00 mol H2,H2的燃烧热为571.6/2=285.8Kj/mol, 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 △H=-285.8kJ/mol;
(2)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2O为标准,而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NaOH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2=57.3KJ/mol。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 (aq)+NaOH=1/2Na2SO4 (aq)+H2O(l) △H=-57.3kJ/mol;
(3)根据盖斯定律可得,△H=12△H3+5△H2-2△H1
(4)根据按照系数比加入各反应物,各物质的转化率相同,所以此时H2的转化率为20%,反应逆向进行,会吸收热量,保持恒温恒压,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与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为等效平衡状态,平衡时两种不同的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含量、物质的量等都相同,则
N2(g)+3H2(g);△H=+92.0KJ•mol-1
2NH3(g)高温、高压
催化剂
起始:2mol 0 0
转化:1.6mol 0.8mol 2.4mol
平衡:0.4mol 0.8mol 2.4mol
吸收热量为:1.6mol×1/2×92.0KJ•mol-1=73.6KJ。
18、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未配平)
用4.0 mL 0.001 mol/L KMnO4溶液与2.0 mL 0.010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如下:
(1)该反应中若有0.1molH2C2O4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本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来比较各组反应的反应速率大小,要观察到预期现象,草酸的物质的量必须满足______(填“过量”、“恰好完全反应”或“不够反应量”)的条件。
(3)对比实验I和II,可以研究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对比实验I和IV,可以研究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IV加人1.0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18、(1)0.2mol 2:5 (2) 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的时间;过量;(3)催化剂 (4) H+的浓度(或硫酸溶液的浓度)确保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硫酸的浓度,而高锰酸钾浓度和草酸浓度都相同。
【解析】(1)根据H2C2O4—2CO2,转移2e-,则该反应中若有0.1mol H2C2O4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4-3)]/(7-2) =2:5 ;
(2)高锰酸钾为紫色,利用褪色时间比较反应速率,即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的时间比较反应快慢;控制高锰酸钾浓度相同,保证其完全反应,则草酸应过量;
(3)实验I和II浓度、温度相同,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实验Ⅰ和Ⅳ,氢离子浓度不同,可研究H+的浓度(或硫酸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加入1.0mL蒸馏水的目的是确保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硫酸的浓度,而高锰酸钾浓度和草酸浓度都相同。
19.已知,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0.20 mol的A 和0.80 mol的B,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则6s时。
L-×, 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如果这时向该c(A)=_______mol1
密闭容器中再充人1 mol氩氢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 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3)100℃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后,D的浓度为0.02 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4)在100℃到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c(A)以0.001 mol/(L·s)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
①T________100 ℃(填“大于”或“小于”),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
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19、(1)0.022 0.09 不变(2)abc (3) c(C) c(D) /c(A) 0.02
(4)①小于正反应放热,改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温度降低②逆反应;
【解析】(1)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mol•L-1•s-1,则△c(A)=0.003mol •L-1•s-1×6s=0.018mol•L-1,6s时A的浓度为0.2/5-0.018mol/L=0.022mol/L,△n(A)=0.018mol•L-1×5L=0.09mol,由方程式可知△n(C)=△n(A)=0.09mol,在恒容条件下,再充入氩气,平衡不移动,所以平衡时A的转化率不变。
(2)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压强改变,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能说明到达平衡,正确;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改变,气体的密度该变,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到达平衡,正确;c.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c(A)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到达平衡,正确;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1:1生成,不能说明到达平衡,错误;选abc;
(3)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A(g)+B(s)⇌C(g)+ D(g)
开始(mol/L):0.04 0 0 0
变化(mol/L):0.02 0 0.02 0.02
平衡(mol/L):0.02 0 0.02 0.02
K= c(C) c(D) /c(A)=(0.02×0.02)/0.02=0.02
(4)①在100℃到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c(A)以0.001 mol/(L·s)的平均速率降低,则T小于100 ℃,理由是正反应放热,改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温度降低;②温度T 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L-×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20.现有浓度均为0.1 mol1
(1)若三种溶液中c(H+)分别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2)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若生成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以上三种酸中和等物质的童的NaOH溶液生成正盐,则需要体积最少的酸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分别与Zn反应,开始时生成H2的速率为,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20、(1)a2>a1>a3 (2) b1=b2=b3 (3) H2SO4 (4) V2>V1>V3
【解析】(1)硫酸和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则c(H+)=c(HCl)=0.1mol/L,c(H+)=2c (H2SO4)=0.2mol/L,c(H+)<c(CH3COOH)=0.1mol/L,所以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2>a1>a3;(2)等体积、等浓度的以上三种酸,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b1=b2=b3;
(3)三种酸的浓度相等,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盐酸溶液中的2倍,则完全中和物质的量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盐酸和醋酸需要的体积相
等,需要硫酸的体积是盐酸的一半,所以需要体积最少的酸为H2SO4;
(3)三种溶液中c(H+) ,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2>a1>a3分别与Zn反应,开始时生成H2的速率为V2>V1>V3。
唐玲出品。